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啸九天 自律更自由,平凡不平庸 Less is More

互联网资讯-Internet News

2020-01-16
鹤啸九天
阅读量

Notes(温馨提示):

  1. ★ 首次阅读建议浏览:导航指南, 或划到本页末尾, 或直接点击跳转, 查看全站导航图
  2. 右上角工具条搜索文章,右下角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鹤啸九天),底栏分享、赞赏、评论
  3. ★ 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知识点积累起来不容易,水滴石穿,绳锯木断,谢谢理解
  4. ★ 如有疑问,邮件讨论,欢迎贡献优质资料


汇总

  • 【2022-4-8】中国互联网激荡20年:经历跌宕起伏,结局只有一条路
  • 【2022-2-7】产品面试50题,题目与答案拿去直接用(终)
  • 【2021-7-6】名言:资本从来不会雪中送炭,有的只是锦上添花和落井下石!
  • 【2021-6-25】拼多多这三年,劝学弟学妹不要来并不是因为加班严重,而是这个地方没有把你当做一个人,我自认为员工是一个电池、奴隶、包身工,这个地方是血汗工厂、监狱、集中营。拼多多给钱的确实比其他公司要多,如果家境普通当下缺钱的话可以来卖命,否则还是另寻他处吧。我并没有后悔加入拼多多,每个时代都有其局限性,2018年的拼多多还不是现在的拼多多,当时对我来说是最好的选择了,如果是2020年找工作,我是绝对不会考虑这个地方的。
  • 【2021-6-21】2021年上海互联网公司排名
  • 2019年,996.ICU异军突起,短时间内冲上了github第一名,可见国内上班族对工作强度的怨念有多深
  • 【2021-5-3】美国为什么会无视阿里的达摩院?:达摩院走的是AI人工智能的高科技路线,包括量子计算、大数据云和生物科学等不容小觑,可是美国为何却选择无视呢?是因为阿里达摩院实力不济吗?①美股上市有资本财团利益捆绑②技术点人畜无害,只解决自己的问题,尚未大规模对外输出,不具备威胁力
    • 中科院有785个院士,研发效率都要比不上达摩院的83位大神。3年1000亿的经费,每年333亿,每位大神就有每年2亿到3亿的经费。
    • 阿里收购中天微之前,找了19个大神研发芯片,收购中天微后,多了140个大神,就靠这159个大神就研发出各种神乎其神的芯片,可想而知。
    • 华为的技术是对外输出的,沃达丰 at&t也会采购华为的设备,外国人也会买华为的手机,稳定可靠的通信不是华为自身的问题,而是全世界人的问题,特别是通信运营商的问题,华为是会抢高通和爱立信等巨头的市场份额。
    • 美国打压的企业,基本上都是行业领先者,尤其是标准制定者。大多数被制裁的公司,都是国内未上市或者只在A股上市或香港上市的科技公司。与美国财团无关
    • 达摩院的自负盈亏会是一种障碍吗?变相让达摩院成为高级外包,自己想办法接业务,从而盈利。不是所有实验室都要赚钱,有些是暂时也是没有KPI指标的,有些工作还在保密阶段,也没这么快出成果。举个例子就算达摩院真在秘密研发光刻机,过程也要几十年,我们就别指望两三年的达摩院能给你搞出尖端成果了。
    • 达摩院架构图

互联网格局

互联网挣快钱

“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2018年夏季高峰会”上,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出席并做了题目为《在动荡的时代做不动荡的自己》演讲,俞敏洪言辞激烈地对中国企业提出了批评!

  • 中国有些企业家干的是能捞一把就捞一把的事儿。
  • 中国的科技应用水平不低,但多数利用的是中国人的低级趣味,包括阿里巴巴、拼多多、腾讯。
    • “不管是拼多多还是阿里巴巴,包括腾讯,都是利用了中国人民喜欢买卖东西、喜欢互相八卦的这样的低级趣味。”
  • 企业不争气也让人很难受,他表示,自己曾经买了中兴的股票,结果现在基本都回不来。中兴一年在科技研发中间的投入才只有十亿人民币不到,跟华为的几百亿投入相比,中兴号称自己是个高科技集团,真的是自己打自己的脸。

俞敏洪的演讲引发了极大共鸣,部分网友也非常认同他的观点,有网友评论称:所谓的BAT,及网易、京东、拼多多、美团,等等,都是想挣快钱,对中国的实力并不能带来本质上的提升,那么多软件公司,宁可花成万上亿的钱去开发游戏,也没一家愿意去开发工业应用软件,如CAD,CAM等设计、制造用软件。百度花那么大精力去搞AI,无人驾驶,为什么不愿意去开发工业领域一些基础性的软件呢?

事实也的确如此,为何中国在与美国的”毛衣战“过程中非常吃力呢?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国缺乏在一些高科技行业的主导地位,中国在多年的初级经济发展中仍没有沉淀下一批具有“匠工精神”气质的企业领袖。

【2022-5-28】视频地址

用户需求

APP报告显示:不同年龄层次的男性,在做不同的事】

  • 18-25岁: 以玩为主,视听结合,学为辅;
  • 26-35岁:开始看房看车,信用生活;
  • 36-45岁:每天辅佐孩子家庭作业,血压逐渐升高;
  • 45岁及以上男性:开始关心国家大事,洞察政治走向

互联网产品

三级火箭

  • 【2020-7-17】互联网三级火箭:三级火箭其实是成本和可控性平衡后的选择,三级火箭其成本和安全性达到一个最佳值

公司 第一级 第二级 第三级
要点 高频头部流量 沉淀用户的商业场景 商业闭环
360 免费杀毒工具。它打破了持续十年的杀毒软件市场三国鼎立的局面,成为用户量最大的杀毒工具。 安全网络平台。360推出360安全浏览器和360安全网址导航。 从广告收入,获得企业经营利润。360搜索、360安全卫士、360杀毒、360网址导航等广告收入
搜狗 搜狗输入法。搜狗在移动搜索方面80%以上的流量来自腾讯,其中QQ浏览器导入流量最大。 搜狗浏览器。搜狗浏览器内置搜索,满足用户在微信内、QQ内不同场景的需求,在浏览器之外,通过庞大的使用场景去释放更多搜索的需求。 搜狗搜索。从搜索广告、浏览器广告等获得收入。
小米 手机。小米手机价格低,利润薄,作为头部流量,它不赚钱,而手机对vivo、oppo则是利润中心。 一系列的零售场景,包括小米商城、米家、小米之家、小米小店。 高利润产品,能够支撑起财报的产品。
逻辑思维 罗胖坚持五年多的免费脱口秀《罗辑思维》 得到APP 付费听课,买会员等。
腾讯 通过QQ或微信工具拉取大量新用户 QQ 空间,QQ音乐/视频获取内容留存用户 腾讯游戏娱乐等数字内容变现营收

《资本论》的脚注里引用过这样一段话:

  • 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
  • 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
  • 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
  • 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
  • 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
  • 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 如果动乱和纷争能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动乱和纷争。走私和贩卖奴隶就是证明。

【2021-1-20】top 20 app时长分布

低频打高频

通用领域的长尾困境

低频打高频的畅想”实现起来困难重重,即“通用领域的长尾困境”。

低频打不过高频:

