鹤啸九天 自律更自由,平凡不平庸 Less is More

大模型因果推断

2025-08-02
鹤啸九天
阅读量

Notes(温馨提示):

  1. ★ 首次阅读建议浏览:导航指南, 或划到本页末尾, 或直接点击跳转, 查看全站导航图
  2. 右上角工具条搜索文章,右下角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鹤啸九天),底栏分享、赞赏、评论
  3. ★ 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知识点积累起来不容易,水滴石穿,绳锯木断,谢谢理解
  4. ★ 如有疑问,邮件讨论,欢迎贡献优质资料


大模型因果推断

因果推断

详见站内专题:因果科学

大模型+因果

大语言模型 × 因果推断:谁在因果谁?

随着 ChatGPT、Claude、Gemini 等大语言模型(LLM)日益强大,学界开始探索其在因果推断 中的潜力与挑战:

  • 一方面,想利用因果推断提升语言模型的鲁棒性、解释性与可靠性
  • 另一方面,借助 LLMs 强大的知识能力辅助因果结构发现反事实生成干预决策

因果→LLM

如何让LLM真正理解事物间的因果联系,而非仅仅是模式匹配,一直是行业面临的重大挑战。

LLM → 因果

传统因果发现方法在面对数据扰动时,往往容易过拟合,表现近乎随机。

【2025-7-31】荷兰 莱顿大学计算机学院 LAICS

因果推断仍然是大型语言模型面临的基本挑战。

当前最好的推理模型能否稳健因果发现?

传统模型通常会因数据扰动而出现严重的过拟合和近乎随机的性能。

用 Corr2Cause 基准测试,研究了 OpenAI 的 o 系列和 DeepSeek-R 模型家族在因果发现中的表现

  • 这些以推理优先的架构相比先前方法取得了显著性能提升。
  • 为了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引入了受树形思维链式思维方法启发的模块化上下文管道,在传统基线模型上实现了接近三倍的改进。

进一步通过分析推理链的长度和复杂度,并进行传统模型和推理模型的定性和定量比较,来探讨该管道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尽管高级推理模型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精心构建的上下文框架对于最大化这些模型的能力并为跨不同领域的因果发现提供通用蓝图至关重要。

这项研究核心:

  • 像OpenAI的o系列和DeepSeek-R这类“推理优先”的LLM架构,在因果发现任务上展现出远超以往方法的原生优势。
  • 这标志着LLM不再只是文本生成器,而是开始具备了更深层次的逻辑推理能力,能够理解“为什么”而不是“是什么”。

创新

  • 借鉴了“思维之树”(Tree-of-Thoughts)和“思维链”(Chain-of-Thoughts)的思路,提出了一种模块化的上下文学习(in-context learning)流水线。
  • 将复杂的因果推理任务分解成一系列可管理的步骤,让LLM能够逐步构建因果关系。

实验结果

  • 将传统基线方法的性能提升了近三倍
  • 这不仅仅是性能的提升,更是对LLM内在推理机制的深度挖掘和有效利用。

应用

  • 在医疗领域,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疾病的根本原因;
  • 金融领域,揭示市场波动的深层驱动因素;
  • 自动驾驶领域,提升车辆对复杂交通场景的理解和决策能力。

任何需要理解事物间因果联系的领域,都将因这项技术而受益。

综述

潜在方向

  • 利用 LLM 进行因果结构建模
  • 将因果推断方法嵌入 LLM 系统
  • 基于 LLM 的因果发现与评估自动化

LLM 因果结构建模

利用 LLM 进行因果结构建模

LLMs 可以辅助识别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特别是在文本、知识图谱或非结构化数据中。

例如:

  • 从文献中提取“X 导致 Y”的显性/隐性结构
  • 利用多轮问答评估变量之间的干预关系

代表工作:

  • LLM 作为“因果判断者”(e.g., “Can language models infer causality?” NeurIPS 2022):探索 LLM 在结构学习中的 prompt engineering 与 few-shot 表现。
  • CausalQA 数据集:训练 LLMs 在问答框架中识别干预与反事实关系。

嵌入 LLM

将因果推断方法嵌入 LLM 系统

目标: 让语言模型不仅“预测”,还能“解释+干预”:

  • 将 因果图(causal graph) 用作 prompt 或 context,在生成时约束信息流
  • 结合 do-calculus 理论框架,对复杂系统进行干预模拟(如政策模拟、医疗推荐)

代表方向:

  • CausalGPT / Counterfactual LLMs:将反事实建模机制整合入 decoder,使模型能够生成“如果…会怎样”的干预性语言。
  • Causal Chain-of-Thought:将因果图作为“思维链条”,嵌入语言模型的推理流程中。

因果发现/评估自动化

基于 LLM 的因果发现与评估自动化

  • 自动审阅论文中的因果假设与方法(如 GRADE 框架)
  • 将复杂的 RCT、IV、DID 设计算法转化为 prompt 可控的因果建模器

挑战

⚠️ 挑战与未来方向

  • 语义 ≠ 因果:文本中出现“因为”不代表真实因果,如何让 LLM 理解统计学层面的因果推断逻辑仍待突破。
  • 缺乏可验证性:LLM 输出的“因果判断”如何在实证中被验证?
  • 模型偏倚与稳健性:大模型自身可能携带错误的世界观,甚至强化 spurious correlation。

结束


支付宝打赏 微信打赏

~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

Share

Similar Posts

Related Posts

上一篇 扩散语言模型

标题:扩散语言模型

摘要:新兴方向:扩散语言模型

标题:强化学习进化史

摘要:强化学习发展过程,背后的原理,未来会怎么走?

站内可视化导航

文章可视化导读:鼠标划过图形块时,如果出现蓝色光环, 点击即可跳转到对应主题

Comments

--disqus--

    My Moment ( 微信公众号 )
    欢迎关注鹤啸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