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小的教育里,宗教是迷信,然而,世界上三分之一的人有宗教信仰,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等
- 少林寺和尚吃肉、喝酒,佛教早已变味?
- 这些人为什么要信奉宗教,真的是愚昧无知吗?
宗教
宗教历史
宗教分布
世界五大文化(宗教)信仰
-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东方传统信仰
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心中的神其实都是一个人:耶和华
这三大教的演进关系
- 公元前2167~1992:
古犹太教
, 亚伯拉罕 Avraham - 公元前1520~1400:
犹太教
, 摩西 Moses - 公元前4~公元30: 分之一 →
基督教
, 耶稣 Jesus东正教
公教
:分为天主教
、新教
- 公元570~632: 分支二 →
伊斯兰教
, 默罕默德 Muammad什叶派
逊尼派
资料
【佛教】4亿人
约2500年历史(起源于尼泊尔),主要分布于东亚和东南亚,约4亿人
主要分支:
大乘佛教
:- 主要分布于东亚,2亿人
- 代表国家:中国、日本、韩国、朝鲜、越南
小乘佛教
:- 主要分布于东南亚,约1.5亿人
- 代表国家:泰国、柬埔寨、缅甸、老挝
喇嘛教
:- 主要分布于蒙藏,约2000万人
- 代表国家:我国蒙/藏地区、蒙古国、不丹
【基督教】21亿人
基督教
是对奉耶稣
基督为救世主的各教派统称,亦称基督宗教
约2000年历史(起源巴勒斯坦),主要分于欧美地区,约22亿人
基督教国家有梵蒂冈、皮特凯恩群岛、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墨西哥、玻利维亚、哥斯达黎加、萨尔瓦多、列支敦士登、马耳他、摩纳哥、希腊、亚美尼亚、亚美尼亚、埃塞俄比亚、南非、丹麦、冰岛。
基督教历史
基督宗教发端于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统治下巴勒斯坦
地区的犹太团体。
- 1至5世纪是基督宗教创立并从以色列传向希腊罗马文化区域的时期,是基督宗教发展的早期阶段
- 住在罗马的犹太人,总是相信有造物主这个东东,于是就编了个叫耶稣的伙计当造物主的儿子,然后再编了个圣经,形成基督教。
- 395年,罗马帝国在内部的矛盾和外族入侵下分裂为以意大利的罗马城为中心的西罗马和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的东罗马。随着东西罗马的分裂,基督宗教也开始分裂为罗马
天主教
和东正教
。 - 两边都记得自己的基督教是正统,但公元476年,罗马雇佣兵领袖日耳曼人奥多亚克废黜西罗马末代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西罗马帝国覆灭。
- 1517年10月31日,修士马丁·路德张贴了反对赎罪券的九十五条论纲,引发了宗教改革运动,诞生
新教
- 1517年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揭开了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随之在他的周围聚集了一批追随者。强调“因信称义”,认为人的得救在于信仰而不在于教会或人的善功,强调《圣经》的权威高于教会的权威,削弱教会和神职人员的作用。强调教会组织应因地制宜,主张建立不受罗马教廷管辖的民族教会,采用民族语言和礼仪的形式。
新教
民间常称为耶稣教
,因对罗马公教(即天主教
)抱抗议态度,不承认罗马主教的教皇地位
基督教教派
基督教由主要三大教派所组成,即: 天主教
、东正教
、基督教新教
。
主要分支:
天主教
:13亿信徒- 主要分布于南欧和拉美
- 代表国家:意大利、西班牙、巴西、墨西哥
东正教
:2.5亿信徒- 主要分布于东欧地区
- 代表国家: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
新教
(基督教):5.5亿信徒- 主要分布于西欧和北美
- 代表国家:英国、德国、美国、瑞典、荷兰
三大教派对比
同样是基督教的三大教派,发展差异却是极大,其中新教
国家个个发达,但是东正教
国家却一个比一个穷
- 欧洲主要是基督教,在罗马帝国时期,从中东巴勒斯坦传入欧洲,此后逐步形成
东正教
、新教
、天主教
三大教派。 - 而从国家分布来看,
新教
主要是西欧的英国、瑞士、德国、北欧五国等。这些国家都是世界高度发达国家,可谓是个个发达,富得流油,人均GDP基本上在5万美元以上,甚至瑞士,挪威等国更是人均GDP超过8万美元,富裕到了极点。 - 而
东正教
是俄罗斯、东欧、格鲁吉亚等地,这些国家和地区,那是一个比一个穷。最好的俄罗斯人均GDP才1万美元,而东欧,格鲁吉亚等,跟非洲差不多穷,尤其是摩尔多瓦等更是穷困到了极点。
同样是基督教,为什么新教国家个个发达,东正教却一个比一个穷?