  • 低频通常被定义为:使用频次较低,用户重复选择率较低。
  • ×代驾滴滴打车这两款软件同样是满足有出行需求的用户群,但代驾相对于出租车,属于使用频次较低的功能。当滴滴打车以“出租车”这个高频需求迅速切入市场,培养了大批用户群体后,迅速横向扩展到专车和代驾领域,并且以比单一领域更便捷的方式瓜分市场,自然将代驾产品逼上了绝境。毕竟,用户的手机不会装两款同等效用的产品。

频次

  • 频度是指产生需求频次的高低,不同的需求,频次差异会非常大。
    • 有些需求每天都会出现一次甚至多次,比如外卖、出行;
    • 有的需求差不多每周出现一次,比如看电影;
    • 有的需求也许每个月出现一次,比如交水电费、还信用卡;
    • 有的需求每年出现一次,比如车险,出境游等……
  • 高频价值大,还是低频大?
    • 同等条件下,大家更喜欢做频次高的产品功能
      • 我曾负责过天猫积分系统,当时有很多积分相关的消息要开发。在产品的早期版本里,我做了一些简化:
        • 买家每次购物产生的积分变动消息,需要先做;
        • 而用户每年年底积分过期的提醒,可以缓缓,如果碰到可以先手动解决。
    • 但有些需求的频次不高,也愿意做(客单价高
      • 如婚庆市场的产品。因为这些单次需求的复杂度高,而且单价也高,有很大的价值空间可供挖掘。
      • 虽说外卖需求的频次比较高,但每单通常只有20块左右。而婚礼,虽然一辈子只有一次,但背后的需求包含了很多点——拍婚纱照要几万,办酒席要几十万,蜜月旅行要几万;还需要买一些周边产品,小到喜糖,大到车和房,后者又至少有几百万的潜在市场价值。
  • 需求总结
    • 通常频次很高的需求不太可能有太高的单次价值
      • 理由很简单,类似每天一次、每次一千块这种需求,只能存在于极端小众的土豪市场,大众普遍没有这么强的消费能力,另一个角度,是这种优质需求早已经就被做完了,摊手。
    • 高频高价的需求极少,低频低价的需求不值得做。
    • 常见的是另外两个象限的需求,要么高频低价,要么低频高价
  • 常见的策略是:
    • 先利用高频低价的需求抓用户,因为高频场景和用户互动的机会多,而低价的轻决策场景可以降低用户进入门槛,容易拉新、引流;
    • 再用低频高价的需求做利润,因为单价高了,可以切分的蛋糕才大。
  • 采取这样的先后次序,是因为必须有海量用户做基础,低频需求的总量才足够大。
  • 换句话说,“高频打低频”只适用于早期瓜分用户的市场情景,随着时间的推移,低频需求的价值必须考虑起来。
    • 汽车后市场(指买车以后产生的各种消费),用高频低价的洗车加油等场景增加用户数,甚至通过补贴来抓牢用户,然后用低频高价的保险保养修车来赚取利润。
    • 个人金融领域,先利用记账小额理财等高频低价的场景拉新,然后在利用借贷这种低频高价的场景来赚钱。
    • 医疗领域,先利用挂号轻问诊来抓用户,再利用重疾险生病相关消费来赚钱。
  • 需求频次 ✖️ 单次价值”,但凡想到频次的时候,都可以同步思考一下单次价值,一句话总结:
    • 高频抓用户,低频做利润。
  • 【2021-1-10】摘自:苏杰的重新聊聊“高频打低频”:需求之间的竞争

高频打低频

  • 创投圈/产品圈都流传着这样一个观点:“高频打低频
    • 高频的业务(如外卖O2O、日常出行)容易对相对低频的业务(如药品O2O、商务出行)形成竞争优势,高频的业务切入低频业务很容易,低频业务反击高频业务却很难。
      • 微信:满足高频次的社交+通讯需求。一天打开多次,黏住用户,占用用户大量时间。
      • 支付宝+各种电商和生活服务类app:满足消费需求,一天打开一次,或几天打开一次。略低频。
      • 微信通过高频次的通讯需求黏住用户,再推出微信支付,和京东购物以及大众点评等支付场景,形成闭环,让用户依然在微信中完成低频次的消费,对单纯的低频应用形成打击。
  • 为什么低频打不过高频?
    • 大部分的解释来自流量模型,即高频业务天然拥有更多流量,即使在用户场景中分流一部分,也能对只做低频业务的独立应用形成流量优势,例如在外卖APP中上线一个送药上门的板块,让高频的外卖业务为低频的送药业务导流。
    • 与直接做低频业务相比,从高频业务开始借助样本优势建立的效率差能够给用户带来更多效用差,这就是我认为的“高频打低频”观点的另一个真相
    • 摘自:样本优势:“高频打低频”的另一个真相
  • 问题
    • 高频打低频的本质是让用户形成路径依赖,这要求:
      • 有一定的量级、提供的服务比之前的要好太多、用户转换成本低等。
    • 并不是所有的高频服务就一定能攻下低频。
    • 摘自:什么是互联网竞争中的高频打低频?

低频如何打败高频?

