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啸九天 自律更自由,平凡不平庸 Less is More

生命科学-Life Science

Notes(温馨提示):

  1. ★ 首次阅读建议浏览:导航指南, 或划到本页末尾, 或直接点击跳转, 查看全站导航图
  2. 右上角工具条搜索文章,右下角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鹤啸九天),底栏分享、赞赏、评论
  3. ★ 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知识点积累起来不容易,水滴石穿,绳锯木断,谢谢理解
  4. ★ 如有疑问,邮件讨论,欢迎贡献优质资料


为科学干杯🍻

  • 纪录片.宗教和科学:次终极求知欲.2017
    • 科学和宗教是人类审视自我、认识宇宙的两种表现。是科学解放了宗教,还是宗教激励了科学,艺术家和科学家共同探讨科学与宗教相互纠结影响的话题。

什么是科学精神

  • 【2020-2-10】科学精神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 求是精神:对未知事物进行探索,寻求规律。
    • 怀疑精神:就是不盲从,不迷信权威,但不怀疑一切。
    • 实证精神:不能靠主观来判断,具有重复性,能够被别人独立验证,能够做概率统计。有些经验是有效的,但经验并不能成为科学,必须有一个检验过程。
    • 理性精神:以证据为基础,通过严密的逻辑、理性的思维进行判断。
  • 要做到真的不容易

科学、哲学和宗教

周玄毅:

  • 科学是所有可以解决的问题的最优解;
  • 宗教是所有不可以解决的问题的最优解;
  • 哲学不是任何问题的最优解,因为它只分析,不解决。

这三者其实代表了人类的三种不同思维模式,从而也导致了不同的世界观。

  • 从思维的出发点来说:
    • 科学精神以为本,从客观出发,追求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 因此怀疑一切,直到其被证实。一个公式或一个定理一旦有一次被证伪就不可成立;
    • 哲学精神是以为本,从主观出发,追求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 在反复的思辨中找到对问题合理的解释;
    • 宗教神学是以”“为本,从”造世主“出发,追求人与神的统一。
      • 先相信神的存在,再寻找种种”神迹“来证明其存在,先以”神“的言论(实际上是创始人的言论)为经典,在此基础上构造一套能够自洽的思想体系。
  • 从思维的基础来说,主要区别在于:
    • 科学:以数学推演为基础,以实验为验证手段;
    • 哲学:以逻辑推导为基础,以辩论为验证手段;
    • 宗教中的神学:以精神信仰为基础,以”神迹“为验证手段。
    • 最后佛学是一个另类,不同于西方的神学体系,他是宗教中的哲学,哲学中的宗教。
  • 易安

宗教为什么要迫害科学

  • 宗教为什么要迫害科学,宗教为什么要迫害知识,因为宗教在和科学争夺解释世界的权力
    • 我们现在看到巴格达这个城市满目疮痍,被战火蹂躏,你们知道在八世纪的时候巴格达是全世界知识的中心吗?巴格达作为世界的知识中心长达五百年之久,最优秀的知识分子在巴格达向外部传播知识,你现在抬头看到的星空,超过三分之二的星座用阿拉伯文命名。巴格达的精彩文明没有被人类忘记,可是你们知道,在过了五百年的文明繁华后发生什么事情?有一个宗教狂热分子说数学是魔鬼的哲学,然后他得到了执政者的认同,从此巴格达再无知识。
  • 你知道建立知识要多久,而消灭知识有多快吗?
    • 我为你们影印了《华氏451度》这篇科幻小说,这篇小说讲的是,在未来作者设想,有一天,人类不允许有书籍,所有的书籍只要在你家被发现,就会被焚毁。我们要眼睁睁地看着家里的藏书被冲进来的消防员用火柱给销毁,然后我们要被逮捕。这部小说的结尾是什么?是每一个不愿意认同这个政策的人,他负责用他的脑子来记下一本书,他负责为人类保留住一本书的内容,他就是一本行走的《庄子》,他就是一本行走的《红楼梦》,她就是一本行走的《傲慢与偏见》。这才是最动人的。

科学精神

  • 科学的实验方法是得出准确数据和正确结论的前提。我们不断验证、小心翼翼,认真审视这个世界, 然后我们做出选择、不断进步……现代文明就是建立在这种缜密、严格、细致的科学体系之上。

科学节目

【2023-10-30】超级科学晚 , 哔哩哔哩2023年度超级科学晚, 五大科学焦点榜单,分别是:

  • AIGC、室温超导、脑机接口、黑洞、可控核聚变。

AIGC是今年最热门的科学技术领域,B站一年来AIGC相关的视频播放量,已经达到了90亿,UP主投稿330万条

  • 内容从GPT-4、Midjourney、各类生成式AI应有尽有

科学实验

  • 世界上最著名的无神论者、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牛津大学教授道金斯认为,最能提高每个人认知能力的科学概念就是“双盲对照试验”。

生物大灭绝

  • 预测未来地球上会发生第6次生物大灭绝事件,根据就是地球上曾经发生过5次,距离我们最近的一次是6500万年前,最远的一次发生在4.4亿年前的奥陶纪,第二次发生在3.65亿年前的泥盆纪,第三次发生在2.5亿年前的二叠纪,第四次发生在2亿年前的三叠纪。
  • 按照时间间隔,差不多每6000万年左右的时间就会发生一次,那么现在距离恐龙灭绝已经过去了6500万年前。当然这种推论方式完全正确,但是结果是否会发生就要取决于数据的多少,这里的五次生物大灭绝数据并不够。

宇宙

地球

地球的宇宙坐标:

  • 拉尼亚凯亚超星系团-室女座星系团-本星系群-银河系-户臂-古尔德带-本地泡-本星际云-奥尔特云-太阳系的第三行星。
  • English: Earth— Earth-Moon System — Solar System— Orion Arm — MilkyWay — Local Group — Virgo Supercluster — Laniakea Supercluster— Universe.

地球是距离太阳的第三颗行星,也是目前已知的唯一孕育和支持生命的天体。

  • 地球表面的大约 29.2% 是由大陆和岛屿组成的陆地。
  • 剩余的 70.8% 被水覆盖,大部分被海洋、海湾和其他咸水体覆盖,也被湖泊、河流和其他淡水覆盖,它们共同构成了水圈。
  • 地球的大部分极地地区都被冰覆盖。

宇宙的大超乎我们的想象,或许穷极人类文明的长度都永远无法知道地球地处于宇宙中怎样的位置,而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也仅有数十年,我们的一生对于浩瀚宇宙的演化史来说只是一瞬间,正如浮游的一生对于我们来说,我们普普通通的一天,对于它来说就是一生的尺度。

地球诞生历史

46亿年前地球形成的过程,头条视频

  • 当引力把岩石聚集在一起,地球才得以形成。但此时的地球非常炽热,没有坚硬的地表,只有广阔无垠的熔岩,温度甚至超过1200摄氏度。
  • 45亿年前,一颗名为推亚的行星以每秒15公里的速度撞向地球,其产生的冲击波迅速扩散,大量的碎片喷向太空,最终形成了月球。而由于这次猛烈的碰撞,使地球的自转速度变得非常快,一天只有6小时。之后随着月球潮汐力的影响,才使得地球自转速度开始下降,表面的岩浆也逐渐鬼去。
  • 40亿年前,一颗拥有水的卫星再次撞击地球,而也正因为这次的碰撞,给地球带来了一场长达300万年的暴雨,从此地球变成了一颗蓝色的海洋星球
  • 37亿年前,第一个单细胞生命诞生之后,海洋中的蓝藻生物开始学会了光合作用,并进入爆发式的繁殖和生长,使大量的氧气被释放到大气中,从而地球开始孕育了生命。
  • 10亿年前,地球温度突然骤降,并经历了一场长达数千万年的冰河时期,使得生命进程一度中断,地球因此变成了一颗雪球。在数千年后,大量的火山喷发才使地球温度开始温暖,并再次为生命创造了条件。
  • 5亿年前,地球的演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使得无数动植物从此开始诞生。
  • 2亿年前,统治了地球长达一亿3000万年的物种恐龙出现了。
  • 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十公里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其爆炸威力相当于100万吨TNT核弹的威力,99%的生物在碰撞中面亡。也正是因为此次事件,才使得人类有机会登上地球舞台。
  • 终于在200万年前,地球上第一个巨人诞生,并在接下来的数百万年里不断进化,凭借发达的大脑和灵活的四肢,最终使人类站在了地球食物链的顶端,从而主宰整个地球。

终究毁灭

【2022-11-26】银河系和仙女座星系的碰撞有可能已经开始,太阳系的命运会如何?

地球一定会毁灭,45亿年,生命诞生至今

  • 大概40亿年,太阳熄灭,变白矮星,太阳系破坏
  • 大概45亿年,仙女系星座与银河系相撞,银河系消失

人类生存的地方就地球,而地球太阳系八大行星中的一个,也是唯一有智慧生命的星球。

  • 在地球的眼里,太阳系的直径有一光年,是一个非常大的星系
  • 可走出太阳系之后,才发现,银河系才是真正的大星系,太阳系在它面前渺小如尘埃。银河系的直径约有20万光年,有1000-4000亿颗恒星存在,其中很多都是双星系统,还有少量的三星系统,而像太阳系这样的单星系统反而是比较稀有的。

银河系恒星布局是否会一直保持稳定不变的状态呢?当然不会

  • (1)恒星本身也是有寿命的,根据质量的不同,从数千万年到数百亿年不等。当恒星的生命走到尽头,会发生超新星爆炸,从而改变整个恒星系统的运行轨道。
  • (2)当两个大星系发生碰撞融合之后,整个星系的恒星布局同样也会来一次大的清选,会出现新的格局。

那么银河系会与其他星系发生碰撞吗?

整个宇宙的结构和运行都是在引力的作用下进行的,引力的影响将星云物质聚集在一起,形成了恒星系,中心的恒星是引力源,质量占到整个恒星系的90%以上。而对于银河系这样的大星系,同样也受到了中心的引力源影响,这个引力源根据目前的科学研究认为是一个超大质量黑洞。

银河系并不是恒定不动的,如果站在银河系之外,就会发现,银河系也同样在高速进行旋转,同时围绕银河系之外的一个巨大引力源做周期性运动,而银河系属于本星系群中的一员,在本星系群中存在着50个星系,其中仙女座星系是老大,银河系是老二。

  • 银河系和仙女座星系是邻居,共同围绕一个引力源在缠绕运动,在运动的过程中,二个星系会不断靠近,直到未来的某一个时刻发生碰撞,融合为一个新的星系。
  • 根据科学家的观测研究,大约在40亿年后,仙女座星系就会和银河系发生大碰撞,那将是一场宏伟的宇宙奇观。如果那个时候,地球上还有人类居住,通过肉眼就可以观测到这样宏伟的星系大碰撞景象。

两个大星系的碰撞融合,会对太阳系产生影响吗?