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
- 第一,教义不同。
- 东正教几乎继承了基督教的所有教义,而且东正教比基督教更加保守。基督教教义并不鼓励商业,经商赚钱并不是基督教提倡的,东正教教义甚至有“大财主很难进入天堂的言论”,所以东正教对于商业发展没有兴趣。
- 但是新教国家就不一样了,新教从英国开始,就形成了重商业传统,其教义基本可以概括为,拼命经商,拼命赚钱,拼命捐钱。新教对商业那是非常追求的,这跟东正教那是本质区别。所以新教国家经济发展都非常好,自然个个发达,而东正教却发展个个很差,一个个穷困潦倒,这一点那是非常重要。
- 第二,领导国的问题。
- 新教的带头人是英国和德国这两个国家,这两国从近代崛起后,那一直是以经济发展,科技发展为核心。就连英国建立最广阔殖民地,那也是为了赚钱,所以都是以钱为目的。
- 但是作为东正教的老大俄罗斯来说,骨子里经济一直就是不在行,一直经济也搞不好,国家大多都很穷困。而且一直以来,俄罗斯都是以土地为中心,一切都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土地,更多的地盘,这是最为重要的。两个带头大哥的段位,就决定了两个宗教派别的发展差异,所以新教经济发达,而东正教经济落后,这是必然的。
- 第三,战争不同。
- 新教国家相对来说,更加爱好和平,而且战争都基本控制在海外,内部争斗并不大。除了德国近代发动对全世界的两次世界大战,新教国家内部,基本上都没有相互残杀,占领的问题。
- 但是东正教的俄罗斯就不一样了,不光扩展其他领土,对于东正教的国家也不放过。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等就被俄罗斯长期战争所吞并,并且被其长期统治。因此,长期的战争和内部消耗,使得东正教比新教更加落后,更加穷困。
三大教派的相同点
- (1)三大教派都是大公教会的传统,接受三大信经。
- (2)都接受前四次大公会议的的内容,比如说确立
圣父
、圣子
、圣灵
同为天主,同质同体,耶稣基督的完全神性和完全人性,而且是互不混淆、更换、替代,三位一体,原罪等。(对此比较难以理解)
三大教派的差异点
- (1)神学教义方面:
- 1、东正教主张:圣灵由圣父流出;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主张:圣灵由圣父与圣子流出。
- 2、东正教不主张“炼狱说”,天主教则很坚信。基督教新教不同派系不同观点。
- 3、新教强调因信称义、信徒人人都可为祭司和《圣经》具有最高权威三大原则。
- 4、东正教否认贞女玛利亚童贞受孕及其肉体升天的教理,而天主教承认。
- 5、在成义上,基督教新教各派都主张靠信德可称义,通过行为成义(得胜);天主教认为,一方面靠信德,一方面要遵照天主的旨意行善功。
- (2)礼仪方面:
- 天主教和东正教的主要节日有复活节、圣诞节、圣神降临节、圣母升天节等四大瞻礼。
- 天主教教徒祈祷时在胸前划十字(用整个手掌在胸前自上而下,自左向右划十字)。
- 东正教教徒祈祷时用3个手指(拇指、食指、中指)在胸前自上而下,自右向左划十字。
- (3)对于圣母玛利亚方面
- 1、天主教给与适当的敬礼,因为她是耶稣基督肉身的母亲,养育基督,在基督代人补赎时为基督分担精神上的痛苦,并有服从、谦卑、忍耐等等美德,是学习的榜样。认为圣母无染原罪受孕、终身不犯本罪、卒世童贞、荣升天堂等。
- 2、基督教尊敬玛利亚,也认为是圣徒学习的榜样和模范,但不认为“圣母无原罪”等,认为圣母也同样是罪人,只是上帝施行救恩的器皿。
- 3、东正教把童贞女玛利亚尊为高于一切受造物的,是“最贞洁的司智天使和荣耀无比的天使”。认为对基督的信仰如若不包括对圣母的崇拜就不是真正的教会基督教信仰。有对圣母的神化和颂扬。东正教从来不把作为神成肉身的圣子和使圣子得以神成肉身的圣母分开,教会在崇拜基督的人性的时候,是通过圣母来崇拜,因为基督是从圣母那里接受人性的。圣母代表全人类。但不同意圣母生来无罪。崇拜圣母是和崇拜上帝智慧融为一体的。
- (4)教内经典方面
- 1、基督教新教主张唯有圣经(《新旧约共六十六卷》)才是最高权威、每个信徒都可以借圣灵的引导直接从圣经领悟上帝的启示和真理。