  • (1)做高频产品无法提供的
    • 从麦包包的失败可以知道,品牌商独立做电商几乎是必死无疑,因为通用性平台已经占据了流量,用户的消费习惯难以改变。
      • 由于网络消费,电子商务商品堆积的影响,用户的购买行为已经定性为:“搜索—购买” “浏览—购买”,商家也顺势产生了“想卖东西,就应该把产品放到大平台去”这样的想法,进而放弃了自建电商平台。
      • 而通用性平台最大的特点是服务的流水化标准化
    • 因此,低频产品想要占领市场份额,可以重新定义品牌形象,做高频产品无法做的。
    • 日本有一家重新定义大米的企业,将普通的大米定义为“文化产品”,不仅为大米举行了优质米评选活动,还与服装店合作,为大米量身定做和服包装,甚至为大米取了不同的名字,将大米的形象升华成了礼物。而通用性的大平台由于自身属性无法给予每一个产品足够的表现平台,这家大米找准了差异性后,成功地跳出了大环境的影响,让消费者心甘情愿地登录自家官网进行购买,也顺势在网站上传播了更多的产品文化。如果这家大米企业只是在自建的电商平台卖完全一样的产品,仅仅做了垂直,那么发展情况也可想而知。
    • 反观黄太吉的现况。美团、饿了么上卖烧饼的多了去了,但这些网站普遍不能解决的是:无法保证食物的新鲜度,无法管控送餐时间。因此黄太吉的策略就是自建物流,重视外卖的食物质量和口感,这一点上通用性平台就没有办法大幅改动,自然给了黄太吉成长的机会。
    • 河狸家美甲领域的专业度是58到家的流程化服务不能达到的。在单价、资源都类似的情况下,顾客会选择更聚焦的低频产品,这也是河狸家避开巨头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 产品在生命初期时往往以高频需求切入市场,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这些具有首发优势的产品也会逐渐横向发展,往同类低频需求进军,产品容易发展成为通用性大平台。因此,作为以低频需求切入的产品,应该仔细思考什么是这些高频产品无法提供的,从这些点去发力,重新定义品牌形象。
  • (2)拓宽低频产品场景覆盖面
    • 对于通用性高频产品而言,在包揽众多业务的属性下,产品已逐渐演化成了单纯的消费性平台,因此用户在该产品上所产生的场景就只局限于消费。这也刚好是低频产品逆袭的一个突破口:拓宽产品的场景覆盖面。
    • 招聘行业的巨头是智联招聘和前程无忧,这两个平台能满足你求职就业的各类需求,同时也能让企业找到合适的人才。但是使用过这类平台的用户应该知道,我们的使用场景基本为:投简历+等待机会,这也是这类产品所能提供的最大场景覆盖面。但是仔细一想,以实习举例,从需求产生到需求被满足是一条很长的线路,比如在产生行为前,我们也需要目标行业的动态和发展情况,比如××公司招聘职位的大幅度变化或职位能力需求的变化,都可能影响我们“发送需求”的行为。如果当下有一款低频产品(比如互联网求职)的定义是:从你开始关注到最后成功,提供全场景服务,而不是像通用性平台一样的信息提供站,那么这也是低频产品打过高频产品的一个捷径。
    • 代驾也如此,传统的代驾场景是:信息匹配+代驾。如果我们再来看这个场景,你会发现能拓宽的地方有很多,比如代驾司机在接到用户前可以询问用户是否需要携带物品;在送达目的地后,帮忙扶用户回家等场景。这样一来,虽然滴滴打车的使用频次更多,但用户一有代驾需求时,还是会想到×代驾产品。
  • (3)帮助用户节约时间
    • 当信息大量沉淀后,用户将会花大量的时间在选择上。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过多的选择反而会降低用户的购买行为,并且当这些选择大同小异时,人会因为对比选项耗费过多的精力而直接放弃做决策。但是通用性产品由于业务发展不得不堆积信息,因此大量的细分电商就冒了出来,他们高喊着:我们的东西××点评、×团上、××到家都有,但是我们能帮你选择。
    • 蘑菇街和美丽说这两个女性时尚导购产品活生生从淘宝上瓜分了一块市场,首先产品的差异化来自细分的浏览式购物与淘宝的搜索式购物。于是我们看到,淘宝也做细分了,并且封杀了蘑菇街的导购信息,那怎么办呢?蘑菇街顺势推出了“买手”功能:信息多了你也看不过来,那我们就帮你挑选,为你节约时间。这也是在巨头的压力下,低频产品不断探索用户心理的出路。
    • Enjoy同样以“精选产品”为用户节约了大量的时间,这种由商家为我们提供选择的模式不仅为用户消除了选择恐惧症,增大了产品的交易率;而且也为产品创造了更多的曝光机会,进而引发UGC。虾米音乐的“今日推荐歌曲”让用户不再花大量的时间寻找内容,并且增加了代替选择的惊喜性,大获用户好评。来看用户对这些“聪明的产品”的评价,大多数都是“××推荐的太给力了”。
    • 大数据的高强度匹配同样为用户节约了选择时间,在平台的内容做重后,恰恰应该考虑怎么为用户把内容做轻。未来应该属于那些更懂用户心理的产品,比如一款做“心情食谱”的美食类APP,抓住了当下社交产品所激发的“秀”文化,提供符合用户心情的食物,更切进了用户心理,帮助用户精准地选择。
    • 因此,在与高频产品模式类似的情况下,低频产品的另一个出路就是:在信息冗杂的今天,从用户心理出发,为用户节约时间。
  • 摘自:低频产品如何打过高频产品

效率壁垒与样本优势

  • 过去提竞争壁垒时,常常指体验方面的效用壁垒
    • 供应链的垄断,让用户在己方产品和竞品处的产品覆盖度有所差异;
    • 社交产品中的网络效应,让用户在不同产品之间可连接的朋友数量有所差异。
  • 当用户明显感知到的效用差距难以被后来者缩小时,就形成了商业竞争中的效用壁垒。
  • 这种壁垒的形成与业务的发展有时候很难说谁是因谁是果,但是资源往往是有限的,所以壁垒一旦形成,后来者想要追赶就要付出更多成本。
  • 新时代更加关注商业竞争中的另一壁垒——效率壁垒,这些效率壁垒往往是单个用户无法明显感知到的、需要在统计上体现的效率差距,而这些差距最终会在商业指标中得到体现
    • 例如配送业务的超时率、金融风控的逾期率、医疗AI的误诊率等。
  • 这种效率壁垒往往来自样本优势:
  • 一个行业内的样本资源是有限的,所以与效用壁垒类似,后来的竞争者往往需要付出额外的成本,这些成本一般受下面几个因素影响:
    • 样本完整性:一个完整的样本既包括样本特征和标签,拥有完整样本的竞争者优势要大于拥有不完整样本的竞争者;
    • 样本的边际成本:即在样本闭环中获取单个增量样本所需的成本,样本边际成本越高的行业(如二手车等大宗交易),有存量样本的现有竞争者优势就更大;
    • 样本的反馈周期:也可以理解为获取单个增量样本所需的时间成本
      • 例如金融风控业务中,样本的获取一般需要走完整个信贷周期,所以长期信贷的样本获取时间就要长于短期信贷,同时模型迭代周期也会拉长,后来者要付出更多时间成本;
    • 样本的隐私与伦理问题:
      • 例如医疗AI产品中,由于隐私问题的存在,基本上很难获取到公开的样本,同时从伦理出发也无法主动地增加样本,因此这一领域的样本大都由医院方垄断,能否与院方达成合作就成为竞争的关键。
  • 了解效率壁垒与这些样本逻辑,能够帮助我们判断产品的竞争格局。
    • 简单地把自动驾驶看做是一个端到端的机器学习问题,那么
    • 首先从样本完整性出发,我们不仅需要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数据(特征),也需要驾驶员的操作数据(标签),因此能够建立起这样的样本闭环的车企(如特斯拉、通用等)一定是不可或缺的玩家;
    • 其次从样本隐私问题出发,从用户私人汽车中收集样本一定是敏感问题,因此能够将样本闭环部署到物流等商用场景中的公司,或者部署到公共出行场景中的公司(如滴滴、Uber等)也会是自动驾驶的参与者,并且这些参与者还能够收集到有专家水平的人类驾驶员(专车司机)提供的操作数据;
    • 最后,对于单纯研发自动驾驶技术的公司来说,实验车路测这样的样本来源就稍微单薄一些了,所以与车企合作或者将技术开源,用技术换样本就成为了它们最好的选择。

互联网竞争

老大老二打架,老三死了

在商业争斗中,是无硝烟的战争,很多时候,行业中的老大与老二会互相争抢市场份额,争抢客户,但往往在这场战争中,受伤的并非对方,而是老三

  • 美团和饿了么打价格战,结果百度外卖消失了(2014)
    • 饿了么和美团刷足了存在感,很多人都遗忘了百度外卖(甚至压根不知道),所以点外卖时会想到的一般都是美团和饿了么。
  • 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打架,非常可乐(娃哈哈)死了
  • 凉茶品牌:王老吉 PK 加多宝,结果和其正失败了……
  • 手机品牌:苹果 PK 三星,结果诺基亚消失了……