  • 大星系的碰撞融合远没有恒星系的碰撞融合那么残酷,如果是两个恒星系发生碰撞,那将是一场可怕的灾难。可是像银河系这样的大星系碰撞却比较温和,原因就是星系内恒星之间的距离往往都在数光年以上,恒星的间隔距离比较大,互相之间不会因为星系的碰撞融合而产生太大的影响。
  • 两个大星系的碰撞融合,真正剧烈的变化是两个星系中心的碰撞,仙女座星系的中心同样也是如此,恒星的数量更是远超过银河系中心,当两个星系发生碰撞之后,中心的黑洞会碰撞融合,那种场景才是最可怕的。两个超大质量黑洞的碰撞融合,对银河系中心区域会产生特别大的扰动,大量的恒星会发生碰撞,变得一片混乱。

所以,银河系和仙女座星系碰撞融合的时候,真正的剧烈范围就在银河系中心,那里才是最激烈的战斗区域,而中心之外的区域则是比较柔和的融合过程。两个大星系的碰撞融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的

  • 观测发现,银河系和仙女座星系的碰撞有可能已经开始,它们的外围已经开始接触重合,两大星系的外围气体尘埃已经相遇。

银河系的范围远比我们想象得要大,尤其是它的最外围部分,几乎都是由气体和尘埃组成,是一个延伸特别广的区域。根据目前的研究认为,银河系的外围延伸达到了100光年的距离,而仙女座星系最外围的延伸则更大,达到了200万光年。

现在两个大星系的最外围部分可能已经开始接触,碰撞融合或许已经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外围的部分不断碰撞融合,直到40亿年后,两个大星系最核心的部分才会发生碰撞,那才是真正剧烈的时候,也是最关键的时刻。

当两个星系的中心完成碰撞融合之后,持续长达40亿年左右的星系碰撞融合也就进行到了尾声,那个时候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将是一个全新的星系,我们站在地球上看星空,你会发现,星星的数量增加了一倍还多,整个星空天体的布局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而太阳系在这样的星系碰撞融合中不会产生什么影响,毕竟太阳系处在银河系的边缘,距离中心位置有着2.5万光年。我们完全不用担心星系的碰撞会对太阳系,对地球产生影响,相对于星系的碰撞产生的微弱影响,太阳系的命运更多的还是要看太阳。

太阳系的寿命大约是100亿年左右,现在已经走完了50亿年,还有40亿年太阳将走到尽头。而太阳走向生命尽头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膨胀,向着红巨星转变。

可以想象,40亿年,太阳有可能已经膨胀为一个红巨星,地球有可能已经无法适应生命的生存,人类为了延续,有可能会移居到火星。当太阳迎来最终命运的时候,会发生超新星爆炸,那个时候,整个太阳系都是不安全的,人类要延续,只能走出太阳系,移居到其他星系的宜居行星上。

40亿年后的银河系仙女座星系的碰撞融合,我们可能无法在地球上看到。当然,40亿年后,人类如果还存在,可能已经成为一个强大的宇宙文明,那个时候要观测两个大星系的碰撞景象,有可能会走到银心的位置,近距离去观测,收集相关的重要数据。

宇宙规律

【2020-11-24】科学界最令人恐怖的三个物理理论

  • 平行宇宙,量子叠加态,另一个我同时存在,你却看不到
  • 熵增定律,宇宙终归死寂
  • 光速限制,永远看不到宇宙尽头

  • 两分钟带你了解光速的使用方法,纯属脑洞,太阳发出的光要8分30秒才能达到地球,我们看到的一切影响都源自过去

【2021-10-17】宇宙尽头:一片死寂,作者主页SYMPHONY OF SCIENCE

施一公:我感知的世界并不真实的

【2022-11-4】人类感知的世界并不是真实的世界-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校长施一公

地球历史

中国从何而来

【2021-10-7】中国从哪里来?——以地理的视角,青藏高原,改变行星气候,亚洲水塔

觉者:梁冬对话华大基因CEO尹烨

觉者:梁冬对话华大基因CEO尹烨

生命密码

鸟类

【2021-10-16】

  • 童年时只闻其声不见其影的鸟类
  • 10种令人称奇的鸟叫
  • 100种最好听的鸟叫声大全

鸽子

【2022-10-11】鸽子为什么能辨别方向?鸽子为什么能远距离送信?靠地球磁场辨别方向?不只这么简单

  • 感应磁场来定位 + 依靠太阳辨别方向 + 判断距离
  • 2013年的时候,有生物学家证实了在鸽子的上喙部位确实具有一种能够感应磁场的晶胞,是结晶状的类似磁铁矿的组织,正是这种器官可以让鸽子感应到地球磁场,从而为它的飞行导航。
    • 鸽子脑部的神经元为地球磁场方向编码,拥有与生俱来的内置全球定位系统(GPS)
  • 鸽子在某个地方长大时,其感应磁场的器官就熟悉了当地的地球磁场状况,它甚至可以形成一种像地球仪上经线纬线一样的座标,等它会飞翔的时候就会记住这个特殊的坐标位置,所以不管它之后身处什么地方,它都能依靠对磁场的经纬坐标判断来辨别回家的方向。
  • 鸽子其实是一种非常恋家的动物,一旦远离巢穴,它就会有强烈的回家欲望,这或是因为鸽子是植食性鸟类,通常只吃植物的种子,性情比较温顺,所以一些肉食性猛禽会把它们作为猎物,这也导致鸽子警惕性非常高,它会认为在外面很不安全,只有家里才是安全的,比如养鸽子的人通常都不用担心它们会走丢,我们也常能看到出巢飞行的鸽子大都只是围绕着它们的巢穴数百米的范围内环绕飞行,如果距离远了,那么鸽子就会为自己的安全担心,这种担心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增加,而如果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鸽子就会一门心思往家跑。
  • 古人早就发现了这种现象,并且奇怪于鸽子无论多远都能跑到家里,所以想到了让鸽子送信的方法,据说在五六千年前的古巴比伦时代,人们就已经会利用鸽子送信了。

不过生物学家们认为能感应地球磁场还不是鸽子能回家的全部本领,他们还发现鸽子等鸟类可以依靠太阳辨别方向,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后,大约每小时运行15度,直到在西方落下,所以鸽子等鸟类能以生物钟时间结合太阳的方位而辨别方向。阴天的时候主要靠感应地球磁场;雷雨天气时,鸽子的磁场感应可能会失灵,所以鸽子偶尔也会迷路,但一般他们都会很快纠正过来。另外还有一些鸟类可以依靠河流的流向、山脉和道路的走向定位和辨别方向,通常迁徙的鸟类这方面的能力很强。

生物学家还发现鸟类不仅能定位和辨别方向,还可以判断出距离,这也是鸽子等鸟类才能在远达几千公里外回到原处的另一个原因。如果距离判断失误,那么它们很可能会迷路,或找到一个类似它们巢穴的地方落下,但是鸽子并不会这样,它一定会飞到原先的家里。再比如燕子,它在某户人家筑巢,秋天迁徙飞走后,第二年往往还能飞回原处,依靠的也是这种本领,实际上它们飞回来的路上会经过许多相似的村落和难以计数的相似房屋,即便是人类也很容易判断失误,但是它们并没有停留,还是会找到原先的地方,这说明它们对距离有着准确的判断。鸟类有着这样能力和智慧,是不是觉得很出乎意料啊?

人类起源

【2023-7-21】人类艰险进化史

人体构造

【2024-10-11】人类的骨骼到底是进化的杰作还是设计的奇迹? 微博视频

生命真的来自进化论吗

【2022-4-19】

第一期 技术本身是带有时代性的

生物多样性本身就是生命的本质。

  • 从整个生物角度看,人类是很渺小的,地球上已探知的生物有一千万种,相比与其他生命体,人类的存在只是在万年的尺度上,远远比不上那些已经存在了几亿年,甚至几十亿年的生命体。而人类常常自诩高等生物,某种程度上好像扮演了上帝这样一角色,实际来看,这是人自身的认知偏见。在大自然面前,我们人类还是太把自己当回事了。

转基因

转基因本质上就是一种技术,换个词遗传工程去理解他,可能更容易让人接受。

生物延续和发展就是一个转基因的过程。举个例子,人类从远古猿类的分支逐渐演化发展为现阶段人类的样子,历经了万年,这也是一个漫长的转基因过程。

从历史的角度看,技术本身是带有时代性的。这意味着,技术在过去是异想天开,在今天是勉为其难,在未来是习以为常的

试管婴儿

试管婴儿这项技术从诞生到现在,大概有四十年。

1978年,第一个试管婴儿诞生。在当时,该技术的发明者罗伯特•爱德华兹教授被称为恶魔,因为人类干预了自然繁衍的规律。

而到2010年时,也就是该项技术诞生的32年之后,第一代的试管婴儿已经成了人父人母。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反而授予了他。

从一个恶魔一下子又变成了送子观音

仅仅是四十年,人类就将一项技术发展的从无到有,回过头来,我们又很难想象到2100的时候,我们又是如何看待今天的技术的。技术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性别成因

不同的生物,性别决定的方式也不同。性别的决定方式有:

  • 环境决定型(温度决定,如蛙、很多爬行类动物);
  • 年龄决定型(如鳝);
  • 染色体数目决定型(如蜜蜂和蚂蚁);
  • 有染色体形态决定型(本质上是基因决定型,比如人类和果蝇等XY型、矢鹅和蛾类等ZW型)等等。
    • ZW:鸟类、鳞翅目昆虫、某些两栖类及爬行类动物的性别决定属这一类型,例如家鸡、家蚕等
    • XO:蝗虫、蟋蟀等直翅目昆虫和蟑螂
    • ZO:鳞翅目昆虫中的少数个体,雄性为ZZ,雌性为ZO的类型

性别常识

  • ①.人类、果蝇、鸡的性别都属于性染色体决定。
  • ②.正常人类中雌性为XX,雄性为XY,且X染色体比Y染色体大。
  • ③.正常果蝇中雌性为XX,雄性为XY,且Y染色体比X染色体大。
  • ④.人类中XXY染色体被定义为雄性,果蝇中XXY染色体被定义为雌性。

(这个是课本上的题目,见2004年初审通过的人教版必修Ⅱ课本38页拓展题,有一年某市的一模考试就考了,过分啊!)

作者:小虎纸

LGBTQ

【2023-1-28】LGBT女同性恋者(Lesbian)、男同性恋者(Gay)、双性恋者(Bisexual)与跨性别者(Transgender)的英文首字母缩略字。另一种说法是 LGBTQ,增加了酷儿

阿根廷政府宣布自2021年7月21日起,允许国民在身分文件上标注性别为“X”,亦即非男性也非女性,新增的X性别选项将出现在身分证件和护照上,公民和非本国籍之居民,都可以通过简单的行政程序来更改其文件上的注记。

【2021-7-11】数以千计民众今天以数小时的音乐演奏和游行方式,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市中心庆祝阿根廷LGBTQ(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及酷儿)与女权团体取得大幅进展。

生男生女

【2024-2-25】生男生女的概率真的是50%吗

  • 法国妇产科医生临床经验发现性别90%可控
  • 美国科学家的书《生男生女自己定》
    • 生男孩:同房时机要在准确的排卵日,女性宫颈粘液呈生理碱性,有利于y精子穿透宫颈,冲向卵子
    • xy精子自身特点:x个头大,y个头小,导致采取不同的受孕策略
      • x精子个头小,跑得快,但耐酸性差,短命
      • y精子个头大,跑得慢,耐酸性好,长命
  • 烟酒
    • 酒对xy都有降低作用:酒里的乙醇会改变蛋白质,影响精子形态(失活或质量降低)
    • 烟只影响y精子:香烟中二噁英,男性接触二噁英越高,生女儿概率越大;青春期就开始抽烟的人,大概生生女儿;
    • 如果抽烟多的人生了男孩,大概率老婆是事业型,有男性性格 —— 母体条件假说
  • 母体条件优势假说:母亲生活条件好,大概率生男孩。生活条件体现在饮食上 (吉林大山雀实验)
    • 高油脂(猪油)男孩出生率 67%
    • 低油脂(碳水化合物)男孩出生率 39%
  • 经济发展状况(关系到心情)
    • 中国大陆,2005年,新生儿男女性别比最高 118,2000-2020都在110左右
    • 而香港才 84

第二期:意识与生命的关系

第二期 意识与生命的关系

意识和我们生命之间的关系是如何关联的?同时,意识又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命的?

实际上现阶段,我们还是无法绝对的保障和证明,我们的一切都是真实的。

  • 现如今的技术,可以轻松的做到在没有任何外界的刺激下让一个人性高潮。因为大脑才是最重要的性感受器官,我们只要调整脑电波就可以实现了。
  • 另外,我们也可以在一个人非常悲哀的时候,通过生物化学技术让他高兴,这是抗抑郁药的原理。

所以,从这些层面上看,意识是有物质基础的

同样的,一只从来都没有见过猫的老鼠,第一次看到猫的时候会害怕,为什么?