- 2、东正教除了新旧约还尊奉圣传,所谓圣传即是基督教分列前前七次基督教大公会议决议、《尼西亚信经》、教父亚达纳西、大巴西勒、金口约翰等人的著作等。
- 3、天主教的经典主要就是新旧约,共包括七十三卷,分《旧约》46卷、《新约》27卷。其中有旧约中用希腊原文写的七卷次经。
- (5)末世论方面
- 1、东正教:发展处一种特殊的对死的敬拜,死者遗体是被崇敬的按章的,仿佛埋下了未来肉体复活的种子。通过为死者祷告和对他们定期的悼念,确立了我们与那个世界的联系,并且每一个被安葬的遗体在礼拜用语中,都叫做“有圣能者”,暗含得荣耀的可能。东正教会区分了阴间的三种可能状态:天堂之福和两种地狱之苦,一种是有可能依靠教会祈祷和自己内心过程的力量而摆脱这种痛苦,一种是没有这种可能。也同样不否认有炼狱状态的存在。
- 2、天主教:末世论是关于终极现实的认识。
- 3、基督教新教:认为在终结之前,会发生四件事:耶稣基督第二次降临世界;全人类的复活与审判;天堂;地狱。
【伊斯兰教】13亿人
约1400年历史(起源于沙特阿拉伯),主要分布于西亚和北非,人口13亿
世界上有五十多个伊斯兰国家,他们分布在阿拉伯半岛北非南亚东南亚以及原苏联解体的亚洲国家。他们分别是:阿富汗, 阿尔及利亚, 巴林, 孟加拉国, 贝宁, 文莱, 布基纳法索, 喀麦隆, 乍得,科摩罗, 塞浦路斯, 吉布提,埃及, 加蓬,冈比亚, 几内亚, 几内亚比绍, 印尼,伊朗, 伊拉克, 约旦, 科威特, 黎巴嫩, 利比亚,马来西亚, 马尔代夫, 马里, 毛里塔尼亚,摩洛哥, 尼日尔, 尼日利亚, 阿曼, 巴基斯坦,卡塔尔, 沙特阿拉伯, 塞内加尔, 塞拉利昂,索马里, 苏丹, 叙利亚, 突尼斯, 土耳其, 乌干达, 阿联酋, 也门.等
主要分支:
- 逊尼派:9.5亿信徒
- 主要分布于西亚和北非
- 代表国家:沙特阿拉伯、伊拉克、埃及、土耳其、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巴基斯坦
- 什叶派:1.2亿信徒
- 主要分布于西亚
- 代表国家:伊朗
【印度教】12亿人
伊斯兰教
是穆罕默德
于公元7世纪初在阿拉伯半岛创立,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其与佛教
、基督教
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中国旧称回教
、清真教
或天方教
约1800年历史(起源于印度)
- 主要分布于南亚地区,约12亿人
- 代表国家:印度、尼泊尔
【东方传统信仰】
约3000年历史(起源于中国)
- 主要分布于东亚和东南亚,约13亿人
- 代表国家:中国、日本、韩国、越南、朝鲜
犹太教
佛教
佛学知识
三界
【2023-10-25】佛教的三界 参考
- 三界中的欲界,只是娑婆世界中的很小的一部分。还有色界十八天和无色界四禅天
- 颐和园扫地僧解读 央视报道
影视资源
三摩地
《三摩地 Samadhi》电影推荐《三摩地》—无法形容的开悟大片
这是一部关于《三摩地Samadhi》的电影,一部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觉醒大片”。
三摩地指的是,某种在心智层次无法表达的东西。影片并非是要教导你何谓三摩地,而是为你的心智提供关于三摩地的讯息,启发你直接去发觉你自己的真实本质。静下来,自己慢慢看,能进入你心灵深处的才是最真实的。
三摩地,一般称三昧,佛教用语,来自于梵文Samādhi,也译作“三摩提”。
- 意思是止息杂念,使心神平静,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借指事物的要领、真谛。教内外对此词皆有不同的论述和解释。其有一般和特殊两层含义:它可以指通常的集中思虑的能力,或者指修习所得的,发展了的集中力。从而,它也就变成了可以使禅定者进入更高境界并完全改变生命状态的神秘力量。
- “三昧”是个总括的概念,细分成为:奢摩他、三摩钵提、禅那。其中,奢摩他、三摩钵提、禅那,一共有二十五种定论,交换修炼。最终是为了得到“无生法忍”至“涅槃”的结果。
第1部 自我的幻像
Samadhi Part 1-Maya, the illusion of the Self 自我幻相 2017, 国语版
电影的前半部分是讲述概念的,后半部分是讲“危机”,如人类面临的战争、破坏自然。
我是谁?