老大老二往往怎么打架?会不断的改变策略,以应付对方并且抢夺客户群体,基本上都是漫天撒广告、疯狂打价格战搞补贴。哪怕是亏本也要做这些活动。

  • 这时候的老三,往往财力、人力、物力不如老大老二,或是没有主动出击迎战,在“战斗”期间还没有军心,只要不跟着烧钱(也烧不起),连明哲保身都很难,基本不久就会凉凉了;
  • 因为市场都被老大老二掠夺了,留给老三的可能连残渣都不剩,老三自然也就饿死了。

互联网产业

【2021-8-21】互联网衰退有两个原因:

  • (1)资本衰退,靠资本放大收益的做法不再管用,有的可能上不了市,即便上市估值也会很低,互联网公司只能靠赚钱而不是烧钱了。
    • 真正赚钱的互联网公司,其实还是BAT大爷,其他公司不是差点意思就是还在巨亏
    •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逻辑不一样,都是烧钱做规模上市,不是烧钱垄断市场再提价,因为
      • ①几乎无法垄断市场,每次都会跳出一个更大的冤大头来烧钱
      • ②最后并不是提价,只是恢复接近原价,是以前太便宜了。
  • (2)互联网带来的社会效率提升基本已到极致,至少C端是这样的,剩下的都是供应链提升了。如外卖料理包
  • 腾讯阿里的转向都是产业互联网,百度跑去造汽车,也算是最后一个大市场了;互联网最后变成水电煤一样的基础服务,没有什么暴利,亚洲最大上市公司变台积电就是个信号。这个对于码农来说不是什么好事,未来几年可能会有大幅的薪水下降和人员缩减。
  • 工业互联网是比消费互联网更加巨大的市场

互联网产品

2022年死了多少产品

【2022-7-23】2022年死了多少互联网产品, 2022年“去世”的产品和公司。它们中,既有可以命名一个时代的大角色,也有些只在小圈子里闻名一时的“小人物”。