因为这些东西已经被写在DNA里了。

与之相似的,一些天然的东西,我们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证据,但至少可以通过一些心理学、行为学实验,来证明它与基因是有关联的。也就是说,我们所谓的意识在遗传的密码和物质上会有映射在里面

举个例子,911发生的时候,很多孕妇看到了楼塌的那一刻。结果从数据统计上看,她们生出的孩子得抑郁症的机率要高于正常的孩子。为什么?实际上,你觉得你忘了,但你的DNA是记住了。(创伤记忆,创伤经历)

印记基因

一个人的意识,可能会因为受到外界的刺激之后,影响了他本身,那这个意识会被以某种的方式被DNA记录下来,通过遗传去影响。

那一个人可不可以通过改善自己的意识从而改善自己的DNA表达?(积极心态)

冥想是能够改变基因表达的

。能够改变基因表达,它就可以调节自己的身体。

举个例子,很多人不知道肿瘤的时候活的好好的,知道以后,短短几个月就不行了。

什么摧毁了?本质上就是意识被摧毁了,意志被摧毁了

意识是一系列物质的结合。

通过外界产生你的神经元的连接,采用脑电波,调控你的神经递质加内分泌,从而整个调节人体的一个状态。

不知道事儿的时候高高兴兴的,一知道事儿垮一下瞬间就可以到另外一个状态。

我们能够抛去七情六欲的状态,其实就是佛家讲的修行,六根清静,宠辱不惊,都是有道理的。

医学上有一种药是安慰剂(原理),很多高达50%以上的有效性,也就是说病很多不治也好,有些治了也不好。所以冥想是能够改变基因表达的。

基因表达可以调控人所有的生理状态。

庄周梦蝶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看骇客帝国里,原来,大家都生活在一个虚幻的世界里

技术可以让人感受到很多东西,而你什么都没干,你的脑电波能反映出来。

所以,我们很难讲我们就不是什么试验品。

换言之,你可能就是试验品但你自己也是不知道

就相当于做实验的小白鼠,它是不知道正在做实验,它活的生活也很真实。

随着工具的发展,人类已知圈越大,未知圈就更大。这个过程中,很多以前经典的理论都被修正了。

在化学角度上,我们和宇宙中的陨石并没有什么区别,大家都是碳氢氧氮磷硫,我们的组成元素都是一致的。无机与有机在元素上都是统一的。

那么,我们连无机与有机的概念都打破了,我们怎么能够相信,我们一定不是被某种程度被设计出来的。

这个地球上是不是能产生源生生命,是持怀疑态度的。在这个宇宙上,应该存在其他的至少接近于我们的一种生命,你永远相信你不可能是最高那个级别的。你一定是在某一个级别当中。

一个人他的真实的感受可能比真实发生的事情更真实。

  • 【2020-8-7】梦境解析
    • 人为什么会做梦?人做梦背后有什么更深层次的原因吗? - 简单心理Uni的回答
    • 梦的四个自我梦都有一个很重要的特性,即:梦是自发性的,要记住梦是非常困难的。所谓梦的自发性,是指梦来自我们的内部,自发且自主。没有人能决定今天我要做一个怎样的梦。比如说,我很喜欢某个人,于是我决定今天就梦见TA,这很难。因为梦的自发性的存在,要记住梦是非常难的。为什么呢?弄清楚这个问题前,我们需要了解梦的“四个自我”。
    • 第一个,清醒的自我。即指现在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你有一个自主的意识,能够决定自己何时何地需要干什么。
    • 第二个,作为梦的导演的自我。我们每个人的梦可能就像一部电影一样的。它有一定的情节,有一定的变化,也有演员。
    • 第三个,作为梦境的体验者的自我。在梦境中你在吃什么,被什么东西追,和谁打架,都是作为体验者的这个自我。
    • 第四个,梦的记忆者。即我刚刚说的,有的人说ta记得住梦,有的人说记不住,有的人说我记得,但仅仅是一个片段或印象。那么这些就是由梦的记忆者来决定的。

第三期 睡眠与永生

第三期

关于“睡觉”这件⼩事

  • 梁冬⽼师:
    • 我们在研究睡眠的时候发现,睡眠跟脑波的频率有很⼤的关系,脑波在5Hz以下的时候进⼊深度睡眠,⾼于12Hz的时候就开始清醒,有⼈认为,地球的电磁场更有利于当我们在低频的时候跟我们⼀起产⽣共振,产⽣磁电效应,我有⼀个猜想,⼈睡觉和⽆线充电假如真的是⼀回事的话,我们该如何睡好⼀个觉?
  • 尹烨⽼师:
    • 现在的睡眠⽅式的养成,是因为现在的环境已经让你安全到可以⾜够的睡了,在历史上⼈类并不是像现在这样睡觉的。举⼏个例⼦:
    • 今天在⾮洲有⾮常多的狩猎⺠族,他们没有⽣活娱乐设施,他们绝⼤部分会在傍晚,⼀般指晚饭后先睡,睡到半夜起来,待⼀会⼉之后再睡。在哺乳动物当中,最⻓睡眠时间的是某⼀种蝙蝠,⼀天⼤概睡21个⼩时,除此之外就是吃东⻄;还有些动物不怎么睡觉的,⽐如⻢,⾮洲的斑⻢,每睡⼆⼗分钟可能就会醒⼀下看⼀看;如果有⼀些动物⾥有放哨的,⽐如獴,它们可以⽤轮岗的⽅式,睡得多⼀点。
    • 每个⼈睡多少,或者说精⼒好不好,早睡还是晚睡跟基因有很⼤的关系。有些⼈天⽣就可以睡很少的觉,有些⼈要睡很⻓时间的觉,有些⼈适合早睡,有些⼈就适合熬夜,每天每个⼈都是晚8早6并不是对的,每个⼈的情况不同,也就是基因不同,每个⼈的睡眠都是不同的。
    • ⼀个⼈能够进⾏⾼质量的深度睡眠,⾸先能证明这个⼈的⼼理状态是很好的,他可以把⾃⼰的脑电波调到⽐较舒服的状态,就是所谓的“⼼头若是⽆烦忧,便能睡个好觉头”。每个⼈都必须能有⼀个深度的睡眠让⾃⼰重新被唤醒,睡眠这个过程是可以分泌出⼤量的物质,是清醒或浅度睡眠不能产出的,⽐如瘦素。这是⼀种可以让⼈不胖的激素,在深度睡眠的时候⼈体就会分泌,会代谢掉⼀些没必要的脂肪。所以想要减肥是需要运动、控制饮⻝和睡觉共同完成的。
    • 熬夜会使⼈变胖,是因为这时候身体搞不懂你是什么状态,它会认为你要去打下⼀场仗了,这时它⼀定会告诉你要吃东⻄,你要不停地补充你的⾎糖,我们的⾎糖代谢是很精准的,我们⼈体都有⼤量的⾎糖就是葡萄糖,有四分之⼀供给了⼤脑,如果多了会变成糖尿病,少了就会导致低⾎糖,能够精准地调控这个量的就是胰岛素,通过胰岛素和胰⾼⾎糖素不停地调,实际上在睡眠过程中,包括我们的这个垂体会配合它做这件事,所以,睡得好的⼈绝⼤部分身材会很不错。
    • ⼀个⼈天⽣的基本代谢⽐率是可以变化很⼤的,会随着外界的状态⽽不同,所以能做到深度睡眠对⾃⼰的身体和精神状态都是⾮常好的选择。
    • 那么,如何才能睡好觉呢?我认为规律是最重要的。
      • ⼀定要让⾃⼰规律,因为⽣物钟是很准的,⼀旦把⽣物钟调紊乱了以后,想要再恢复它是很难的。所以⼈不管睡觉多还是少,尽量能做到有规律,不要去放纵⾃⼰。⼏点睡觉不是个问题,关键在于⾃⼰的⾃觉状态是不是很好,要按照⾃⼰适应的⼀个状态,然后把这个规律坚持下来。还是好好对待睡眠这件事吧,它毕竟占了你⼀⽣中⼤约四分之⼀的时间。
    • 综上所述,睡眠时间的⻓短和基因有关;深度睡眠的益处很多,还有减肥的功效;想要睡好觉,找到适合⾃⼰的规律是最重要的。

永⽣真的有可能实现吗?

  • 梁冬⽼师:
    • 有⼀种观点认为,我们有可能会实现意识的上传和下载,⽐如当你处于睡梦中的时候,把你的意识上传上去,然后通过数字化与⽹络连接,这个会实现吗?
  • 尹烨⽼师:
    • 2014年的时候奥巴⻢提出了“脑科学”,旨在找意识的物质基础,在今天看来,我们能做的更多是只能定位在某⼀个区,⽤共振核磁器(核磁共振)去扫描,⽐如说⼀个⼈看⻅红⾊,会使哪个地⽅的脑电波,也就是哪个区域被活跃了,但是后来失败了,因为每个⼈的反应是不同的。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是⼀个永恒的话题,如果这件事能够实现,那今天所谓的永⽣就能变成真的了。如果有了克隆⼈,再加上意识永⽣,那它就会变成⼀个代代相传,永⽣不死的怪物。我相信⼈类⼀定会往这个⽅向去发展,⼀部《盗墓笔记》反复提到了永⽣;秦始皇统⼀六国后派徐福出海求仙,去找不⽼仙丹,这似乎变成了⼈类的最终追求,其实这是⼀个天然属性。
    • 未来的某⼀天,我们很有可能实现⻓⽣不⽼和意识的上传下载,正如两百年前的⼈是不会相信现在的跨国通话⼀样,有时候技术和魔术,封建迷信和科学,是很难分得清楚的,因为今天的我们能够实现的事,对于过去⽽⾔都是“不可能”。
    • 总⽽⾔之,“永⽣”是⼈类的向往,也有可能会在未来得以实现。

《觉者》系列纪录⽚,是⼀个关于⽣命物理和⽣命科学的探寻之旅。梁冬先⽣担任寻访⼈,采访物理界、互联⽹界、哲学界、艺术界的国内外知名学者。我们希望,透过访谈、搜寻、记录、影像在互联⽹上分享,让⼈们理解知识在不远的将来将进⾏重新的融汇和贯通,解除⼈们的偏⻅和执着。 当我们对于⽣命的多样性充满了某种觉察的时候,我们就成为了⽣命的觉者。爱⽣命的⼈,⽣命爱你!我们站在更宏⼤的视野去看待,⼈类的过去、⼈类的现在、⼈类的不同时候,我们就能更清楚的看到世界的未来。这是⼀个跨越地球,跨越学科,跨越意识形态,跨越⼼理烦离,呈现出全世界关于⽣命的最⾼峰讨论

长寿

在哺乳动物中,雌性通常比雄性寿命更长,人类也不例外。

  • 据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人口组织统计,全球范围内 男性 平均寿命比 女性 要短5-10年。
  • 据最新统计数据,中国男性平均预期寿命为73.6岁,女性则为79.4岁,差距同样十分明显。

染色体端粒

诺贝尔奖:长寿只跟身体里一样东西有关端粒

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之一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在2017年1月份出版了《端粒效应

书中介绍

  • 细胞染色体末端有个端粒体的结构,和我们的寿命息息相关,细胞每分裂一次,细胞端粒就少些;直至细胞停止分裂,进入衰老期
    • 人刚出生的时候端粒上有1w个碱基对,但到了35岁,就只有7500个碱基对,再到60岁,只剩4800个碱基对了,所以,这是一个走下坡路的过程。
  • 生活压力对端粒长度也有影响:母亲照顾生病的小孩的时间越长,她的端粒长度就越短,压力让她们的衰老加速。
  • 年龄越大的人,染色体末端越短;
  • 抽烟喝酒的人,染色体末端也较短。

端粒效应

  • 动物寿命由DNA决定
    • 丝毛虫端粒不会变短,因为有种端粒酶的物质
  • 人类寿命上限120岁,这不绝对;

【2022-11-15】端粒效应——揭开染色体与衰老之间的秘密

在生物的细胞核中,有一种载有遗传信息的线状物质,它们被称为“染色体”。

  • 染色体主要由DNA蛋白质组成,是生物生长发育的“指导手册”。
  • 染色体的末端有个染色体的“保镖”,即端粒
  • 人类的端粒由6个碱基的重复序列和结合蛋白组成,它对染色体的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端粒可类比为鞋带两端防止磨损的塑料套,像塑料套保护鞋带一样保护染色体。