- 自我构建不过是一种不断重复的冲动,也就是一种趋势。我们的精神一旦选择了一条路,就不断去重复那条路。
- 当你的知觉认同了这种自我意识或自我建构,它就让你陷入了社会制约。
古老的路线,原始的生存恐惧,在驱动着整体运转。人们无休止的追求快乐和躲避痛苦的生存模式。演变为病态的行为,工作,关系,信仰,思想,以及整个生活方式…
当你一旦觉醒,就不会再认同自己的角色,你不再相信你只是自己所戴的面具。
当我们认同了我们的角色和个性时,这就是幻象——自我的迷失。三摩地就是从生活这场戏的角色之梦中觉醒。思想的世界,就是我们所唯一了解的世界。但是还有另一个世界,超越了思想,超越了二元思维。从思想上移开,去面向光明。就像适应任何新模式,这需要时间和努力,需要心甘情愿去探索新世界,摆脱旧世界。
如果你认同迷失的自我,你就是在沉睡。
三摩地是从分离的自我或自我构建的梦幻中觉醒。三摩地——自我的终结。三摩地超越了苦与乐的二元对立。
- 觉醒就是生命的原始螺旋、不断变化的外在世界或承载时间的莲花与永恒本我的融合。
- 解脱之道不是自我提升,也不是满足自己的各种心魔,而是完全放弃自己所有的心魔。
通往三摩地之路需要禅修,既要观察这个变化无常的被束缚的自我,又要体悟你恒常不变的真实本性。当达到寂静,不是自我的意至,而是更高的意志会自动执行。
- 只有当你看到被制约的自我以及它无止尽的欲求,然后放下这一切,你才能觉知灵魂的目的。
- 我们永远不可能在外在的挣扎中成功,因为那只是我们内心世界的倒影。
- 挣扎的自我只是一个幻象,个人意志或思维与神圣意志或思维达到一致。
三摩地即是从根本上放下所有内在的抗拒,无论发生什么无一例外、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体会到内在平和的人,已经体悟到三摩地,因为你内在的自由并不依赖于外在。
当我们不被无意识的动机所驱使而自由行动时,那么我们有可能调动全部的内在能量让所有行为都与“道”相符。
- 改变必须首先从内在世界开始,在那之前我们所做的任何事只会加重由思维创造的混乱局面。(——由此联想到我们所做的“抗击疫情”也是如此)
我们不了解人类的思维及其恰当的角色与目的。
- 自我是一种暴力,它需要一条分界线,通过定义自我与他人的界限来保持存在。
- 外在危机反应了严重的内在危机。
今天地球上几乎每个群体都想宣称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无论你的外在发生怎么样的变化,你都可以不受其扰。要体悟三摩地就要成为一个自我驱动的转轮,成为一个自主自觉的宇宙。在体悟三摩地后,我们从某种视角中解脱或自由地创造新的视角。
思维和感官控制会造成无止尽的痛苦,无止尽的渴望和厌恶。如果你想体悟三摩地,就不要去评判你的想法是好是坏。(我觉得这一点尤为重要)而是要在想法和感觉出现之前,先发现自己是谁。
在你觉醒之前,必须先承认自己还沉睡着。诚实地检视自己的生活,不要自欺欺人。当你观察到机器人般的天性时,你就会变得更觉醒。要知道,若是你改变内在世界,也就必须要准备好改变外在世界。必须让你旧有的自我架构和身份,成为滋养新生命的土壤。
觉醒的第一步是认识到我们在认同人类思维的矩阵,再认同面具,必须看到真相,才能从沉睡中觉醒。你神圣的本性已沦为奴隶,认同于局限性的自我架构。伟大的自我和本我的真相,都深埋于你的内心。
中文版:
第2部 非你所想
Samadhi 2018 part 2: It’s not what you think 非你所想
第3部 无路之路
Samadhi Part 3- the pathless path 无路之路 2020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老子,《道德经》
容我慎重地提醒你,生与死是至高无上的。时光匆匆,机会转瞬即逝。我们每个人都应努力觉醒。
觉醒。
谨慎。
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取自 Evening Gatha)
人类已经深入物质领域,扎根于我们存在的精神与物质层面。如同卡尔荣格所说,「想要接触天堂,必须深入地狱。」从巴比伦的熔炉中浮出来的,是形象的彻底转变和新的人类潜能。东方的传统中说,觉醒的莲花出自轮回的迂泥,出离自苦。
基督教则描述了伊甸园的没落。用很深奥的术语来说的话,这是一种独立于上帝旨意的个人自我或个人意志的创造。伴随着这个分裂的自我,一个外在思想世界跟着出现;一个似乎与这个有限的自我分裂的形式世界。
角色,或是「小我」(ego),是由我们想从投射出来的外在世界追求各种事物的模式所构成的。我们所渴求的外在事物是善恶的知识树,或二元对立树的果实。你可以说原罪是小我或二元意识的欲望。这就是幻象(maya),人类现在所处的境地。追求外在的果实意味着错过目标,错过当下。
从历史上看,人类意识偶尔会出现罕见的觉醒。圣人、瑜伽士、贤者和智慧的守护者。但是人类现在有了一个独特的机会,可以集体进行这次旅程;因为我们重新发现了更高的世界,并从受限自我的集体梦境中醒来,去展望和共创共享新的现实。
绝大多数人目前的生活,几乎完全认同于他们所存在的,粗略的身体和心理层面,完全不知道更高层次的存在。大多数人不知道,或怀疑他们的自我结构中,潜藏着灵性的能力,等待被启发。透过实现这些能力,我们可以连接到更微妙的存在层次,同时使自我结构渗透到我们的真实本性中;而不去认同所有层次的心智或幻象。
如果我们检视历史上始终存在的灵性传统,我们会发现伟大的贤者、神秘主义者和先知都描述了一个连续的存在。
古老的吠陀教义描述了灵魂的五个能层(kosha),从粗糙的身体和精神领域,也就是大多数人今天生活在其中的受制约的世界,延伸到精微领域,包括充满活力的星光体和更高的精神领域,也就是实存的角色原型样板。最后到达没有思想或感觉的因果(causal)领域。原始意识的实现,灵魂内神识的觉醒,驱散了所有这些领域 —— 所有幻象的层次。
古老的传统包含许多概念和语言框架,指向从粗略到微妙到因果的连续统一体。无论是吠陀传统的脉轮系统或能层系统,还是道教的丹田,所有变化场域内的各个层次都是幻象;掩盖我们真实本性的螺旋,却也是生命本身的展现。正是透过生命的螺旋,我们才能体验人类的生活。
当我们意识到所有层次的幻象都是自性空的时候,就有可能体验到一种深不可测的非二元性,或一种言语道断的神秘结合,包含并超越所有其他层次。
亨利·大卫·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有句名言,“大多数人过着平静的绝望生活。”他们带着自己的歌声走进坟墓。他们的绝望来自于对自己无止境的探索。对「物」的追求;金钱、权力、人际关系、他人的认可。苦的根源在于对事物的执着心,而不是事物本身。你拥有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对你所拥有的东西的执着。
我们透过神经可塑性(neuroplasticity)在感官层面形成依恋与执着。无论注意力在哪里,神经元都会激发并连接在一起,在脑中建立一个程式;一种倾向的模式,这模式也就是头脑本身。当我们有任何无意识的倾向或生活模式时,我们实际上并没有沉迷于事物本身。我们并非沉迷于毒品、酒精、性、食物或媒体,而是沉迷于它们在我们体内产生的感觉。