  • 一、iPod, 2001年10月23日,发布; 2022年5月10日,宣布停产; 存活时间:21年
    • iPod带来了巨额的收入,更重要的是,“iPod+iTunes”的模式启发了后来的“iPhone+Apple Music”,居然拯救了苹果公司。从此以后,人们的听歌习惯也永远改变了——在iPod之前,CD还占美国音乐收入的80%以上。
    • 在iPod被宣布死亡之前,全球总计有4亿台iPod被售出。它是全世界最受欢迎的数字音乐播放器,同时售出的还有350亿首歌曲。
    • 分析成功的要素时,iPod之父Tony Fadell总结:“设计+硬件+软件+App,随后是内容。更重要的是,继续发布价格更低的新产品,并加入新功能,这就是iPod成功的原因。”
    • iPhone4发布后,手机已经可以在功能上完全取代iPod——到2014年,带有标志性“点击轮”的iPod Classic 被停产。三年后,iPod Shuffle和iPod Nano被淘汰,最后留存下来的只有第七代iPod Touch——一款和智能手机最为接近的iPod,直到2022年停产。
  • 二、IE浏览器
    • 1995年8月16日,首次亮相; 2022年6月15日,支持终止; 存活时间:27年
    • 1995年有几件大事:Java语言推出、eBay和Amazon上线运营、中国的北京上海开通了接入互联网的节点,一大批海归、极客、商人即将改写中国互联网历史。以及,Internet Explorer1.0首次亮相。
    • 21世纪初,IE一度通过各种手段控制了95%的浏览器市场。之后的几年里,不少人将会通过那个经典的蓝色“E”标志,第一次接触到互联网。
    • IE的葬歌已经唱了许多年。早在IE6.0之后,它就有长达4年没有更新。那时候,很多网站都只能用IE打开,但它漏洞百出、网页渲染拙劣、反应迟钝,这激发了不少“IE去死”的呼声,当时出现了一批“IE6.0死亡倒计时”“IE6.0葬礼”的网站。
    • 因为盗版WindowsXP系统使用非常普遍,自带的IE6成为中国一代人长久的互联网记忆。即使到IE行将衰败的2009年,全世界每十台电脑中,依旧有一台运行着8年前发布的IE6。因此,开发者不得不辟出大量的时间,来适应IE。
    • IE的故事就像攻打恶龙的英雄,最终却成了恶龙一样。从现在看,很长时间里使用广泛但缺乏精心维护的IE,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互联网的发展。
    • YouTube前工程师Chris Zacharias曾在2009年和同事一拍即合,决定偷偷发起一项“杀死IE6.0”的计划。他们在YouTube网页拉横幅警告,称IE6.0即将结束服务,建议所有用户改用Chrome、Firefox、IE8、Opera。事后,IE6用户占比迅速从18%迅速降到了10%,而他们并没有受到惩罚,甚至Google的其他产品线上也出现了同样的建议,让用户弃用IE6——因为业内有共识,这个浏览器“一直是网站开发工作中的祸根”。
    • 到2019年,连微软自己的员工都发文,让大家“不要用IE了”。2020年,微软新释出的浏览器Edge终于换成基于谷歌的内核Chromium。
    • 时至今日,IE的市场份额只有0.29%,其继任者——Edge浏览器的份额则不到4%。IE的亡魂将只存在于Edge的“IE兼容模式”中。它的作用,更像是弥补自己过去的错误——用来加载一些年久失修、非IE不行的网站,比如各种考试的报名系统。
    • IE寿终正寝的前夕,过去因为IE垄断标准而阻滞市场发展的“祸根”终于得到重视。2022年3月,苹果、Google、微软和Mozilla提出合作,将制订共通的浏览器标准。开发人员终于不必再考虑不同浏览器之间的兼容差异,就能同步页面效果。
  • 三、Kindle
    • 2013年6月7日,进入中国;2023年6月30日,退出中国;存活时间:10年
    • 当看到CD业务迅速被iPod取代,亚马逊公司创始人杰夫·贝佐斯立刻决定,必须将书籍也数字化,“就像苹果控制音乐业务一样”。2007年的第一代Kindle,媒体也确实称之为“阅读界的iPod”。随后,Kindle也像iPod一样,攻下大片市场,成为电子阅读器的代名词。
    • 贝佐斯介绍Kindle,“不是一个设备,而是一项服务”。据调研机构isuppli测算,一台79美元的Kindle,制作成本为84.25美元。换言之,Kindle的模式是亏本卖硬件,靠服务和内容赚钱。
    • 但这种模式在中国似乎行不通。在中国,人们能够很轻松地找到免费或低价的电子资源。相较而言,Kindle商店没有什么价格优势。另外,国家规定独家电子书不能直接出版,Kindle也就失去了本来的出版优势。于是,和贝佐斯期待的不同,对很多中国人来说,Kindle无关Kindle商店,只是一个阅读免费电子书的载体——阅读舒适、拿起来轻便。
    • 从设备的意义看,Kindle在中国并非不受欢迎。Counterpoint的数据显示,2021年,Kindle占据中国电子阅读器市场65%的份额,远远领先于小米的多看电纸书和掌阅科技的iReader——后两者以10%的市场份额并列第二。但是,另一份数据显示,只有8.4%的中国成年民众倾向于“电子阅读器阅读”,更多人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45.6%),以及“在手机上阅读”(30.5%)。
    • 或许因为Kindle的功能相对单一,产品迭代慢,用户的换新需求也一直不高。2021年,电子阅读器的整体销量下降了12.5%,跌至210万台,预计还会进一步下降。
    • 2020年,闲鱼在一年内成交了超过40万台闲置Kindle,根据推算,亚马逊每卖出两台Kindle,就会有一台出现在闲鱼。2021年,闲鱼评选出年度十大无用商品,Kindle作为“一种比较昂贵的泡面周边”,高居榜单第三。
    • 为电子书VS纸书争论不休的时代仿佛已经过去,通过微博、知识付费、播客、有声书、阅读app、短视频、各色娱乐节目获取信息,更符合当下的习惯。
  • 四、Airbnb
    • 2015年8月,Airbnb正式宣布进驻中国;2016年11月,Airbnb中国成立
    • 2022年7月30日,停止中国境内服务;存活时间:7年
    • Airbnb最早的野心就不只是做一个房屋短租平台,而是要开发新的旅行方式,甚至拉近人和人的关系。而“家在四方”(Belong Anywhere),则是Airbnb试图发扬的普适价值。Airbnb本身的属性已经包含了一个不安的元素——人们对陌生人的疑虑,但Airbnb想成为一个传递善意的平台——给一个陌生人开门,欢迎ta的到来,把自己的床让给ta。但Airbnb曾委托民调公司YouGov在美、英、澳三国做了一次调查:2/3的受访者表示,他们认识的人大多都很友善;但有一半人认为,整个社会并不友善。
    • 为了促成陌生人互信、让人们相信世界充满爱,Airbnb做过一些“傻呵呵”的事,比如制作一档只播报正面新闻的新闻节目,报道诸如“一只救援犬成了另一只救援犬的导盲犬”的故事。在很大程度上,这是一家颇具有理想主义气质的公司。
    • 2016年,Airbnb准备在中国大展拳脚,当时的预测是,“2020年,中国会成为Airbnb最大的客源国”,“到2030年,中国会超过法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目的地国”。但这一蓝图现在就要夭折。2022年一季度,Airbnb营收达15亿美元,同比大涨70%。但中国大陆的住宿和体验预订通常只占Airbnb整体收入的1%左右,因为疫情又大受打击。
    • 中国Airbnb常被诟病不了解中国市场,比如早先不能使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客户想要投诉没有24小时客服,只能写邮件,平台也迟迟不为房东提供管理工具。
    • 在2016年正式进入中国内地市场后,Airbnb在两年内连续换了6任中国业务负责人,在2021年9月30日最后一任总裁卸任后,“中国总裁”一职空缺至今。
  • 五、雅虎中国
    • 1999年9月,进入中国; 2022年2月28日,雅虎邮箱停止在中国大陆服务; 存活时间:23年
    • 在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后,马云曾立下豪言壮语:“三年内,在中国,搜索就是雅虎,雅虎就是搜索。” 但因为雅虎出现内部矛盾、管理层“出昏招”等原因,这一宏图伟业并未实现。而很多00后可能不会记得,雅虎曾是互联网门户网站的开创者,是全球第一的搜索门户。在2000年代,雅虎一度占据中国搜索市场超过20%的份额。
    • 这次,雅虎的离开很大程度是象征性的,因为早在2013年,雅虎已经陆续关闭在中国的主要服务,包括电子邮件、新闻、社区服务,并在两年后关闭了在北京的研发中心。
  • 六、QQ堂
    • 2004年,开服; 2022年4月20日,停止中国大陆运营; 存活时间:16年
    • 在休闲游戏QQ堂停运前一个月,每天都有人更新着停运倒计时,有人在B站上传的QQ堂背景音乐合集也让人回想起无数个吹着空调玩QQ堂的童年日子。在4月20日停服前的最后几分钟,一些玩家彼此达成默契,没有互相伤害,有人摆出爱心队形,有人互道着886直到系统提示断链再也无法登录,共同缅怀一段属于第一代网络原住民的共同记忆。
    • 2004年底开服的QQ堂背靠着QQ超过3亿的用户基础,凭借“社交+游戏”的模式,推出不久就收获千万级注册用户,同时在线人数一度突破了22万人,更是在2005-2012年间举办过8届“中华英雄争霸赛”,成为腾讯日后发展成游戏巨头的前奏。到后期,缺乏维护、外挂横行的QQ堂才逐渐被遗忘。
    • 不过,QQ堂与韩国Nexon公司开发的泡泡堂非常相似,被后者在2006年起诉,成为中国第一起网络游戏跨国侵权案的主角。胜诉之后,腾讯沿袭了自己紧跟热点、优化产品、再用流量优势占领市场的方法论,用马化腾的话说就是,“学习最佳案例,然后再超越”。
产品 发布时间 停产时间 存活时间  
iPod 2001年10月23日 2022年5月10日 21年  
IE浏览器 1995年8月16日 2022年6月15日 27年  
Kindle 2013年6月7日 2023年6月30日 10年  
Airbnb 2015年8月 2022年7月30日 7年  
雅虎中国 1999年9月 2022年2月28日 23年  
QQ堂 2004年 2022年4月20日 16年  
         

2022年,离别无疑是一个年度关键词,篇幅所限,我们无法整理出所有离开我们的产品和企业,但就像讨论死有助于理解生一样,不论是影响力巨大的时代产品,还是一家曾陪伴我们数年的深夜酒吧,我们认为有些失去需要记录,谨以此篇,向它们道别

美团王兴对互联网的看法

美团创始人王兴,现场做互联网演讲,信息量很大就问你服不服?

  • 四纵三横:
    • 四纵:娱乐、信息、沟通、商务
    • 三横:搜索、社交、移动互联网、物联网
  • 物联网、传感器将是下一波潮流。
  • 2015年在极客公园上的分享:王兴:大连接下的商业

五大风口产业

新能源汽车

人工智能

住房租赁

房产资讯

基因测序

出行

2022年11月中国网约车出行市场总体订单量达到5.08亿单,环比下降11.4%。其中滴滴出行的订单量达37154万单,T3出行5137万单,曹操出行2433万单,紧随其后的是美团打车、享道出行、万顺叫车、花小猪。