  • 它能在保持染色体完整的同时,防止染色体彼此相互粘连,保护染色体上DNA的安全。
  • 遗憾的是,这个保镖需要不断作出牺牲
    • 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会缩短一点,细胞分裂次数越多,端粒就缩短得越多。
    • 通俗地说,就是细胞越老,端粒就越短。
    • 当它们变得太短时,细胞就不再分裂,开始变得不活跃、衰老直至死亡。
    • 因此,端粒又被称为生命体的“分子时钟”。

端粒酶是细胞中一种负责延长端粒的酶。在年轻的细胞中,它在端粒末端加上碱基,可以让端粒免受过度磨损,使细胞分裂的次数增加。

  • 但随着细胞分裂,端粒酶的数量不足,端粒逐渐缩短,细胞开始老化。
  • 如果端粒酶的活性很高,就能保持端粒的长度,延缓细胞的老化。
  • 三位美国科学家因“发现端粒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的”获得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端粒酶也会帮助无用细胞的增殖,并促进癌症的形成,因此也被喻为“炸弹引信”。

因为端粒酶在细胞老化和癌化过程中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所以被认为是“长生不老”的钥匙。而实验研究表明,端粒也不是永远只会变短,实际上也有可能变长。

2018年8月份,我国首个利用端粒酶技术进行肺部肿瘤辅助诊断的检测试剂——“端粒酶逆转录酶亚基(hTERT)mRNA检测试剂盒”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上市,为肺癌辅助诊断提供了一种快速、便捷的检测手段

雄性激素加速衰老

资料:欲长寿,先自宫?最新研究表明阉割可延缓DNA老化,延长寿命

  • 2015年,韩国仁荷大学的 Kyung-Jin Min 等人在对朝鲜公元1392年至1910年期间的皇家各成员血统纪录进行仔细分析后发现,一个世纪前,被阉割的男性确实比其他男性活得更久,其平均寿命要比正常男性长14到19年。
  • 《中国帝王皇后亲王公主世系录》记载,中国历代帝王平均寿命只有40岁,而那些服侍他们的太监,平均寿命却高达71岁。

【2022-1-21】古代皇帝寿命40岁,而太监71岁,视频地址;为什么太监寿命长?

  • 绵羊阉割对比试验,阉割羊品质更好,更健康,没有阉割的羊衰老更快;雄性激素对身体机能密切相关
    • 2021年7月6日,新西兰奥塔哥大学和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在eLife期刊上发表了题为:Castration delays epigenetic aging and feminizes DNA methylation at androgen-regulated loci 的研究论文。
    • 这项研究显示,与正常的公羊相比,被阉割的公羊可以延缓DNA衰老,延长寿命。与此同时,这些阉割公羊的DNA甲基化修饰表现出雌性的特征。证实了被阉割的雄性哺乳动物寿命得到延长,并表现其在DNA上表现出相应的特征。

生活中加速衰老的事情

什么因素影响端粒长度?

  • 压力:医生、护士、销售压力很大,总是焦虑未来
  • 走神:人类 50% 的时间都在走神,而且集中在负面事情上,不但让人难过,还极大的消耗大脑能量 → 专注
  • 矛盾反弹:不要去想北极熊,结果总是想到北极熊,矛盾反弹越多越占用大脑内存

【2022-11-15】诺贝尔奖得主破解长寿之谜,它只跟你身体里的一样东西有关

加速端粒变短的几个重要因素:

  • 1 长期压力焦虑
  • 2 经常有负面情绪
  • 3 身体有炎症
  • 4 长期不运动
  • 5 氧化应激反应、胰岛素抵抗

长期不运动作为个人主观影响因素,更多时候是需要通过自身的自律和坚持来解决,发挥的是我们的主观能动性。

而压力、焦虑、情绪问题、身体炎症、氧化应激反应、胰岛素抵抗的这一系列问题,在芳疗师看来,也许会得心应手的多,可以借助更轻松、易上手的方式来解决 「芳香疗法」

如何长寿

数据研究表明,如果想要端粒变短的速度变缓或者增长保持端粒酶的活力是目前更为靠谱的办法

长寿秘诀——减少细胞分裂速度 → 促进分泌端粒酶的物质

  • 放轻松:把注意力集中在当下的事情上,即:活在当下
  • 专注: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很容易进入专注状态
  • 冥想:闭上眼睛,深呼吸,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每天坚持做两次,每次20min,就能极大的改善注意力

第四期 微生物才是地球之王

第四期-微生物才是地球之王

知乎评论:

  • 学了高中生物就知道他不过是自以为是、自圆其说罢了。大家不要被他那副“我很流弊”的表情欺骗了。我可以逐句反驳他。
  • 他说:接吻10秒,交换8千万个菌群这两个数据毫无意义,因为不同时间这个数据差异会非常大。而且交换8千万个菌群(菌群不是一个生物学概念)是什么意思也看不懂。假设指的是交换8千万种微生物,那不可能,至多数百种。如果说的是8千万个,那绝对没问题,实际上还不止。但他们的种类其实几乎没差别,因为口腔是人体的外部环境(进入血液、组织、细胞才叫体内),所以口腔里的菌多来自于外界环境,比如空气,比如水,比如食物,生活在一个地方的人,口腔内的菌基本没有差别,交换不交换有什么关系。
  • 关于“夫妻相”我们说有的情侣/夫妻一看就有夫妻相,但事实上是这样吗?他解释说是因为菌群趋向于一致。不妨这样问,所有的夫妻都有夫妻相吗?显然不是,那么请告诉我,这些没有夫妻相的人,他们的菌群怎么了?所以这个解释根本是强词夺理。大家第一时间觉得很可信,可能是因为巴纳姆效应。“巴纳姆效应——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心理学上将这种倾向称为“巴纳姆效应”(Barnum effect)。”

  • 摘自:Maxwell

生死轮回

生死轮回,说是我们在死后会重生在另一个身体上。人类从很久以前就对此十分着迷,围绕着这个词,有许许多多的问题:生命为何物?意识为何物?意识有生物的科学依据吗?本片将从各个角度为你揭示生死轮回。 YouTube频道

血型

  • 【2020-5-3】全国哪种血型的人最多?和你一样血型有多少人?血型与性格有关吗
  • 人的血型可分成4种,即A型,B型,AB型和O型,然而其实人类血型有很多种型,上述4种血型之外还有Rh血型系统(主要分为Rh阳性和Rh阴性)、MN及MNS血型系统等。据目前国内外临床检测发现,人类血型实际上有30余种之多。
    • (1)A、道B、O、AB即我们所熟知的ABO血型系统
    • (2)+、-则是Rh(D)血型系统,红细胞膜上存在D抗原,则为阳性,内没有容则为阴性。由于我国绝大部分人的红细胞膜上都具有D抗原,所以Rh血型一般都为阳性,熊猫血就是阴性血型了,尤其以AB型Rh阴性血最为稀少
    • 如A+就是 A血型Rh阳性
    • 血型表
  • 什么是血型?
    • 血型是指血液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表面的抗原类型。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类型,每一种血型系统都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并且具有免疫学特性,这也是输血要以同型血为原则的原因。
  • 我国13.9538亿人口中(国家统计局2019年1月21日公布的2018年中国出生人口数据),哪种血型的人最多呢?
    • 据相关机构调查数据来看,我国血型的人群比例是A型血型:28%, B型血型:24%, O型血型:41%, AB型血型:7% ,A型血人口约3.9亿,b型血人口约3.35亿,O型血人口约5.72亿,AB型血人口约0.98亿。
    • 所以,从这个数据来看,以O型血的人群为最多,A型血次之,B型血第三,AB型最少。
  • 血型地理分布
    • 在人口血型的分布上,四川、湖南、江西、上海等省市中A型血之人较多,黑龙江、内蒙古、吉林等省份则是B型血的人较多,我国东部,中部和南部的区域则以O型血人口为主,而且O型血呈现由华南地区到华北地区比例递减的趋势。
  • 血型与性格真的有关系吗?
    • 最先提出血型决定性格说法的是日本学者古川竹二。他于1927年就提出了这样的思想,并且认为
      • A型的人内向保守、多疑焦虑、富感情、缺乏果断性、容易灰心丧气等;
      • B型的人外向积极、善交际、感觉灵敏、轻诺言、好管闲事等;
      • O型的人胆大、好胜、喜欢指挥别人、自信、意志坚强、积极进取等;
      • AB型的人兼有A型和B型的特征。
    • 没有什么实质性依据的所谓经验性论断,时至今日仍然没有原理和证据支撑。最多的O型有5.72亿人,这么多的人怎么可能会是某一类性格和气质?最少的AB型也有近1亿人,同样也不会偏向于某一类型性格和气质,所以将血型与性格强行挂钩的说法并没有让人信服的科学依据,人的性格和气质还是和人的行为习惯与生活环境的关系比较大。

滴血验病

【2023-2-26】硅谷女乔布斯,世界最美女骗子 “一滴血的骗局”

一位“天才女骗子” —— 伊丽莎白·霍姆斯。这个曾经最炙手可热的女企业家,是如何靠一滴血忽悠了全世界,把商界政界大佬都骗得团团转的呢?

  • 有本书就叫《坏血》讲的霍姆斯的故事

生化相关的专业一直有在为少量快速家用检测做努力,比如用经血测有无感染hpv,用少量血来验其他的一些疾病等等,但像这样一滴血啥都能测就属于保健公司的骗局了…而且这家伙本科一二年级就退学,其实学得越多、请教得越多,越知道以自己的能力能做到什么,什么是以自己目前的能力和目前的科技水平做不到的事情,学得越少越容易自大,夸夸其谈,热血上头

三个有趣的事实:

  • 1、在后期她的抽血点的抛弃了只取一滴血的做法,用了她最痛恨的传统抽血方式。
  • 2、一个曝光她的员工是前国务卿舒尔茨(就是参加了她董事会的一位前国务卿)的孙子,这么显赫的背景也不能拜托她雇佣的那些律师的纠缠和诉讼,这个小伙不得不动用了家族留个他的资金。
  • 3、当舒尔茨的孙子向他说明伊丽莎白是个骗子时,舒尔茨完全不相信他孙子,反而相信伊丽莎白。

说到Holmes和她的Theranos,突然想起以前一个室友说的一件事。

前室友在漂亮国某机构做研究,她们系那个时候有个还在读博的J兄。有一次我前室友碰到J兄,俩人就聊起来。

  • J兄:读博工资好少,之前我的工作薪水挺高,就是工作方面有点问题。
  • 室友:有什么问题?你为什么辞职来读博啊?
  • J兄:我在加州一个叫Theranos的公司做QC,你知道这个公司么?
  • 室友:不太清楚……说说看?
  • J兄:哎呀,我们质检公司的血液检测试剂盒,数据飘忽不定的,可奇怪了。
  • 室友:哦?得标准数据的几率是多少?
  • J兄:50/50.
  • 室友:这样的概率,扔个硬币,是头是尾,概率也就这个数吧……
  • J兄:就是说啊!怎么想都不靠谱,索性辞了来读博。

据室友说,他俩说完这话一年半后,Theranos丑闻登报。又再过了一年半,J兄拿到了博士学位,高高兴兴回加州结婚生娃去了。

硅谷格言

While it’s sometimes helpful to borrow a little confidence and a positive outlook, the idea of faking it can get us into trouble. Many people are already stretched thin, dealing with the stress of current events and the pressure of moving forward with “business as usual.” Faking it might make everything look fine — for a little while — but it can add even more pressure to an already full plate.