透过直接观察身体,观察在意识的根本层次上,有着不断改变现象的这个场域,我们可以重新得到自由。我们保持平等心,不做反应、不去判断任何感觉的好坏。为了获得自由,我们透过将意识带入微妙的内心世界来了解这些依恋与执着是如何形成的。我们开始将心理和感官现象视为一个变化的场域,而不是执着于那些带来认同和形式世界的创造的思想和感觉。
这个变化场也被称为「普拉纳」(Prana)或「内在能量」;内在活力的感觉。对物质主义态度的转变正带领我们前往一个新的世界。我们正在目睹的是旧范式的释放,同时还有想要无休止地获得更多的病态小我想法。
现在你周遭看起来像是一片黑暗,像是一片疯狂。事实上这就是在我们的地球世界中看「觉醒」时的样子。你正在目睹旧模式的瓦解。
许多人对当前的政治、社会、经济和宗教制度感到失望。他们不再相信与期待媒体行业和所谓的灵修系统。他们不信任医疗机构或政府。人们失望(disillusion)了。
这种幻象的驱散是看到真相的必要过程;与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固有的精神疾病面对面,并从小我意识中走出来。我所说的小我意识是指无意识地运作的渴求和瞋恨的模式;集体轮回或条件模式创造了幻象的条件——对我们的角色、社会群体或我们定义自己的任何事物的深度认同,以及我们在这一生中扮演的各种形象和角色原型。
自我结构是与世界接轨的介面——我们不想摆脱或破坏这个介面。而是从它那里去除认同,这样我们对「我」的感觉或存在感,就不会被束缚在一个有限的形式上。这样我们就不会在形式世界发生变化时受苦。
人类的道路是从「前自我存在」(pre-egoic existence),也就是我们在孩提时代与母亲所经历的融合一体,到创造出一个人的旅程。我们成长,创造出一个角色。这是我们进化的必要部分。为的是产生自我意识,带来自我或「我」的感觉。我们实际上正处于发展的青春期。我们正处于自我认同阶段。但是超越自我意识的下一步,是实现自我的超个人(transpersonal)层次。
实现意识的共享层次;实现不同层次的逻各斯(Logos)或更高等的心智。或者说灵魂的层次,如果你喜欢这种说法。
我们的同情范围扩大了。这是透过爱的展现。从旧模式的小我意识来看,这种瓦解是可怕的。如果你固守旧的模式,将会感到困惑和痛苦。那些觉醒实际上会被视为一种威胁。觉醒将被视为一场危机,因为它是对已知事物的瓦解。
现在我们就像茧中的毛毛虫,正在蜕变。转变的过程中有一个时间点,毛毛虫既不是毛毛虫也不是蝴蝶。此时对于正在蜕变的那个旧自己,似乎已经失去了一切。但这只是过程的一部分。
信仰是对进化冲击的臣服;深知我们正在走向本源。集体错觉,古代精神导师称之为幻象(maya),与我们对旧模式的集体依恋有关。它与人类的傲慢有关;相信我们知道我们要去哪里,我们在做什么,以及我们是谁。
法国画家保罗·高更(Paul Gauguin)以其题为:「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什么,我们要去哪里?」的一幅画而闻名。这三个问题需要谦虚。
为了找出真相,我们首先必须承认我们不知道真相。如果我们想找到答案,我们就没有答案。必须有一种真正的探索和审视自己的意愿。就像但丁在《神曲》中的朝圣者一样,人们开始了在黑暗森林中认识自己的旅程,误入歧途,认识到我们迷路了。
在古老的吠陀传统中,存在和生成的维度由湿婆(Shiva)和夏克提(Shakti)来代表。夏克提代表了典型的女性、向下的流动或显化的流动。透过指向下的三角形,它指向由精神到形式世界的衰退。湿婆代表向上的流动;解放的流动。
向上的三角形指向没有任何特性的纯粹意识;超越形式或超越世界的进化。只要我们在二元世界中运作,认同有限的心智,这两种潮流就构成了无路可走的道路。我们在显化之流和解脱之流中工作,做与不做,居住在时间限制和永恒之中。当这两个维度在神圣的结合中结合,实现一体性时,就是三摩地。
当它们结合时,它们代表了这两个维度的平衡和共存,就像大卫之星或心脉轮(Anahata)符号,它是代表精神之心的古老符号,未击中的声音,原始奥姆(aum)的超然源泉,正在将宇宙舞蹈成实存。
据说在三摩地中你会听到存在的天国音乐,Musica Universalis,或者克里希那(Krishna)的长笛,或者毕达哥拉斯所说的「天体音乐」(music of the spheres)。当然,这些都是觉醒于你的实存生命深处的东西,超越有限的思想和感官的东西的比喻。
有一些灵修系统会透过诸如观察呼吸、气或普拉那的感觉等练习来关注身体上细微的部份,运用可以透过有限心智学习的技巧实践和过程。为了实现三摩地而直接采用有限心智的一切,都是「正面方式」(via positiva)的一部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夏克提路径。
还有一些关于超越显化世界的灵修系统,我们称之为「负面方式」(via negativa)或湿婆路径。透过放下所有我们「不是」的一切,我们开始意识到我们超越了名称和形式。通往三摩地的道路被赋予了许多名称,例如冥想、自我探询或祈祷。
今天修练这些东西的人,大多是在修练一些技巧,但这种通向三摩地的古老禅定,其实并不是一种活动。它不是你做或修行的事情,它实际上是禅修者、求道者或行者的止息。真正的冥想是与实相的结合,只有当小我尝试冥想失败并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时,它才会开始发生。
小我,也就是你所认为的你,必须在所有冥想尝试中失败,才能实现真正的冥想。我们越接近真理,就越接近三摩地,做的越少,技巧也就越少。这些技术都是过去的一部分。我们放弃做事和做事者。我们放弃寻求和寻求者,来到无条件的当下。有些老师过分强调技巧,而有些老师则低估了技巧。重要的是要了解该技术是垫脚石。我们不需要放弃这项技术,但也不执着于它。
实现三摩地的经过时间考验的方法是透过长期的精神实践。无论你称这种练习为冥想、自我探询还是祈祷,都有一个必须唤醒的真理。
2500年前编纂瑜伽经的瑜伽士和圣人帕坦伽利(Patanjali)教导说,瑜伽的整个努力都是为了让心的漩涡停止。你可以说是业障,支配一个人生活的深层无意识模式的停止。这些受限的模式在梵文中被称为 vritti’s。
同样地,道元禅师说,禅定是身心逐渐的放下。在佛教中,它是涅槃或涅槃;是有限的自我心智波动的停止,导致对有限的自我意识的认同。
在基督教中,我们发现相同的常年教导,但透过一个非常不同的比喻表达,使用当时历史上常见的语言。用基督教的术语来说,实现三摩地就是透过对罪的宽恕,实现基督自性,并达到神的国度。
希伯来语中的「罪」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没有达到目标」;意味着错过当下;追求外在世界的幸福,而不是实现真正满足的源泉。进入当下,活在当下就是学会放弃受制约的心智的偏好。透过对变化场域中出现的任何事物保持不反应来解除对立的状态。冥想就是燃烧受限制的自我,或者你可以说从受限制的自我中释放能量。
这个真理可以在《多玛斯福音》中找到,它说:「你若能活出你内在原有之物,那么你原来拥有之物能拯救你。倘若你内没有那样东西,那么你内没有之物会置你于死地。」一座山可以透过许多条路径到达。可以直接前往山顶,或者有时走螺旋路线可能会更好。但在山顶,无论走哪条路,景色总是一样的。
几千年来,人类创造了数以千计的冥想技巧,更不用说无数的瑜伽姿势、体式、专门的呼吸或调息,以及各种可以想像的仪式或练习。如果冥想只是一种止息,如果它只是进入静止状态,那么为什么我们需要这么多的技巧来实现它?