如果仅看市场订单量,滴滴可谓一骑绝尘,T3出行、曹操出行位居行业第二、第三位。尽管与滴滴仍有差距,但这些后来者们在过去一年也铆足了劲追赶,并获得资本青睐。

共享单车

同是共享单车创始人,胡玮炜拿着15亿去潇洒,戴威只能跪着活下去, 负债30亿

  • 【2019-6-7】ofo终场战事
    • 2019年春天的一个早晨,戴威走进北京金融街丽思卡尔顿酒店,早早地在这里等候程维——作为中国当下出行领域里的领军者,程维掌管下的滴滴同时也是ofo的最大股东。过去两年间,滴滴曾至少3次对ofo提出收购,但都在关键一步遭到戴威的否决。
    • 今非昔比。窗外是北京的春天,原本是共享单车活跃的季节,街面上却再难找到ofo的影子。在寻求多方融资未果后,对戴威而言,眼前的困局或许只有滴滴能解开。
    • 程维留给戴威的时间不多,一会儿在楼上还有个会议。酒店大堂里,当戴威提出请滴滴收购ofo的请求时——这次轮到程维说“不”了。这位久经战场的企业家巧妙地回避了这个问题,说自己“也没有太好的办法”。接下来的时间里,程维与戴威“展望了一下未来”,谈话便结束了。
  • 【2021-4-8】《穿越废墟:共享单车剧未终》一文刷爆朋友圈,文中提到一个细节,在ofo故事里,除了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朱啸虎赚到钱,投资人几乎全部栽了跟头。对此,他在朋友圈澄清道,“1、我们不是最后给签字页的(给了也没用,软银尽调后已经决定不投了);2、我们转让股份前征求了核心投资人朋友的意见,大家完全理解我们的受托责任。”
    • 共享单车:错综复杂的大佬牌局
  • 朱啸虎以最新一轮估值20%的溢价(相当于34亿美元),把股票卖给阿里+蚂蚁。后者斥资1.6亿美元。若交易达成,阿里不仅获得董事会席位,还将拿到一票否决权。滴滴当即跳出来阻击,行驶优先购买权,以1800万美元从朱啸虎手里买下部分股票。这让阿里的计谋未能完全得逞——由于在A轮持股未过半,没得到一票否决权,但阿里斩获一席董事会席位。
  • 【2022-8-29】ofo彻底跑路:风口吹上天的“猪”,欠下十几亿押金被打回原形

  • ofo的创始人是 戴威 ,他出生于1991年,是个不折不扣的90后。戴威本人的家庭出身背景和履历也是相当不错的。他的父亲是中国化学工程集团的董事长戴和根,但是他却从来没有想让自己只成为一个平凡无奇的富二代或官二代。他想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财富,从小就成绩优异的他2009年凭借出众的学识,进入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成为一名不折不扣的学霸。家庭优异受到良好教育的他不想成为啃老族,只是想好好的利用比别人更加丰厚的资源,站在更高的起点上攀向更高的高峰。后来,他更是成为了管理学院的博士,这样的履历足以让他在全国任何一个地方都受到人的欢迎,但是他却并不想这样。
  • 2014年,在观察了国外Uber的共享经济模式之后,他看到了国内这方面的漏洞和市场潜力,联合自己其他的4名好友,创立了ofo共享小黄车,并且将共享经济的热潮给推到了顶峰。
  • 2014年,ofo小黄车刚出现时,正是应了那句“站在风口上,猪都可以飞起来”的话,一出便吸引了2亿用户,同时所创造出的共享经济概念更是一时风靡,但如今却也只落得携款逃跑的下场。
  • 用户的注意力在哪里,资本的钱就会流向哪里,ofo空前的成功也收获了众多资本的注意,他们迫不及待地决定投资,也在共享经济的浑水里插上一脚。戴威以及其背后的小黄车,成为了他与众多资本谈判的筹码,而在众多资本中拔得头筹的则是一名叫做朱啸虎的投资人。朱啸虎是何许人等呢?他曾经成功的投资过滴滴出行,饿了吗,小红书,映客等app,同时和他背后的天猫阿里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 资本市场上的盈利模式是这样的,首先赚到钱的一定是资本当资本入驻,排挤市场上的其他商家。这时就会出现一家或两家独大的情况,这时资本市场会敦促两家融合,自己赚得盆满钵满,便可以成功套现。而在成功合并两家之后,也就出现了市场上的垄断局面,这个时候创始人也便开始赚钱了,所以说,在当年当阿里系提出了ofo单车和摩拜单车合并之时。
  • 当年的戴威却因为怀揣着梦想,硬撑一口气,不愿意实现资本的合并,同时他这样的执拗也是为后来自己的结局埋下祸根。他拿着用户几十亿的押金疯狂的扩张公司规模, 希望将ofo单车的版图进一步扩大,但是在后来却发现,花出去的钱全部打了水漂。当广大用户在妄图退押金,退出市场的时候,他却再也无力承担,连公司运作都成了问题。幡然醒悟的他开始重新联系投资人以及阿里系,2019年的他连着见了之前的几个老板,但是却都吃了闭门羹。自此,戴威才意识到,之前自己违反市场规则的执着是多么的可笑。
  • 当年巅峰时期2亿用户的押金,都成为了如今ofo单车的累赘,投资人不再追着砸钱,眼看成为败局,后起之秀哈罗单车与青柠单车也已经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小黄车上排队退押金的用户已经高达1600多万人,这个企业如今的负债也已达到了16亿元

互联网金融

社区电商

  • 【2020-11-20】关于「社区电商」,我有几点不成熟思考
    • “团购”的底层经济学模型
      • 团购”的本质是交易,而交易是指买卖双方对有价物品及服务进行互通有无的行为。
      • 如果把交易行为看成是一个系统的话,那么其中存在两个要素:即需求(买)和供给(卖),而价格(有价)则是两个要素间的链接。那么价格这个链接,是如何影响需求和供给的呢?
        • 低价刺激需求增加;
        • 网络效应提升供给侧效率,从而总供给曲线向右移,从而向市场提供更低的价格,集合(一)便会促进成交。
    • “社区”场景下的特征和“交易对象”选择
      • 小区特征:在一定的地理区域范围内、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之间有共同的意识和利益以及较密切的社会交往。
      • 总结起来四个字“有限聚集”
        • 聚集”意味着需求侧的多元和通过协同形成网络规模效应的可能,这是“团购”模式落地社区positive的一面。
        • 而“有限”则意味着需求规模存在天花板,这要求“团购”模式在社区的落地必须有抓手来突破规模瓶颈。
        • “交易对象”的选择:在规模有限的情况下,我们需要通过______的“交易对象”选择,在回龙观需求侧产生网络规模效应?这道题我的答案是“高频次(天天天都需要)高覆盖(家家都需要)”。生鲜就是个非常合理的交易对象了。
    • “团长”+“定点取货”是如何促进交易的
      • “团购”是交易,“社区生鲜拼团”也是交易,而交易就涉及到供给侧和需求侧这两个要素,还有价格这个链接。
      • 实际的交易过程中,还有一个链接是容易被忽略的,在经济学上叫做“交易成本”
        • 交易成本是指在完成一笔交易时,交易双方在买卖前后所产生的各种与此交易相关的成本。主要包括了信息搜索、条件谈判、交易实现等为达成交易必须付出的成本。
      • 团长”这个角色,可以大大的降低信息搜索和条件谈判的成本。前提是“团长”要选的恰当(必须是社区里的人,且要认识到足够多的社区居民)为什么?团长”就像带货主播,但和带货主播又有区别,平台并不需要担心薇娅型“团长”的出现而出现互相博弈
      • 总结:
        • “团长”降低了交易过程中信息搜索和条件谈判成本;
        • “定点取货”全局最优的降低了交易实现成本,而交易成本的降低,是促进交易的。
    • 瞎想“社区电商”的未来和决胜点
      • 社区电商的决胜点是对需求侧的渗透和组织能力,在当前阶段,“团长”体系的建设是关键,也会是壁垒,当然也会成为后续厮杀的主要战场。
      • 至于供应链,那是入场券好伐,敬畏供应链!敬畏供应链!!敬畏供应链!!!当然了,“拼团”模式下,供应链的效率和上下游的协作形态应该也会有很大变化。

互联网医疗

微医

【2021-4-12】北大IT男转行11年不回头,今带中国最大互联网医院上市,不卖药能成功吗?