病毒

  • 病毒,是一类不具细胞结构,具有遗传、复制等生命特征的微生物。
  • 病毒作为最简单的生物(有争议,“边缘生物”),没有复杂的代谢机构和酶系统,只能通过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宿主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来进行一系列生命活动。一旦离开了宿主细胞,就变成了没有任何生命活动,也不能进行自我繁殖的化学物质。
    • 注意:任何生物都可以成为它的宿主
    • 病毒并不能完全的称之为生物体,它们处在一种非常模棱两可的位置。
    • 西方国家对生命体有个定义:“格伦太太”,它代表着两个英文单词 Mrs Gren,其中每个字母都有自己的含义:
      • 运动(movement)
      • 呼吸(respiration)
      • 感知(sensitivity)
      • 生长(growth)
      • 繁殖(reproduction)
      • 排泄(excretion)
      • 营养(nutrition)
    • 病毒并不能满足上边这七点因素,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病毒应该是类生命体,病毒是既无生命又有生命的怪异存在。目前不把它归于五界原核生物原生生物真菌植物动物)之中。
    • 所以,病毒只是个大分子,又不需要代谢, 室温情况下在环境中可以结晶体的形式存在。
    • 离开细胞, 病毒只是不显生物活性而已,并非就死了。没有生命,不存在生死,只有“失活”
  • 病毒中只能同时存在一种遗传物质(DNA或RNA),所以根据遗传物质的不同可以把病毒为DNA病毒RNA病毒
    • 常见的DNA病毒:噬菌体天花病毒,乙肝病毒等;
      • 噬菌体(bacteriophage, phage)是感染细菌、真菌、藻类 、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的总称,因部分能引起宿主菌的裂解,故称为噬菌体。在抗生素被发现之前,曾被广泛用于治疗痢疾,霍乱等疾病。
    • 常见的RNA病毒:烟草花叶病毒, HIV, SARS病毒,2019-nCoV , 流感病毒等。
    • 由于单链的RNA的稳定性要低于双链的DNA,RNA病毒比DNA病毒更容易发生变异。
  • 病毒的分类:
    • 从遗传物质分类:DNA病毒、RNA病毒、蛋白质病毒(如:朊病毒)
    • 从病毒结构分类:真病毒(Euvirus,简称病毒)和亚病毒(Subvirus,包括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
    • 从寄主类型分类:噬菌体(细菌病毒)、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动物病毒(如禽流感病毒、天花病毒、HⅣ等)
    • 从性质来分:温和病毒(HⅣ)、烈性病毒(狂犬病毒)。
  • 病毒的形态
    • ⑴球状病毒;⑵杆状病毒;⑶砖形病毒;⑷冠状病毒;⑸丝状病毒
    • ⑹链状病毒;⑺有包膜的球状病毒;⑻具有球状头部的病毒;⑼封于包含体内的昆虫病毒。
  • 病毒粒的对称体制只有两种,即螺旋对称(代表烟草花叶病毒)和二十面体对称(等轴对称,代表腺病毒)。一些结构较复杂的病毒,实质上是上述两种对称相结合的结果,故称作复合对称(代表T偶数噬菌体)
  • 病毒的大小
    • 多数病毒直径在100nm(20~200nm),较大的病毒直径为300-450纳米(nm),较小的病毒直径仅为18-22纳米,一些丝状病毒的长度可达1400nm,但其宽度却只有约80nm。
    • 一根头发有多粗呢?普通的头发在60微米到90微米(1微米=10^-6米)
    • 常说的PM 2.5是指直径2.5微米的颗粒物,PM 10以此类推。
    • 大多数的病毒无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而扫描或透射电子显微镜是观察病毒颗粒形态的主要工具
  • 病毒的组成
    • 病毒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核酸+衣壳)和蛋白质外壳组成
    • 病毒是一类非细胞生物体,故单个病毒个体不能称作”单细胞”,这样就产生了病毒粒或病毒体(virion)。
  • 病毒的复制过程叫做复制周期。其大致可分为连续的五个阶段:吸附、侵入、增殖、成熟(装配)、裂解(释放)。
    • 吸附:吸附细胞
    • 侵入:丢弃壳体把遗传物质注入细胞
    • 增殖:合成(逆转录/整合入宿主细胞DNA)
    • 成熟(装配):利用宿主细胞翻译蛋白质装配
    • 裂解(释放):最后一个步骤就是破坏细胞进行释放,之后会寻找机会侵入下一个细胞。
  • 在地球上普遍存在的病毒并不都是对人有害的,也存在很大一部分对人无害,还有一些可以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帮助人类解决问题。例如利用灭活的病毒制作疫苗;作为基因工程的载体;利用昆虫病毒消灭害虫;利用噬菌体杀死细菌等。

转自:知乎吕蒙

【2021-12-12】S学姐

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工作原理

【2022-11-4】我们的免疫系统是这样工作的

身体是如何对抗疾病的?

当细菌或病毒等细菌侵入体内时,它们会攻击并繁殖。这种入侵被称为感染,而感染是导致疾病的原因。免疫系统使用多种工具来对抗感染。血液中含有红细胞,用于向组织和器官输送氧气,还有白细胞免疫细胞,用于对抗感染。这些白细胞主要由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组成:

  • 巨噬细胞是吞噬和消化细菌,以及死亡或垂死细胞的白细胞。巨噬细胞会留下被称为抗原的入侵细菌的一部分。人体识别抗原是危险的,并刺激身体攻击它们。
  • 抗体攻击巨噬细胞留下的抗原。抗体由称为B淋巴细胞的防御性白细胞产生。
  • T淋巴细胞是另一种防御性白细胞。它们攻击已被感染的身体中的细胞。 人体第一次接触到细菌时,可能需要几天的时间来制造和使用所有需要的杀菌工具来克服感染。感染后,免疫系统会记住如何保护身体免受这种疾病的侵害。 身体保留了一些T淋巴细胞,称为记忆细胞,如果身体再次遇到同样的细菌,它会迅速起作用。当发现熟悉的抗原时,B淋巴细胞会产生攻击它们的抗体。

疫苗

  • 【2020-4-19】新冠疫苗的这一战,我们何时能赢?, 根据处理手段的不同,疫苗分为以下5种:
    • 灭活疫苗:把病毒直接杀死,然后将全尸扔给免疫系统让它认。
    • 减毒活疫苗:让病毒多次传代,发生变异,然后从中筛出致病性弱的病毒,制成疫苗给免疫系统练手。
    • 重组蛋白疫苗:拿病毒的一部分让免疫系统认。比如新冠病毒长得像个球,球外面有些刺(S蛋白)。那我就让大肠杆菌表达出S蛋白,打进人体,让免疫系统认这个刺。以后见刺如见毒。
    • 核酸疫苗:直接把S蛋白对应的DNA/mRNA打进人体,让它在细胞里表达病毒的S蛋白,再让细胞识别。等于是让细胞莫名其妙自己制了个病毒的刺,再自己消灭它。
    • 重组病毒载体疫苗:把致病病毒A的部分基因植入到不致病的弱鸡病毒B里,重组成新病毒C。这个病毒C拥有A的长相,却和B一样弱鸡。

疫苗是如何工作的

【2021-8-7】为了下一代,是时候揭秘疫苗的原理了

疫苗通过模仿感染来帮助培养免疫力。然而,这种类型的感染不会导致疾病,但它确实会导致免疫系统产生T淋巴细胞抗体。有时,在接种疫苗后,这种模仿感染会引起轻微的症状,如发烧。这些轻微的症状是正常的,应该在身体建立免疫时进行。

一旦模仿感染消失,身体就会留下一些”记忆”T淋巴细胞,以及b淋巴细胞,它们将记住未来如何对抗这种疾病。然而,在接种疫苗后,人体通常需要几周时间才能产生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因此,由于疫苗没有足够的时间提供保护,在接种疫苗之前或之后感染某种疾病的人可能会出现症状并患上某种疾病。

疫苗的类型

科学家采用了许多方法来设计疫苗。这些方法基于疫苗将预防的细菌(病毒或细菌)的信息,例如它如何感染细胞以及免疫系统如何对其做出反应。实际考虑因素,例如世界上使用疫苗的地区,也很重要,因为一种病毒的毒株和环境条件,例如温度和暴露风险,在世界各地可能是不同的。可用的疫苗接种方案在地理上也可能不同。今天,婴儿和幼儿通常接种五种主要类型的疫苗:

  • 减毒活疫苗对抗病毒。这些疫苗含有一种已被削弱的活病毒,因此它不会对免疫系统健康的人造成严重的疾病。因为活的减毒疫苗是最接近自然感染的疫苗,它们是免疫系统的好老师。活的减毒疫苗的实例包括麻疹腮腺炎风疹疫苗(MMR)和水痘(水痘)疫苗。尽管这些疫苗非常有效,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它们。免疫系统较弱的儿童 - 例如正在接受化疗的儿童 - 无法接种活疫苗。
  • 灭活疫苗也可以对抗病毒。这些疫苗是通过在制备疫苗的过程中灭活或杀死病毒而制成的。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是这类疫苗的一个例子。灭活疫苗以不同于减毒活疫苗的方式产生免疫反应。通常,需要多次注射来建立和/或维持免疫力。
  • 类毒素疫苗可预防由细菌引起的疾病,这些细菌会在体内产生毒素(毒物)。在制造这些疫苗的过程中,毒素被削弱了,因此它们不会引起疾病。被减弱的毒素被称为类毒素。当免疫系统接种含有类毒素的疫苗时,它会学会如何对抗天然毒素。 DTaP疫苗含有白喉破伤风类毒素。
  • 亚单位疫苗仅包括部分病毒或细菌或亚基,而不是整个细菌。因为这些疫苗只含有必需的抗原,而不是构成细菌的所有分子,所以副作用就不那么常见了。 DTaP疫苗的百日咳(百日咳)成分是亚单位疫苗的一个例子。
  • 结合疫苗可以对抗不同类型的细菌。这些细菌具有抗原,其外层为糖类物质,称为多糖。这种类型的涂层掩盖了抗原,使幼儿不成熟的免疫系统难以识别并对其作出反应。结合疫苗对这些类型的细菌是有效的,因为它们将多糖与免疫系统反应良好的抗原连接(或结合)。这种连接有助于未成熟的免疫系统对涂层做出反应并产生免疫反应。这类疫苗的一个例子是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疫苗。

新冠疫苗

截止2021年6月3日,我国已有5款附条件上市或获准紧急使用的新冠疫苗,包括:

  • 只需要打1针的康希诺生物的腺病毒载体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
  • 全程接种2剂次的北京科兴公司、国药集团北生所、国药集团武汉所的灭活疫苗(Vero细胞);
  • 全程接种3剂次的中科院微生物所联合智飞龙科马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研发的重组蛋白疫苗(CHO细胞)。

之所以有打1针、2针和3针之分,是因为它们的技术路线或生产工艺不同。

  • 打1针的疫苗又叫腺病毒载体疫苗,是将病毒的靶基因整合到腺病毒载体的基因组中,利用病毒载体将新冠病毒S蛋白基因运载进入细胞内,靶基因进行表达并刺激人体免疫系统发挥识别和清除作用,由于腺病毒的复制关键基因被人为清除,所以即使进入人体细胞内也不会造成人体感染,反而会刺激人体的免疫细胞产生免疫记忆。因只需接种1针,在节约疫苗和医疗资源、减少接种者的就医成本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 打2针的灭活新冠疫苗,则是真正的新冠病毒,通过技术手段将病毒灭活,同时保留了免疫原性,可以用来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特点是其成分和天然病毒的结构较相似,免疫应答较强,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疫苗稳定利于运输和使用。建议2针的接种间隔不小于三周,第2针在八周内应该尽早完成。
  • 打3针的疫苗又叫重组蛋白疫苗,这种疫苗的制备首先需要确定新冠病毒发挥免疫作用的特异性蛋白,再将这种特异蛋白整合到CHO细胞中,然后经过大量培养可以在CHO细胞中大量制备这种特异蛋白,最后再经过纯化与佐剂配合而制成的,比如我们目前使用的乙肝疫苗,就是采用这种技术制备而成。这种疫苗的生产过程安全,易于大规模生产,安全性有保证,不良反应率较低。相邻2针之间的接种间隔建议不小于4周。建议第2针尽量在接种第1针后八周内完成,第3针应该尽量在接种第1针后六个月内完成。