为什么我们不能像禅宗所教的那样,坐等我们的泥土沉淀?事实是我们可以只停下来。我们可以放弃我们角色的活动,但是正如爱因斯坦所说:「虽然现实只是一种幻象,但它是持久的。」
正是这种幻象的持续存在,使得大多数人有必要深入潜意识。为了保持清醒,我们必须净化它的轮回、业力或程式的化身,这样自我的无意识方面就不再是人生这场剧的驱动力。
当我说「净化」时,我并不是说这个化身在某种程度上是坏的或消极的。我的意思只是说,有可能将自我意识从它内分离出来,而这种分离过程就是我们所说的「净化」或「清洁」。我在清理我自己的自我。
我们的修行是将我们自己的各个方面结合起来,这样我们就不会分裂。我们透过为小我创造无法逃脱的条件来渗透到无意识中。无论是透过长时间的冥想或自我探究,透过密集的瑜伽、气功、祈祷或呼吸练习,或禁食或诵经,还是透过服用使我们进入无意识心灵深处的致幻剂,我们都会在不同的时间,在我们的道路上,自然而然地被吸引到不同的练习方式、技术和工具。
无论用什么方式或技巧练习,只要我们训练自己保持在当下、保持平常心,净化就会发生。只要处于当下并臣服于当下,我们就能继续解开与我们的化身产生认同的业力结。
我们放弃判断任何感觉或想法的好坏,总是更深入地进入感官领域。总是觉察到越来越微妙的现象,对正在生起的事物变得如此有意识,以至于与冥想对象融为一体。我们变成了呼吸。变成瑜伽姿势。我们成为咒语。我们成为化身。
在每一种情况下,都与称为 Savikalpa Samadhi或 Samprajnada Samadhi 的能量场合并,意即「有种子的三摩地」;模式的种子,形式的种子。受限的心智活动的种子;业力的活动。只要有一颗执着的种子、无意识的思想活动、内外世界的分离,那么就达不到最终的目标。
Savikalpa Samadhi 是初步的三摩地,也称为「jhāna」(巴利语)或「dhyāna」(梵语)。它是自我结构中业力的燃烧;为觉醒一个人的真实本性而准备的能量,这是透过无为来实现的;透过心智活动的停止。心如池塘,而念头就像池塘上的波浪或涟漪。要让池塘静止,你能做什么?你所做的任何事情只会激起更多的波浪。你不能把它弄平或让它静止。
只有在你放下所有的努力、所有的奋斗、所有的动作,池塘才会平静下来。要了解自然状态不是靠你去做什么。这是对你超越思想和感官运动的认识。
谁在动心?识别「谁」在选择。选择的只是心智本身。只有心智本身在动。只是心本身想要尝试使心静止。听到这些话,有限的心智可能会迷失方向,想知道:「我该怎么办?」你只要允许这种方向的迷失。意识到真实的自我。意识到觉知,意识到意识。坚持「它」,直到它成为你的现实。
一开始,当你尝试观察觉知时,你只会看到假的自我,只会看到心的运动。当我说「意识到真实的自我」时,它不是转向,也不是运动。它不像将相机对准一个新对象,而是放弃或停止对心的运动的兴趣或依恋。
有两个主要的结将我们与假的自我联系起来:身体想要舒适,而心智想要知道。身体依附于快乐和避免痛苦的感觉。
所有通往三摩地的修行或灵性练习基本上包含两件事:第一,放下舒适和不适的二元性,第二,进入「不知道的心」。内心深处的臣服,精力充沛的臣服,以及不加思索的临在,不加选择地觉知。
苏格拉底被认为是他那个时代最聪明的人。他以一句格言而闻名,「我只知道我不知道。」这就是苏格拉底悖论。「不知道的心」,是通往三摩地的大门。等待。保持没有希望,没有思想,因为希望将基于某些想法,并且会让能量持续流入受制约的心智。
汤玛士·斯特恩斯·艾略特(T.S. Eliot)写道:「我对我的灵魂说,保持安静,不要抱希望地等待,因为希望会是错误的希望。不假思索地等待,因为你还没有准备好思考。」当你有了希望、动机或想法的那一刻,就是你再次陷入受制约的心智的那一刻。
在《神曲》中,但丁写下了地狱入口处的铭文:「进入这里的人,放下所有希望吧。」这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指令。如果它张贴在每个冥想中心、修行场所、教堂或寺庙的门口,那将是一个很好的提醒。无论你的希望是什么,它都是基于过去的经验。
希望是一种「知道」,让小我结构不断寻找、寻求和行动。当我们进行修行,也就是通向三摩地的灵修时,我们必须放下所有希望,放下对未来的所有投射,接受我们甚至不知道该希望什么。这是对自我的谦卑。当我们放下希望时,我们也就放下了恐惧。希望和恐惧是心灵对未来的投射;将我们与身份认同联系起来的内在线路。希望是渴望,恐惧是厌恶。如果我们留在现在体验这一刻,那么希望或恐惧在哪里?
我们的灵修是挖掘和解开束缚我们与角色认同的纽带。我们超越了舒适和不适,进入了无知的云里。我们可以透过正式的实践和日常生活来做到这一点。
- 冥想,了解自己,就是在当下燃烧。解除你的模式,你的喜好,这与你的生活是分不开的。当你身处其中时,能够放下你的模式、你的反应和你的判断,放下争斗,是最深刻的练习。这是唯一透过放弃、投降和死在战场上而赢得的战斗。心甘情愿地爬上十字架。
- 有些人已经准备好接受关于冥想和自我探究的最高教义;简单明了的道理。他们听到佛法,马上就会明白。这些人就像老而干燥的木头,随时可以燃烧。他们只需要火花。其他人似乎需要更多准备。它们就像潮湿的木头,在点燃之前需要一些时间变干。他们需要技巧和实践来放松自我结构的束缚,从而摆脱轮回。或者至少他们相信情况确实如此,并且信念使它如此。实践和技术就像垫脚石;就像用刺去除刺,或用模式去除模式。
- 灵性修行,诸如背诵咒语、修习一门学科或任何学到的东西,都只是模仿。这是重复的和有条件的。因为所有的技巧都是在心智中受制约的模式,所以练习本身永远不会超越心智,达到三摩地。你会保持在机械式、重复状态的模式中。一个人必须松散地坚持这些技巧,让内在的能量自由流动。
当你全神贯注于内在能量时,条件性的行为就会消失。条件性的行为,无意识的程式是由于不完整的经验而形成的。每当我们有一个不完整的体验时,它就会在脑海中产生一个印象,它在无意识中建立了一个小程式。这种程式或条件反射可能来自创伤,或者仅仅是我们已经远离的经历,因为它们太痛苦。
我们的自我结构是由大量的小程式组成的,这些程式是由于不完整的经验而形成的。这些记忆印记不仅储存在大脑中,还储存在身体的能量系统中;遍及整个神经系统、筋膜和许多经络网路。这些程式需要能量才能运行。如果能量被困在无意识中,那么就像在手机上打开App,会耗尽电池的电量。我们的修行就像学习关闭手机上的App。
为了获得自由,我们将意识带入微妙的感觉;到我们内在不断变化的现象或能量的场域,而不对出现的任何想法或感觉做出反应。透过放弃超越舒适和不适的小我结构的偏好,外部世界的一切都在给我们指明错误的方向。
社会告诉我们要麻痹痛苦,寻求安慰。进来就是出去,出去就是进来。我们需要转向我们的痛苦。透过完整的体验,我们可以摆脱业力。透过感受它而不做反应;透过在其中燃烧。我们对不带情绪的感觉有完整的体验。情绪是反应。它们是与思想交织在一起的感觉。我们放弃思考的成分,停留在原始的感觉、原始的知觉上。
有人说,通往解脱的道路不是让自己感觉更好,而是让感觉变得更好。这方面的终极例子是十字架上的耶稣或导致他开悟的佛陀的冥想。它是面对一个人最大的痛苦,一个人最大的恐惧,丢掉概念、知道和对好坏的判断。