  • 2010年,在科大讯飞专攻AI语音识别的北大IT男廖杰远,被看病难气到了。他1岁的小侄子当时被诊断出患有“罕见怪病”,辗转福建、浙江和上海三地7家医院求医,他时常帮小侄子一家凌晨在医院排队挂号。但在他小侄子经历两次手术之后,却发现竟是误诊。这场医疗事故,使得廖杰远的小侄子,膝关节遭受了不可逆的永久性损伤,也在廖杰远心中埋下一个念头。
  • 在互联网医疗的语境中,有两类企业,“卖药的”和“不卖药的”,标准化的药品销售相比医疗服务,能够带来更大的营收及利润规模,由电商巨头孵化的阿里健康、京东健康,由平安集团孵化的平安好医生,不约而同选择了“卖药人”的路线。
    • 京东健康2020年总收入为194亿元,其中由销售医药和健康产品所得的商品收入为168亿元,占比达86.6%。
    • 阿里健康2020年上半年总收入为71.62亿元,其中自营健康产品、药品销售收入为60.36亿元,占比达84.28%,医药电商平台服务收入为9.25亿元,占比为12.92%,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收入仅1.76亿元,占比仅2.5%。
    • 平安好医生2020年总收入为68.66亿元,其中家庭医生服务及健康管理业务贡献17.69亿元收入,占比仅25.77%,而由健康商城及消费型医疗业务贡献50.97亿元,占比达74.23%。
  • 与电商巨头孵化的公司不同,与微医同一批的原生互联网医疗企业的创业者,更多是纯医疗或科技背景出身,是名副其实的IT及医疗科技领域的“极客”。比如,廖杰远创立微医的前身中国绿线之前,曾是科大讯飞的联合创始人,是国内人工智能领域的拓荒者。好大夫在线的创始人王航2006年创业之前,曾和周鸿祎是奇虎360的创业搭档。丁香园创始人李天天2006年放弃医学博士学位,全职创业。医联董事长王仕锐创立医联之前,在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完成了八年制本硕博连读,并在哈佛大学做了1年的研究学者。
  • 廖杰远带领微医走了一条更加与众不同的路线,完全靠互联网医疗服务及健康管理服务支撑起公司的业务。此前,路透社报道称,微医此次IPO预计发售15%-20%的股份,市值有望达150亿美元,这是其去年估值数据的3倍。

谷歌医疗AI

【2021-6-21】谷歌也扛不住了!医疗AI探索再遇重挫,科技公司们节节败退,一度被视作里程碑式项目、准备借助AI在医疗领域“火力全开”的谷歌健康,被美国媒体BI曝光正陷入重重危机之中,不得不大规模裁员重组。2018年11月,谷歌成立谷歌健康部门(Google Health),合并了DeepMind旗下的健康部门DeepMind Health、和负责推进“Streams”医疗APP的团队。此时,距离谷歌当初合并DeepMind健康业务、成立健康部门,并挖来盖辛格医疗中心CEO领军仅仅过去了三年时间。当初IBM的沃森医疗陷入困境被群嘲,没想到谷歌也逃不过类似的命运。实际上,国内诸多的明星AI独角兽,也相继陷入了裁员、倒闭、资金链断裂……等等窘境之中。医疗AI赛道全球范围内的大溃败还在继续。

医渡云

待添加

深睿医疗

深睿医疗智慧影像&大数据通用平台惊艳CMEF2023

2023年5月14日,深睿医疗携国内首款智慧影像&大数据通用平台Deepwise MetAI全线产品及智慧装备震撼亮相第87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春季)展览会(CMEF2023)

深睿医疗刚刚发布的Deepwise MetAI新平台在本次展会又添新利器,乳腺MR 睿影AI医学辅助诊断系统与睿影智能AI生成式结构化报告中心全新上线。这两个新产品的现场发布,使深睿医疗最新推出的Deepwise MetAI智慧影像&大数据通用平台在诊断领域可以提供更多模态、更多元化的AI产品矩阵,全面助力医生优化工作流程,为会诊、治疗、评估、决策、教学、科研等各个层面提质增效,构建智慧影像新纪元

乳腺MR检查可以清楚地立体地了解乳腺的具体情况,对恶性肿瘤的敏感度比较高,通过时间曲线让医生对乳腺增生、囊肿、乳腺癌等恶性病变的大小,分布,边界情况等有一个早期的科学判断。

2023年初,深睿医疗乳腺X线睿影AI辅诊系统获得了国家药监局颁发的国内首个,同时也是目前唯一的一张乳腺AI产品NMPA三类证。随着本次全新乳腺MR 睿影AI医学辅助诊断系统的发布,深睿医疗女性关爱AI产品矩阵更为丰富,将以多模态、多元化的模式向更多场景延伸,全面关注女性健康。

健身

Keep

  • 【2021-7-6】Keep创始人,王宁,Keep创始人兼CEO,1990年6月出生,毕业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追求极致产品设计和用户体验的双子偏执狂。运动爱好者,也是减肥成功者。希望可以通过“Keep”帮助更多的人爱上运动,科学运动,改善人们的运动生活方式
    • 2015年,创办keep。
    • 2016年,入选2017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名单。
    • 2019年,王宁和车和家创始人李想、水滴筹创始人沈鹏、歌手胡彦斌等成湖畔大学第五届学员
  • 王宁:Keep上市迷局
    • 资本总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
    • “我们已经走过了从0到1的创业阶段,开始向1到10,甚至10到100进发了。”
    • 王宁曾经是一个180斤的胖子。2014年毕业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为了找份体面的工作,找个漂亮的女朋友,王宁下定决心开始减肥。但,“对于一个囊中羞涩的大学生来说,是不可能去健身房请教练进行专业指导的。” 王宁开始上网检索大量关于减肥和健身的资料,经过互联网学习,他掌握了一整套健身减肥方法,很快从180斤瘦到了130斤,几乎每个人见到他都会问一句,“你是如何减肥的”。王宁开始琢磨,何不做一个APP,把这些健身资料和训练视频整合进来,让更多人看到呢?2014年,Keep以公众号形式横空出世。王宁很看重内容质量,有时一篇文章甚至要打磨10天,而也正是凭着这样的优质,Keep迅速积累起一批粉丝。不久后的2015年初,Keep上线了APP应用市场。