总结

类型 代表 针数 解释 优点 缺点 其它
病毒载体疫苗 康希诺生物的5型腺病毒载体疫苗 一针 警察叔叔装作坏人给孩子认 技术先进,应用范围也较广,除了可用于新冠病毒之外,在一些遗传性疾病如因基因缺陷造成的肌肉萎缩症也可应用 病毒本身安全性问题以及疫苗下游技术仍需继续完善 保护时间可以达到6个月以上
灭活疫苗 北京科兴公司、国药集团北生所、国药集团武汉所的灭活疫苗(Vero细胞) 两针 拿病毒尸体练手;把坏人的尸体给孩子认 制备周期短,安全性高,目前我国大多数疫苗都采用这种方法制备 技术较为传统,产能有限,且诱发机体的主要为体液免疫 2剂之间的接种间隔建议≥3周,第2剂在8周内尽早完成。
重组蛋白疫苗 中科院微生物所联合智飞龙科马公司研发的重组蛋白疫苗(CHO细胞) 三针 拿病毒残肢(蛋白)练手;让孩子看坏人的照片 可规模化生产,除了对接种对象没有致病风险外,还克服了灭活疫苗本身难以避免的热原和变应原等反应原,引起接种对象过敏反应的几率也大大降低 由于难以保持蛋白的构象表位,诱导的免疫反应强度可能较弱,同时研发难度较大等。 相邻2剂之间的接种间隔建议≥4周。第2剂尽量在接种第1剂次后8周内完成,第3剂尽量在接种第1剂次后6个月内完成。

作者:腾讯医典

细菌真菌病毒的区别

  • 区别在于它们的结构
  • 病毒:无完整细胞结构,含单一核酸(DNA或RNA)型
    • 病毒寄生在活细胞中,掠夺别人的营养生存,危害大,如爱滋病毒,生存在人体免疫细胞,破坏人体自身保护。
    • 大多数病毒是RNA病毒,这次的也不例外,RNA病毒的特点就是:它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像其他生物一样在自然界中复制,生存。只有进入到生物体后,病毒才会生存。一旦病毒到了生物细胞之后,病毒就会利用自己的RNA结构改变细胞中的DNA(DNA可以指导蛋白质生产,而蛋白质可以运输营养等功能),病毒劫持了蛋白质,让蛋白质为自己运输营养。
      • 在生物细胞之中,病毒可以复制自己,也就是繁殖后代,只不过它们采用的是无性生殖。
      • 一般情况下,无性生殖繁殖的后代和亲本完全一样,不容易变异,这是因为大多数生物都是利用DNA作为遗传物质,DNA是双螺旋结构,每复制出10亿个碱基对,才会出现一个错误,出现错误的概率非常低。
      • 而RNA病毒是单链条结构,在自我复制时,每复制100万个碱基就会出现一个错误,所以病毒在复制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变异。一般发生病毒引发的疫情时,科学家总会强调该病毒存在变异的可能。
    • 病毒是不是生物,目前主流科学家还没有答案。
  • 细菌:属于原核型细胞的一种单胞生物,形体微小,结构简单,无成形细胞核、也无核仁和核膜,除核蛋白体外无其他细胞器;
    • 细菌广泛分布于土壤和水中,或者与其他生物共生。
    • 人体身上也带有相当多的细菌。据估计,人体内及表皮上的细菌细胞总数约是人体细胞总数的十倍;
    • 细菌的营养方式有自营异营,其中异营的腐生细菌是生态系中重要的分解者,使碳循环能顺利进行。部分细菌会进行固氮作用,使氮元素得以转换为生物能利用的形式。
  • 真菌:是具有真核细胞壁的生物;
    • 真菌像细菌和微生物一样都是分解者,就是一些分解死亡生物的有机物的生物。真菌将生物分解为各类无机物,使土地肥力增强。还有的真菌用于食物加工,例如酵母菌用于面包等加工,酿酒也需要真菌。
    • 在农业、林业和畜牧业中,真菌又有有害的一面。真菌能引起植物多种病害,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目前所知最厉害的病毒应该是叫埃博拉病毒,但其实对人类威胁最大的还是细菌,因为病毒结构单一,再厉害的病毒在数十代复制之后都会产生变异,有的病毒一旦变异了就没有那么大的威胁了

  • 细菌呢时时刻刻影响着人类,所以青霉素的发明拯救了数以亿计的生命。
    • 大部分细菌的危害不大,主要是病毒趁虚而入导致
  • 大多数真菌感染的是体表,且适宜生存的温度较低
  • 总结:
    • 危害排名:细菌 > 病毒 > 真菌
    • 但致死率:病毒 > 细菌 > 真菌
  • 附加
    • 人类传染病中,病毒占2/3!
    • 针对细菌,有抗生素,但对于病毒,却没有(或很少)特效药!
  • 案例
    • 终身感染型——乙肝病毒 HBV、艾滋病毒 HIV;
    • 发病必死型——狂犬病毒 RABV;
    • 年年感染型——流感病毒 IV,鼻病毒 RV;
    • 经常复发型——疱疹病毒。

毒王蝙蝠

  • 神奇的蝙蝠(毒王蝙蝠,随身携带100多种病毒却不发作,原来它一直在“发烧”
    • 自然界总是不按常理出牌,蝙蝠属于哺乳动物,而哺乳动物的特点就是没有翅膀,不会飞翔(滑翔除外),然而蝙蝠是唯一会飞的哺乳动物。
    • 蝙蝠的体温比其他哺乳动物更高,和鸟类相似,达到了38-41摄氏度,相当于人类高烧状态。
      • 温度越高,体内的生物酶活性越强,催动的生物反应速度也越快,这可能是蝙蝠之所以会飞的原因之一。
      • 当人体生病时,免疫系统为了防止病毒生存和繁殖,会主动升高人体的体温,让病毒无法繁殖,甚至达到杀死病毒的目的。而蝙蝠的体温刚好是人类高烧时的体温,所以当病毒遇到蝙蝠时,高温会使得蝙蝠体内的病毒无法大规模繁殖。因此,蝙蝠虽然携带了许多病毒,但这些病毒却能够和它们“和谐相处”。
    • 除了高温之外,蝙蝠还有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地方:免疫系统。美国科学家在对一种埃及蝙蝠基因测序发现,蝙蝠的免疫系统的反应被削弱,也就是说当病毒来袭时,蝙蝠并不会提升自己的免疫系统,剿灭病毒,也就是说它们不会像人类一样提升自己的温度来杀死病毒。
      • 蝙蝠表现出较为温柔的免疫反应,导致蝙蝠对病毒的耐受力增强。
    • 正是因为以上原因,蝙蝠才成为了病毒库
      • 科学家从200多种蝙蝠身上,发现了超过4100多种病毒,其中包括埃博拉病毒、SARS病毒,也包括目前的病毒。
    • 生存习惯:夜行性动物,群居在偏远山区
      • 蝙蝠虽然携带了那么多病毒,但蝙蝠却不会主动将病毒传染给人类。
      • 蝙蝠不会直接和人类接触,但许多生物的栖息地和蝙蝠是重叠的,当该地区的生物接触过蝙蝠,以及蝙蝠的粪便时,很有可能染病
    • 病毒虽毒,但自然界有自己的清理病毒法则
  • 人类活动
    • 人类的出现打破了这个僵局,人类在狩猎、运输、宰杀野味的过程中,会接触到病毒,一旦病毒能够实现从动物到人类的传播,那么这种病毒将会在人群中传播
  • 蝙蝠本身就对大量病毒免疫,而且在飞行状态下体内温度能上升到40摄氏度杀死病毒,因此它成为了许多流行性传染病的源头
    • 1、蝙蝠是超级毒王吗?
      • 是的!蝙蝠存在了8800万年,几乎与恐龙是同时代。
    • 2、蝙蝠百毒不侵?
      • 蝙蝠是病毒的自然宿主,作为全球携带病毒最多的动物之一,蝙蝠自己却百毒不侵。
    • 3、蝙蝠能携带多少病毒?
      • 蝙蝠身上能携带超过 100 多种毒性极大、凶险无比的病毒,有埃博拉,狂犬病、SARS等。
    • 4、蝙蝠为何携带病毒却不生病?
      • 蝙蝠逆天的免疫系统,强有力的防御功能,很难被异物伤害,病毒也无法对蝙蝠产生作用。
    • 5、蝙蝠有多少?
      • 所有的哺乳类动物中,有 1/5 都是蝙蝠,第一大哺乳动物
    • 6、蝙蝠有翅膀吗?
      • 蝙蝠没有翅膀,蝙蝠独特的飞行器官是翼手。
  • 蝙蝠为啥会携带多数致命病毒

蝙蝠引起的病毒史

  • 尼帕、亨德拉、埃博拉、马尔堡、SARS这些近50年来出现的最致命病毒,携带者都是蝙蝠。
  • 蝙蝠可能传播马尔堡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毒(冠状病毒SARS-CoV),亨德拉病毒、尼帕病毒和狂犬病毒。不能证明蝙蝠传播埃博拉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冠状病毒MERS-CoV)
  • 人畜共患病(Zoonoses)是由动物引起的人类疾病。
    • 例如在英国,有一种与本土蝙蝠有关的人畜共患疾病,由一种新型狂犬病毒,即欧洲蝙蝠丽沙病毒(European Bat Lyssavirus,EBLV)引起,只在道本顿(Daubenton)的蝙蝠种群中发现。然而,与其他哺乳动物相比,世界范围内蝙蝠携带病毒的比例更高。

病毒名 时间 地点 原因 影响 治疗
马尔堡 (Marburg) 1967年 1967年秋,西德马尔堡医学实验室,有31人发病,其中7人死亡;2004年非洲安哥拉 接触染有马尔堡病的猴子;唯一从蝙蝠(埃及Rousettus aegyptiacus)身上分离出来的丝状病毒,而蝙蝠被认为是其天然宿主 超过300人病发身亡,2005年内,病症个案以每天3%速度增加。这次爆发的发病死亡率维持高达10%,首五个月更高达20% 抗体治疗
埃博拉 (Ebola virus,伊波拉) 1976年 在苏丹南部和刚果(金)(旧称扎伊尔)的埃博拉河地区 丝状病毒科,接触了携带病毒的野生动物尸体,推测源自蝙蝠,但无法证明 近3万人感染,其中超过1.1万人死亡,致死率高达 88% 有疫苗,但无法直接治愈,主要靠护理
SARS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2002年 中国广东,蔓延到30多个国家 由冠状病毒SARS-CoV引起,果子狸(masked palm civets )和貉(raccoon dogs),2013年发现真正宿主:中华菊头蝠 共有8000多例确诊病例,其中近800例死亡;SARS的潜伏期约2~14天,中位数7天。起病急,以高热为首发症状,70%~80%体温在38.5℃以上 艾滋病抗生素药物
亨德拉病毒 (Hendra) 1994年 澳大利亚 亨尼帕病毒之一,马在被蝙蝠尿液感染的牧场上吃草时感染,带给人类;翼足类蝙蝠(Pteropodid bats)已被证实是该病毒的宿主 7人患病和4人死亡 适当的马匹饲养管理
丽沙病毒 (Lyssavirus) 1996年 拉丁美洲;1998年和2013年澳大利亚 蝙蝠 导致狂犬病 疫苗有效,但狂犬病毒的有效性待证实
尼帕病毒 (Nipah) 1998年 马来西亚;2001年后孟加拉国和印度 猪吃了被蝙蝠(果蝠)污染后掉落到地上的水果或饮用被印度飞狐携带的病毒感染的棕榈汁,蝙蝠是传染源 265个病例,其中105人死亡 停止生猪的流动和扑杀100多万头生猪;阻止蝙蝠接近收集棕榈汁的罐子
MERS 中东呼吸综合征 2012年 阿拉伯半岛 人际接触传播,怀疑埃及坟墓蝙蝠是天然宿主,未证实,但多数人曾与单峰骆驼有密切接触 截至 2017 年 6 月 22 日,已在全球 25 个国家造成超过 2000 人感染、700 人死亡 -
武汉肺炎(新冠状病毒) 2020年 中国武汉 华南海鲜市场,据说是蝙蝠 扩散中 待定
           

人类 “骚扰” 蝙蝠

  • 尽管蝙蝠如此邪恶,但总有人敢吃蝙蝠!
    • 一碗蝙蝠汤,棺材会反光!

为什么不消灭蝙蝠?

  • 毒王已经很客气了,作为最大的哺乳动物群体,他们群居于荒山野岭的洞穴,晚上才出来,以水果、昆虫喂食,与人类交集不大
  • 但人类不断扩张,占领他们的领地,导致感染到人类领地,有些人还吃蝙蝠!好奇害死猫
  • 人类从来都不是地球之王,不要肆无忌惮的挥霍地球资源,毁灭其他物种!