觉醒只是加速内在发展过程的开始;内在莲花的成长;成为一座活生生的桥梁;净化人类这个容器以容纳神圣意识。能量就像用于精神实践的罗塞塔石碑。如果你了解能量是如何运作的,你就会明白这种做法的用处。
每一种技巧或练习都在打断「你」的模式。你正在使用条件模式来中断条件模式。一旦它达到了它的目的,你必须愿意放弃它,否则你只会再创造一个它的身份,一个新的灵性化的自我结构。
为了达到更深层次的冥想,我们必须放弃我们认为我们知道的关于冥想的一切。
冥想的古代术语「禅那」(巴利语 jhāna,梵语 dhyāna)或「禅」,指的是一种内在的溶解;一种冥想式的吸收;自我调节的转化或内在净化。「jhāna」这个词的古意与巴利语「jhāpeti」有关,意思是「燃烧」。是烦恼、罪或轮回的燃烧。它是对虚假自我认同的燃烧,是妄想的燃烧,是构成自我的所有偏好的燃烧,是内在能量的释放和涌现。一个人会变得平常心于万物所是,臣服于万物所是,专注于万物所是。
在禅那的这些阶段,随着对各种受制心智的认同被放弃,我们可以逐渐觉醒到我们的真实本性。或者觉醒也可能立即发生。这在禅宗中称为「开悟(satori)」。
最清净的教法是在寂静中传播的,但在今天这样的世界中,很少有人会理解或被吸引到寂静的源头。
释迦牟尼佛有一个著名的公案,叫做「拈花微笑」。这则公案是佛教禅宗的起源。禅是关于真理的直接传递。在这则公案中,佛陀只是拈起一朵白花。祂与这朵花无二无别,保持着祂的真实本性。这就是整个公案的教义。祂没有进行长时间的坐禅或言语教学,而只是让学生们坐在花旁。只有摩诃迦叶会心微笑。只有摩诃迦叶得到了传承。接受如此精微的传承需要精微的心。
最伟大的真理是在沉默中传递的。我们如何才能接受这种佛心的传承?我们如何才能得到我们已经拥有的,我们已经是的?当我们有眼睛可以看时,本初觉知无处不在,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觉醒后,真相是如此简单,以至于你不需要心智来思考。心智不断在寻找。
然而当这样的行动被放弃,当那个行动被解除时,真相仍然存在。你已经是你正在寻找的那个人,但你与虚假的自我认同。注意这朵花,注意谁或什么在观察这朵花。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区别是什么?
冥想或禅那是存在于此时此地,而无需透过心智、观念和概念。
如果意识是绝对的存在,以至于不需要更多的「知道」,即使是在无意识中,那么就没有更多的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你和任何「东西」之间不再有任何关系。没有更多的花和单独的观察者。只有受限的心智才会「看到」东西。有限心智的活动是事物的创造;创造时间和空间的体验;创造二元性、经验和体验者。
有可能在此时此地醒来,进入一个超越心智的深邃的寂静维度,不是推开心智,而是让它完全保持原样。但不会被困在心智中。
不要试图分析这些字词。这些都不是概念。如果在听到这些指示时,临在已经了悟,那么不要让心卷入其中。你一体悟到这个传承,就关掉这个影片,并以觉知的方式住于觉知中。
静默是最伟大的教诲,是最纯洁的教诲。下一个最好的教导是直接指向深不可测的。下一个教导在历史上有很多名字。它指向超然的自我或纯粹的意识。在佛教中,它被称为「般若波罗蜜多」,意为究竟知识或圆满智慧,与凡夫知识或有缘知识有所区隔。它是透过帕坦伽利(Patanjali)描述的瑜伽第八支实现的。
- 在湿婆教中,这种觉醒可以被描述为与 Ishvara 或 Shiva 一体,这两个名字是绝对意识的名称。
- 在西方神秘传统中,henosis 或 apophaticism 被用来指与上主一体性的结合。普罗提诺说,一体性超越一切众生,却又存在于众生之内。
- 在藏文大圆满(Dzogchen)被描述为自然的、本初的实存状态。他们使用本觉(Rigpa)这个字来指存在的基础。
- 在苏菲派中,它是透过「fana」实现的「秘密的秘密」,即在你死之前消灭或学习如何死亡。
- 在大手印中,它是大印,或大印记,是自然状态的证悟;原觉、空性、绝对、清明、无根。 不要用心智去「听」这些话,而是要在意识的深处认出它们所指。你是谁或你是什么的真相,超越有限心智的真相是无法透过有限的心智看到的。就像静止点不能透过运动达到。如果你想证悟思维之外的静止点,那就放下所有对思想和感觉的兴趣,所有的喜好,所有一切由心和感官产生的现象,而安住于赤裸的觉知。思想和感觉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现象场域。不变的是对那个变化场域的觉知。我们通常会沉迷于专注在某个对象的变化场域,以至于我们忽略了意识。
为了证悟三摩地,我们不再追求变化场域的任何事物、任何想法,我们休息作为意识。停止对想法和感觉做出反应。所有的痛苦都是因为我们相信我们的想法。注意心智判断或标记任何想法或感觉是好是坏的习惯。我们允许每一个想法和感觉保持原样。我们不推开任何东西,但也不陷入思想的陷阱,也不被它们的内容所吸引。透过这种方式,我们由负面方式(via negativa)来接近绝对。
无论生起什么,我们都了解「不是这个,不是那个,不是这个,不是那个」。透过负面方式,人们会意识到正在出现的一切都不是你。你意识到你什么都不是;意识到无我的智慧。而透过正面方式(via positiva),一个人会意识到正在发生的一切都是你。这就是爱;充满活力的联系或融合。
这两个真理同时存在。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禅宗有句话: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即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这段旅程发生了什么变化?山与水依旧如故,消失的是你对山和水的想法。消失的是心智的漩涡,它产生了你与世界分离的幻觉。
证悟三摩地并不是达到某种非凡的境界。也不是停留在平常的心境中。只有受限的心智或小我意识才能区分平凡和不平凡。
图里亚(Turiya),有时也称为第四状态(The fourth state)。它是非二元性的现实。它超越内心又实存于内心。它是存在的基础,是一切真理的源泉。 你达到某种状态的努力是一种心智的运动。证悟存在的基础,不是超越肉体而停留在微妙领域或因果领域。你自己的所有这些维度同时存在。粗略、微妙和因果存在于此时此地。造成分裂的只是受限的心智本身。
证悟三摩地不是试图达到某个目标。它是放弃对思想的所有兴趣,同时保持完全警觉、完全有意识、完全清醒,没有反应,没有动作;不动心也不压抑心。要察觉到,要完全关注正在发生的事情,没有小我条件的中介,没有概念,没有控制、操纵或扭曲,不去过滤有限的心智,它就是不选择地存在。
在没有抉择的情况下呈现,因此没有抉择者。你可以称之为镜像思维;没有记忆或过去的初学者的心智。一个开放或透明的心智。你让每一刻都是新的。心灵每一次无意识的运动,哪怕是最微小的运动,都是透过有限的自我结构的条件过滤。
每当心不自觉地移动时,都是由于某种不满足,在古代传统中称为苦(dukkha)。我如何放下苦?我如何放下所有的不满足?