芯片

  • 【2021-7-8】国内芯片硬件公司布局,

IT快讯

互联网黑话

【2021-4-1】互联网黑话迭代史

  • (1)2000-2005:质朴1.0,互联网元年,除了程序相关的专业术语,没什么‘黑话’或者流行话术的概念,除了“泡沫”。
  • 2010-2012:质朴1.0,2010年到2012年的三年中,出现了10个传播较为广泛的关键词,分别是电子商务、爆发性增长、平台布局、病毒式营销、连续创业、孵化、商业模式、内部创新、媒体矩阵、降维攻击。
  • (2)2013-2014:想颠覆一切的2.0。马化腾和微软CEO的感慨,便是2.0阶段 “黑话”的核心——颠覆、创新。
    • 颠覆、调性、精益创业、裂变、互联网思维、用户痛点、刚性需求、自媒体、战略性亏损、BAT、标准化产品、咖啡馆、大数据、粉丝经济、生态、O2O、IP、跨界、投资人、沉浸式体验、垂直、拥抱变化、重新定义、用户体验、VC、KOl。
    • 以上26个关键词,是2013年至2014年互联网圈中新加入且传播度最为广泛的黑话。相比上一个版本,在互联网黑话系统2.0中,产生了几个明显的特点:
      • 一是黑话数量变多,从上一阶段的10个,跃升到了26个;
      • 二是涉范围更为广泛且更聚焦到细节,上一个阶段中,主要集中在电子商务和平台的概念上,2.0阶段中涵盖了新的商业模式、对用户的理解以及多种营销方式;
      • 三是针对投资人的“黑话”更多了,咖啡馆、投资人、战略性亏损、VC都与之相关。
  • (3)2015-2017:集大成者3.0,黑话井喷阶段,2015年,17个;2016年,15个,2017年,17个。
    • 2015年:互联网+、从0到1、创业孵化平台、多元化、快速迭代、敏捷开发、独角兽、增长黑客、中央厨房、风口、社群、KK、BP、商业本质、去中心化、流量、P2P。
    • 2016年:资本寒冬、护城河、新零售、品效合一、场景、算法、野蛮生长、上半场、下半场、brief、知识付费、赛道、黑科技、网红、闭环。
    • 2017年:赋能、边界、平台战略、all in、共享经济、拉新、获客、黏性、留存、促活、消费升级、DAU、MAU、新物种、互联网金融、ICO、区块链。
  • (4)2018-2019:卡住的4.0。私域流量这一概念出现后,便有不少媒体发表了一个观点——这是一个没钱又没想象力的阶段。事实也确实如此。裁员、优化、降薪、组织架构调整、经济寒冬,自2018年下半年开始,这些词时常出现在大众视野
    • 新增的黑话分别是:打法、优化、下沉、社交电商、壁垒、解决方案、流量池、复盘、颗粒度、中台、私域流量、KOC、iot、996、产业互联网。
    • 这些关键词的内容基本锁定在:流量缺失、强调加班是福报、渠道下沉、管理颗粒度、KOC等缺流量、缺钱、活儿多、要求多的“两缺两多”内容。
  • 代码自动生成如下:
# coding: utf8

import random

stencil = '{n40}是{v0}{n41},{v1}行业{n30}。{n42}是{v2}{n20}{n43},通过{n31}和{n32}达到{n33}。' \
          '{n44}是在{n45}采用{n21}打法达成{n46}。{n47}{n48}作为{n22}为产品赋能,{n49}作为{n23}' \
          '的评判标准。亮点是{n24},优势是{n25}。{v3}整个{n410},{v4}{n26}{v5}{n411}。{n34}是{n35}' \
          '达到{n36}标准。'

num = {'v': 6, 'n2': 7, 'n3': 7, 'n4': 12}

# 二字动词
v = '皮实、复盘、赋能、加持、沉淀、倒逼、落地、串联、协同、反哺、兼容、包装、重组、履约、' \
    '响应、量化、发力、布局、联动、细分、梳理、输出、加速、共建、共创、支撑、融合、解耦、聚合、' \
    '集成、对标、对齐、聚焦、抓手、拆解、拉通、抽象、摸索、提炼、打通、吃透、迁移、分发、分层、' \
    '封装、辐射、围绕、复用、渗透、扩展、开拓、给到、死磕、破圈'.split('、')

# 二字名词
n2 = '漏斗、中台、闭环、打法、纽带、矩阵、刺激、规模、场景、维度、格局、形态、生态、话术、' \
     '体系、认知、玩法、体感、感知、调性、心智、战役、合力、赛道、基因、因子、模型、载体、横向、' \
     '通道、补位、链路、试点'.split('、')

# 三字名词
n3 = '新生态、感知度、颗粒度、方法论、组合拳、引爆点、点线面、精细化、差异化、平台化、结构化、' \
     '影响力、耦合性、易用性、便捷性、一致性、端到端、短平快、护城河'.split('、')

# 四字名词
n4 = '底层逻辑、顶层设计、交付价值、生命周期、价值转化、强化认知、资源倾斜、完善逻辑、抽离透传、' \
     '复用打法、商业模式、快速响应、定性定量、关键路径、去中心化、结果导向、垂直领域、归因分析、' \
     '体验度量、信息屏障'.split('、')

v_list = random.sample(v, num['v'])
n2_list = random.sample(n2, num['n2'])
n3_list = random.sample(n3, num['n3'])
n4_list = random.sample(n4, num['n4'])
lists = {'v': v_list, 'n2': n2_list, 'n3': n3_list, 'n4': n4_list}

dic = {}
for current_type in ['v', 'n2', 'n3', 'n4']:
    current_list = lists[current_type]
    for i in range(0, len(current_list)):
        dic[current_type + str(i)] = current_list[i]

result = stencil.format(**dic)
print(result)

不同岗位职责

运营

到底什么能力是一个运营成长与职业发展必不可少,且受用终身的呢?这种能力一定和【增长】相关

  • 因为无论你是新媒体运营、产品运营,还是电商运营、内容运营等等,虽然做的事情五花八门,但最终的落脚点一定是拉新促活留存转化,实现增长。
  • 而在大数据时代,驱动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是对数据的应用。

所以两相结合,以数据为基础,主导产品布局,拆解用户行为,赋能业务增长,一定是运营职业上升不可缺少的重要能力之一。如果你经常逛招聘市场就会发现,可以通过数据赋能增长的能力在职场中越来越重要。尤其对运营人来说,增长就是运营人职场能力的分水岭。

  • 【2021-10-28】一张图告诉你运营重点,社群、活动、新媒体、转化、内容、增长等知识点,源自江湖运营的文章:2019年互联网运营地图大全:新媒体到短视频、私域到社群无所不包,涵盖运营、新媒体、电商、抖音短视频、社群、私域流量、百度SEO、餐饮实战、产品思维、连锁模式、APP运营、营销技术、爆款写作、职场成长、恋爱婚姻、经济学,甚至还包括用户、增长、渠道、行业、裂变、文案、流量、数据、活动、职场、推广等技巧。巨细无遗,核心内容都被行业高手们整理成一张张“内功口诀”——知识地图
  • 电商运营知识点

科技前沿

无人餐厅

结束


支付宝打赏 微信打赏

~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

Share

Related Posts

标题: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

摘要:深度学习学习读书笔记汇总

标题:微信小程序开发-Mini APP Development

摘要:小程序开发技能总结

站内可视化导航

文章可视化导读:鼠标划过图形块时,如果出现蓝色光环, 点击即可跳转到对应主题

Comments

--disqus--

    Content
    My Moment ( 微信公众号 )
    欢迎关注鹤啸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