狂犬病

【2023-6-26】狂犬病知识

  • 【2023-6-25】中西医结合医院注射💉狂犬疫苗,4针,分3次(2当天+1周后+3周后),每针98元,外加就诊费25元

宠物感染怎么办

  • 如果有狂犬病,一旦发病,一般活不过5天,最长9天内肯定死亡。如果狗咬了人,10天内没有死,那就不用担心,被咬的人肯定不会感染狂犬病,那也就不用注射狂犬疫苗
  • 携带狂犬病在病情发作后,最多只能活10天,就会死亡。
    • 猫在感染狂犬病毒后会有潜伏期,潜伏期一般在3个月左右,一旦发作目前是没有办法治疗的,建议要定期为小猫注射狂犬疫苗。
    • 猫在感染了狂犬病毒之后会有潜伏期,潜伏期一般在3个月左右。过了潜伏期后,猫就会出现狂犬病发作的症状,如瞳孔散大、兴奋、嗜睡等。随后进入狂躁期,出现易怒、流涎、目光呆滞等症状。接着进入麻痹期,出现抽搐、走路不稳等症状直至死亡。
    • 猫携带狂犬病在病情发作后通常只能活10天左右。目前无论是动物或者人,狂犬病发作后是无法治疗的,死亡率为100%。所以小猫一定要定时接种狂犬疫苗,人在被动物抓伤或咬伤之后,也要及时去医院注射狂犬疫苗,以免动物携带狂犬病毒感染到机体。

被猫狗抓咬要打疫苗吗?

看情况

  • 如果猫狗表现出狂犬症状,一定要及时打(24h内)
  • 如果无症状,可能性较小

霍乱

埃博拉

  • 博拉病毒到底是怎么毒害非洲人民的?
    • 埃博拉(Ebola virus)又译作伊波拉病毒。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病毒,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刚果(金)(旧称扎伊尔)的埃博拉河地区发现它的存在后,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埃博拉”由此而得名。是一个用来称呼一群属于纤维病毒科埃博拉病毒属下数种病毒的通用术语。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病毒,有很高的死亡率,在50%至90%之间,致死原因主要为中风、心肌梗塞、低血容量休克或多发性器官衰竭。
    • 小女孩战胜埃博拉的故事-The Story of Ebola

SARS

  • 《非典十年祭》(完整版)
    • SARS十三年,不应忘却的乌尔班尼
      • 2002年11月16日,中国广东顺德出现第一例萨斯病例
      • 2003年,当时河内有个意大利医生,叫卡洛-乌尔班尼,是世界卫生组织派驻东南亚的儿童寄生虫研究专家。2月28日,越法医院的医生们请来了乌尔班尼,询问了情况,检查了病人,发现这个病人肺部X片出现严重炎症迹象。这是病人呼吸衰竭的原因。乌尔班尼以他敏锐的洞察力,意识到这不是流感,也不是一般的肺炎,而很可能是一种以前没有记载的新型传染病
      • 乌尔班尼做了一个敬业的医生该做的:2月28日当天立即通知世界卫生组织,河内发现一种呼吸系统疾病,有高度传染性,必须做好防止疫情扩散的准备。
      • 乌尔班尼从医学角度考虑,建议越南官方对国际社会公告疫情,呼吁援助,对所有边境口岸做疫情监控检查,隔离可疑人员。这些做法能防止疫情扩散,但是肯定会对越南的经济造成冲击:大批商人会取消正常业务活动,旅游消费会急剧减少。越南官方同意
      • 4月28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越南已经连续20天没有出现新的萨斯病例。也就是说,越南实际上在4月8日就已经控制了萨斯的传播。
      • 从2月28日乌尔班尼第一次见到萨斯病例,到越南境内控制萨斯传播,一共39天。
      • 河内疫情迅速得到控制,乌尔班尼的及时诊断和通报是一个重要原因。用新英格兰内科杂志一篇文章的描述:“在某种意义上,河内萨斯疫情的故事,是把大众健康置于政治考虑之上的一个最佳案例。” 这话有点文。用口语来说,就是:河内官员在这次疫情处理中,把老百姓的健康看得比政客的面子重要。
      • 他的这项努力,让萨斯在越南的传播范围降到最低限度,有力遏制了萨斯病毒在全球范围的传播,由此产生的国际关注,最终也迫使北京方面在4月下旬公开信息,认真采取有效措施,让中国境内的疫情在5月中旬也得到控制。
      • 但是,乌尔班尼自己没有逃过这一劫。过于密切的接触病人,让他自己染上了萨斯病毒。3月11日,在前往泰国参加会议的路上,他开始发烧。
      • 2003年3月29日,萨斯病毒彻底摧毁了乌尔班尼的肺脏。上午11点45分,乌尔班尼在曼谷去世。
      • 去世之前,最后一次意识清醒的时候,乌尔班尼提出两个要求:第一,请一位牧师为自己做临终祷告。第二,死后把自己的肺脏切下来做研究,尽快查清楚这是一种什么疾病。
      • 乌尔班尼没有活着看到研究结果,但是他的同事们没有辜负他。18天之后,4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宣布,经过现代版科赫法则检验,已经确认了萨斯的致病原。那是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
      • 原因确定之后,曾经有人打算根据病毒特征给这种疾病起一个名字,但是后来为了纪念乌尔班尼,大家同意就沿用他刚刚发现这种新疾病时随口说出的病名: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就是萨斯 (SARS)。
    • TVB纪录片《非典下的HK》
    • 凤凰卫视《冷暖人生:非典九年》
    • 新加坡纪录片《平民英雄——SARS危机》
    • 央视《新闻调查——北京:非典阻击战》
    • 2003年非典时期敢说真话的钟南山
  • 中科院病毒所(传说中的P4实验室)·石正丽追踪SARS源头
    • 中科院病毒所石正丽团队探索SRAS源头,经过十余年的研究,最终确定云南某处的某重蝙蝠携带的SRAS病毒经过各种重组、在果子狸等野生动物身上二次传播,最终进入到广东的酒楼餐馆而感染到人体,成为可以“人传人”的SARS病毒!
    • 也借此视频,引发大家对此次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的高度关注,进一步思考人类应该怎样和大自然相处!
    • 追查病毒哪有那么容易,03年的SARS病毒源头到2013年才彻底清楚,中华菊头蝠,而不是果子狸,其中科学家走访了西南几个省份,不停地小蝙蝠洞,做试验,最后才发现SARS的基因组库;不要轻言p4研究所不行,真相是sars真正源头就是p4研究院石正丽团队花了近十年发现的,这次冠状病毒只用了几天就提取了基因组序列,世卫组织都赞叹…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

  • 【2020-1-27】中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地级市图github代码地址
  • 丁香园疫情地图
  • 百度迁徙地图
  • 个人制作:全国疫情地图基本传染指数可视化
  • 【2020-2-5】传染病防治计算机仿真, Github代码
    • 《三体》中的一句话,再次提醒大家:“无知和弱小不是生存的最大障碍,傲慢才是。”
  • 【2020-2-15】毕导THU的流行病学模型:简单算算,你宅在家里究竟能为抗击肺炎疫情做出多大贡献?,病毒其实不可拍,你宅我宅它就挂;病毒其实不可怕,戴好口罩它也挂
    • 传染病模型迭代发展:SISISSIRSEIR
    • 注解:
      • 1、S 类,易感者 (Susceptible),指未得病者,但缺乏免疫能力,与感染者接触后容易受到感染;
      • 2、E 类,暴露者 (Exposed),指接触过感染者,但暂无能力传染给其他人的人,对潜伏期长的传染病适用;
      • 3、I 类,感病者 (Infective),指染上传染病的人,可以传播给 S 类成员,将其变为 E 类或 I 类成员;
      • 4、R 类,康复者 (Recovered),指被隔离或因病愈而具有免疫力的人。如免疫期有限,R 类成员可以重新变为 S 类。
    • 模型迭代,摘自知乎酱紫君
      • SI:健康人感染后终身得病,如HIV
        • 动力学方程:
      • SIS:感染后可恢复,如普通流感, 得病→恢复→不断循环;流感非常容易变异, 没有能杜绝流感的体质存在
        • 动力学方程
      • SIR:急性传染病,发病非常快, 没有潜伏期, 发病后一段时间痊愈
        • 动力学方程
      • SEIR:带潜伏期的恶性传染病,常规的传染病发病形式, 潜伏→感染→痊愈
        • 数学模型比较复杂, 且没有显式解, 一般用相轨线的方式来研究;也可以通过数值解法快速求解或拟合
      • SEIR 模型不是万能的
        • 有的人潜伏期长, 有的人潜伏期短;
        • 还有超级潜伏者/超级感染者, 整个一移动的灾难;
        • 有的潜伏者可能就直接痊愈了, 变成了抵抗者;
        • 方程并没有单独处理这些情况, 因为一定程度内这些异类都可以被扰动因子所包含
      • 研究一个固定的模型加扰动比不断地往模型里加扰动项好研究的多的多

  •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对新冠肺炎的看法,韩国电影传染病

  • 2018年05月31日,张文宏老师,北京cc讲堂,演讲现场问答环节,介绍各种传染病知识
    • 让流感不再肆虐,你必须知道的真相
    • 张文宏老师分别对乙肝、艾滋病、宫颈癌、狂犬病、流感…等话题作了回答
    • 乙肝:1+亿人,但是特别容易治疗。5-10年达到临床治愈。跟正常人没区别,半年看一次感染科/肝脏科医生。得到治疗后,对家人没有危害,同时家人可以打乙肝 - 疫苗就可以完全保护,只要打过就行。
      • 异议:关于乙肝,只是说能控制住,对于正常生活没影响,真正临床治愈的几率是非常低的,这里张文宏老师也说了是有些人,而且通常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至于熬夜喝酒,基本都是不建议的,当然也许不同的医生有不同观点
    • 艾滋病:(大声疾呼)非常危险。需要终身治疗。容易感染大山里出来的人,因为他们不知道来到城市后的危险。
    • 宫颈癌:尤其需要打
    • 蜱虫:感染病都会有病灶,不想吃肉估计是人生观改变导致,所有人都会因为恐惧而拒绝一种食物。
    • 真菌:真菌本身没事,但黄梅天发霉,一般人没事,但是血糖高/免疫系统被摧毁,真菌就是灾难。
    • 糖尿病:最大的问题是中晚期才被发现,早期发现可以治。除非基因治疗,所以要早点回家看家人。早期发现,规范治疗(吃药),社区管理。
    • 流感:每个人都要打,每年都要打,打了不一定有用,因为病毒容易变异。
    • 疫苗:50-70%打了疫苗,可以阻断传播,可以“被别人保护”。
      • 1,有过敏史的医生也打疫苗;2,免疫系统不健全还有长期用激素的风湿病和用免疫抑制剂的移植群体
    • 流感:一般重症流感10%死亡率,大部分人都可以自己扛下来,但是(重症肺炎)达到46%死亡率的肺炎还是治疗比较好
    • 自然抗体:抗住过了,就不用再打了
    • 宠物挠伤:万分之一的可能性,医生不会劝了打,自己要打
    • 狂犬病:主人打疫苗,犬打,搞清楚面对的风险在哪里;潜伏期很长,只要是皮肤破了都有问题。异议:
      • 1.狂犬病是从狗传染的吗?不!所有温血动物身上都会被传染。
      • 2.人被染病动物咬到,就一定会死?不是,相较于其他动物,人对于狂犬病的抵抗力还比较好,在不治疗的情况下,被染病的动物咬伤,也只有不到40%的人会发病,只不过,一旦发病,死亡率就接近100%。如果在被咬后及早治疗,几乎都没有事情。
      • 3.健康的猫狗也有可能带狂犬病毒?假的,健康猫狗根本不带狂犬病毒。狂犬病毒仅仅出现在已经发病的或在10天内即将发病的动物唾液中。被猫狗挠伤,请不要过分的担忧。
      • 4.猫狗有可能天然带毒?   假的,对于狂犬病毒这种传染性病毒来说,不能先天携带,也不会母婴传染,也不能凭空掉下来。 必须是附近有疯狗咬了你的猫狗,这个猫狗才有可能得病。
      • 5.人狂犬病潜伏期有10-20多年?(国际笑话)经过世界卫生组织研究,人狂犬病潜伏期间一般是2周到3个月,99%在一年内发作,超过1年已少见。
      • 6.猫狗体内的狂犬病毒可以一直潜伏,动物不发病但能传染你?(又一国际笑话)猫狗狂犬病潜伏期最长6个月,但通常猫狗狂犬病发作2-5天内100%死亡。很多国家的动物检疫中心在动物(疫区)入境时仅仅隔离你带的小狗6个月,如果狗没有发病,那么不仅仅证明狗没有狂犬病,连携带狂犬病毒都不可能。所以动物不存在长期潜伏或携带者,至于长期携带者更是笑谈,道理见上面的问题1与2。
  • 【2020-5-25】狂犬病毒致死率100%,从未失手过
    • 更多内容,点击以上链接

新冠病毒感染过程

  • 新加坡“航母”新闻网站2月17日刊登记者贝尔蒙特·莱的一篇题为《你的免疫系统奋起反抗新冠病毒为何最终可能会导致你死亡?》的文章
  • 新型冠状病毒会做什么?
    • 通过空气中的飞沫进入人体后,新冠病毒似乎会附着在肺组织中的一种特定受体上。
    • 这种病毒一旦将宿主细胞的机制“劫持”,就会更多地进行自我复制。
    • 当病毒完全控制了宿主细胞,就会造成组织损伤。这将导致细胞死亡。
    • 如果大量细胞死亡,肺就无法有效运转。
  • 所以导致细胞死亡的是新冠病毒?
    • 导致细胞死亡的还有另一种因素。当免疫细胞对病毒感染进行防御时也会出现这种情况。
  • 健康人群的免疫系统会因防御新冠病毒造成破坏?
    • 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身上出现一种临床现象——“细胞因子风暴”。
      • CAR-T 细胞因子风暴
      • 救治难度比非典高:新冠病毒引起的细胞因子风暴有多可怕
      • 细胞因子风暴是在 CAR-T 细胞完成输注后,使得 T 淋巴细胞被激活并快速增殖,引起细胞因子的过度级联释放。而这些细胞因子会介导多种免疫反应,引起患者发热、肌痛、低血压、呼吸困难、凝血障碍、终末器官障碍等临床表现。也就是说细胞因子风暴是免疫细胞在 CAR-T 治疗过程中爆发性的分泌大量的细胞因子造成的非特异性炎症反应。
    • 细胞因子风暴”是指免疫细胞以及将其激活的化合物(细胞因子)过度生成。大量被激活的免疫细胞可进入肺部。好事过了头就会成为坏事。当免疫系统对感染产生过度反应时,免疫反应之强可能使健康的人面临出现呼吸道疾病相关并发症的风险。这将导致免疫系统对肺而不是病毒本身造成破坏。
    • 细胞因子风暴”与以前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引发的疾病和流感病毒重症患者的症状也是一致的。
    • 细胞因子是免疫系统用作报警信标的蛋白质。细胞因子将免疫细胞召集至感染部位,后者杀死被感染的组织,从而挽救身体的其他部分。
    • 人类依赖自身免疫系统,但在感染新冠病毒期间,当免疫系统在不受任何控制的情况下将大量细胞因子送入肺部时,这种选择性的猎杀就演变成一场混战。
  • 新冠病毒与其他冠状病毒有何不同?
    • 新冠病毒可引发呼吸道感染。人类每年都会被常见的冠状病毒感染,它们通常会导致轻微、不复杂的上呼吸道感染。但新冠病毒可引发急性呼吸窘迫。这意味着,患者的肺部会积聚液体,这是肺炎的典型特征。导致死亡的是呼吸衰竭或心脏-呼吸问题。
  • 新冠病毒会导致肺部充满液体吗?
    • 作为气体交换的场所,肺部内有大量的血流。气道必须相对干燥,这样健康的人才能吸入空气,氧随后被转移到红细胞上,并被带到身体其他部位。但在感染或免疫反应期间,组织会受损。正常情况下存在于血管中的液体开始渗入气道。液体在肺部积聚会导致呼吸困难,因为肺部无法非常有效地进行气体交换。
  • 细胞因子风暴”还可能对肺部产生其他影响,比如炎症,还可能引发肾衰竭,胃和肝脏也可能受到影响。

真相在哪里

  • 网传版本
    • 2019年10月,号称亚洲第一的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所P4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武汉疾控中心依照惯例送来的、从几家医院收集到的众多病例样本中,识别出一种从来没有见过的病毒;
      • 有着职业敏感的研究人员,迅速对病毒进行了分离、测定DNA结构、排序;
      • 正式确定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型冠状病毒。
      • 事后, 他们自称自己的这一研究过程“是完美的工作”。
    • 据参与这一过程的研究人员向笔者表示,这个真正的第一例病毒样本是从一位已经去世的八十多岁的老人身上取得的;
      • 追踪溯源到了华南海鲜市场,逝者生前的生活轨迹与此地有密切关联。
    • 按照中国的法律程序,武汉疾控中心迅速向上级单位—-国家卫健委和国家疾控中心提交报告,报告他们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和疫情。
    • 12月31日,国家卫健委第一批专家组赶赴武汉,进行实地考察、采集样本、收集数据;
      • 由于他们采集样本时的技术失误,第一批国家级专家得出结论:这种新型冠状病毒“可防可控”,“不会人传人”!
      • 话音未落,专家组组长、北大医院呼吸科主任王广发就发现自己感染了这种新型病毒!(真是黑色幽默!)。
    • 据知情人说, 第一批国家专家们到武汉后, 他们排挤武汉地区的科研人员——包括那些真正的、在第一时间里发现了新型冠状病毒的中科院武汉病毒所P4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他们抢样本、抢数据,抢资源,为自己发表论文作准备。
      • 正因为他们忘记了自己的职责和第一要著:考察疫情、预防和控制疫情,才得出了一个荒缪的结论:“不会人传人”!
    • 作为国家疾控中心主任的高福院士,更是身先士卒、率先发表科研论文。
      • 1月25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高福领衔团队的相关论文;
      • 接着在医学权威杂志【柳叶刀】发表“冠状病毒”专题,共8篇论文;
      • 这批专家的武汉之行可谓是收获颇丰、硕果累累!
    • 直到第二批国家高级专家组、2003年抗击SARS的英雄钟南山院士被请到武汉;
      • 钟南山院士到武汉后,次日宣告中外:武汉发生新型病毒性肺炎, “可以人传人”.
    • 实际上,武汉市和湖北省其它地区的疫情已经失去了控制!

谣言

  • 谣言 =(问题的)重要性 × (事实的)模糊性
    • 谣言诞生的土壤:不透明、不及时和不公
  • 如果在一种社会秩序中,信息被当局严密控制,谣言就会非常激烈。在中央极权的社会,制度性的渠道控制了信息的散播,人们普遍寻求通过辅助渠道获取信息,谣言的产生来自于信息不对等,信息不透明化。
  • 谣言既是社会现象,也是政治现象。谣言是与当局的一种关系:它揭露秘密,提出假设,迫使当局开口说话,对‘谁有权对什么事发言’提出质疑。谣言提供的信息与官方信息有时是相左的,所以,谣言构成了一种反权力,即对权力的某种制衡。
  • 最近若干年里,中央实行重大责任事故负责制,一旦出现公共事故,当地领导人就很可能被撤职。其结果一方面促进当地领导人去防止公共事故的发生,但另一方面也促使他们在发生公共事故时,第一反应就是如何封锁事故的传播,争取时间和空间去自己处理、自我消化。在地方政府不需向民众负责、而是向上级负责的政治传统下,官员被激励去选择封锁消息。民间将此称做“惟上不惟下,瞒外不瞒内”。一旦瞒不住了,内部无法消化了,地方政府就会转而把社会运动说成是有计划、有组织的行动,甚至具有“反党反政府”的性质,这样政治上的“上纲上线”在构陷群众的同时,可以把上级党委、政府也绑架进来,从而掩盖地方吏治的极度恶化和自身的严重失职。
  •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公众有权质疑、批驳任何报道乃至政府公告的真实性,公民发短信或者转发相关帖子,即使有

  • 微博生态复杂,一张图教你如何关注博主和拉黑垃圾,倒数两楼,平时注意观察下。

  • 【2020-3-1】处事原则一直不变,即法无所禁即可为。青年人有青年人的优点,也有处世尚浅的弊病。所谓真理不辩不明,事实不辩不清,这个辩是辩证法,而不是诡辩论。

历史上有过成功预防新型传染病的案例吗

  • 【2020-1-29】总结微信群(GT先进科技树)聊天信息

  • BG4AHZ:一个病例如何能在短短几天得出高度传染性极高死亡率这个判断?
    • 爆发前遏制住就算是成功了,疫情刚出来就遏制要求太高,相当于根据一个样本推测出联合分布(至少要知晓rna的基因库及原理、危害),而不是条件分布,贝叶斯推断;
    • 乌尔巴尼勉强算是成功预测并遏制SARS的人,不过,SARS在中国首先爆发,国外的流行病专家大多行业内都有所信息交流,跟感染线条的调查,就很快可以发现病原体的R0,推测危险程度;所以这个案例是建立在已经爆发的基础上的,乌尔班尼算是第二感染地(泰国)做到在爆发前遏制成功的
    • 目前应该还没有新型病毒刚出来就被遏制住的
  • 黑匣子:中国这次医学速度很快,马上分离出毒株,对基因组测序,与病毒基因库对比,很快就发现该病毒与SARS等一系列冠状病毒的关联性,在人传人的判定上的几率上就已经很大了,完成科赫实验的后两步,就算是在整个逻辑链条上下最终判定了,但后两步需要进行再次感染和再次分离的实验,这也需要时间,至少一个传染周期。
    • 中国医学表现得到世卫组织的赞赏,但防疫是复杂系统,除了医学还有很多学科参与

下次还会发生吗

  • BG4AHZ:朋友圈发了这个问题,但是没有一个人回复:人类历史上有没有成功的预防了一个新型传染病的暴发的案例?
    • SARS勉强可以,越南充分相信乌尔班尼,不仅首次命名SARS,还在四月控制住了快速传播,那时中国还在不断发酵中
      • 在泰国挂掉的那个无国界意大利医生
    • 感觉经历过SARS洗礼后反应速度更快了,但不足之处是代价大,没有及时遏制爆发,相关部门,物资也没准备,SARS发生后大家一窝蜂研究,过几年热度递减,并没有建立完善的防御机制,导致这次还是这么狼狈
    • 理性且钻牛角尖,富有科研精神的人是少数,可能还是极少数,多数人不关心这个,除非影响到自己的利益,即便关心,方式也未必科学,这次sari过后,大家又恢复以前的状态,追星、娱乐至死,忽略基础科学;
    • 关心房子的人比关系科学的人多得多
  • 如何避免再次发生?
    • Lee:建立鲁棒的系统机制
    • 有些制度系统为了最后的稳妥,需要把整个实验全部做完才能判定,这一步就容易中招,错过黄金防疫时间
    • 面对高度不确定性,组织制度不是关键性因素,这个时候的成功具有偶然因素
    • 问题的根本不是系统和制度,而是民众的普遍认知能力
      • 日本是个好榜样,政府能力很弱,但民众普遍认知能力强。 正好应证了系统制度在预防爆发这件事上的作用是微弱的。
    • 集智俱乐部:防控力度多大才能遏制疫情发展? 网络动力学推演给你答案
      • 关注由于人群迁徙引起的病毒传播和疫情扩散,根据经典论文提出的方法,采用截至 1 月 28 日的最新人流数据,预测人群迁徙背景下,疫情在多个城市二次爆发的风险,并尝试为多个地区的交通管制提供理论支持。

名人

资料


支付宝打赏 微信打赏

~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

Share

Related Posts

标题:暗网解密-Darknet

摘要:暗网背后的故事

标题:健康生活指南- Healthy Life

摘要:什么样的饮食习惯是健康的、如何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站内可视化导航

文章可视化导读:鼠标划过图形块时,如果出现蓝色光环, 点击即可跳转到对应主题

Comments

--disqus--

    Content
    My Moment ( 微信公众号 )
    欢迎关注鹤啸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