- 仔细听。对于有限的心智来说,这是一个悖论。有限的小我心智听到问题,想知道怎么做,但有限的心智做不到。
- 任何试图实现三摩地的尝试都将失败,它必定失败。有限的头脑不会觉醒。本初觉知从它对有限心智的认同中醒来。有限的心智在实现静止的任何尝试必会失败,因为心一直在动。心智本身就是运动,而这种运动创造了时间和空间的体验,创造了分裂。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做」的过程。
在无路之路上,我们从对正在做的角色的认同中觉醒,到认识实存的维度。在三摩地中,做与不做之间的分裂消失了。分裂只是另一个心智过程。当在受限制的自我结构中没有思考时,就没有问题。
- 你认为的你是一个过程;小我思想的不断运动;模式和偏好的集合。那个「你」必须死。「你」的病态模式必须结束才能实现三摩地。让它沉入其中。
- 「Asatoma Sat Gamaya」(梵文)意指「引导我从不真实走向真实。」
- 「Tamaso Ma Jyotir Gamaya」意指「带领我从黑暗走向光明。」 觉醒就是看到人类痛苦的本质,人类状况的本质。这是对「谁」或「什么」正在受苦的认知。要体认本初觉知,没有技术、没有可以学习的过程、没有可以练习的公式。我得到的可以在一瞬间收到。它完全就是放弃所有公式、所有知道和所有行为、所有小我想法,为原始意识的觉醒创造最佳条件。
如果我试图告诉你如何保持觉知,那么你会注意我的话或做我告诉你的事情,而不是意识到现在实际发生的事情。你必须十分清楚意识到万物「是什么」,与它的存在如此亲密,以至于其中没有偏好,没有自我或「我」。你将意识融入到正在发生的事情中。当小我活动停止时,你就成为那个正在觉醒的人。 其实这不是真的。更准确地说,是分裂的幻觉消失了。事实是分裂不曾发生过。
灵性导师已经指示过,要达到三摩地,「保持寂静和觉知。」(Be still and know)保持寂静并了解真正的自我,超越名相和形式的原始意识。静下心来,知道你就是上主,是真我,是佛性。
- 它们究竟是什么意思?变成静止的是什么?显然,任何人的肉体都无法在时空中绝对静止,因为时空本身就是运动。时空就是心智。宇宙是伟大的心智或标志。
- 赫密士第一原则(Hermetic Principle #1:Mentalism)说:「一切是心,宇宙是心」。(”The all is mind, the universe is mental.”)
- 如果宇宙是心,心是运动,我怎么能静下心来了解自性?你怎么能在一个绕着它的轴每小时旋转一千英哩,绕着太阳旋转 67000 英哩,绕着银河系旋转五十万英哩,并在宇宙中移动数百万英哩的地球上静下来?你的心脏在跳动,细胞在里面移动,食物在消化,大脑产生脑波。你的血液在流动,能量在流动。我们怎么能静?
- 当灵性导师说「保持寂静和觉知」时,他们一定是在谈论别的东西,超越时间和空间的东西,超越身体和精神的东西。 「寂静」是什么意思,在我们的现代语言系统中是没有词的。梵文、瑜伽士的语言中,有更精确的术语指向非二元。「Śūnyatā」这个字通常会翻译成「虚无」、「寂静」或「空性」。寂静(Stillness)可能是最接近的英语单字,但它不足以描述不属于这个二元世界的事物。
- 真正体悟的是超越静与动的本初意识。超越时间。它是永恒的,是你存在的基础,是不会改变的实相的本质。事实上,它是不可改变的。当我们认识到我们的真实本性时,就能了解到,很明显地「寂静」和「噪音」是心智创造出来的二元对立。
- 「静」与「动」是心智所创造出来的二元对立。一切都已经固有于那原始的寂静之中。世界的运动与静止完全相同。静止而知本性,动而知本性。都是空性在跳舞。这不是哲学问题,而是一种完全不同的与世界互动的方式。 实际上它是在丢弃介面。放下作为自我结构的减压阀,在有限的心智中体验你的真实本性。所谓外在世界是透过觉悟寂静而超越的,它在觉悟时包含了它所超越的东西。
如果你在看完这部电影后认为自己了解了三摩地,那么你就错失了所说的内容。这就像把菜单误认为是一顿饭。品尝真相需要真正愿意看到你所称为「你」的自我结构的模式。它需要深入挖掘,对心灵进行深度手术并释放业力。一次深刻的解构,一种对自我结构的深深谦卑。要实现三摩地,一个人会臣服于灵魂对结合的渴望。 你必须比心智母体中的任何东西都更想体悟本源 —— 比外部世界中的任何东西都更重要。外在的追求会显得空洞无意义。 真正的冥想、真正的自我探询是进入一切都被体验的当下。一切都揭晓了。一切都在平等和爱的场域中生起和消逝。在实现永恒之前,你必须耐心、坚持、全心全意、谦虚地燃烧你的模式、你的偏好、你的条件。用受制约的心智无法实现觉醒。
开悟的发生看似偶然,但透过练习,它使我们容易贴近这种偶然。
苏格拉底被处决前的最后一句话是对世界的警告。他说我们欠亚希彼斯(Asclepius)一大笔债。要支付它,别忘了。亚希彼斯是治疗之神,你可能知道他的法杖,一根缠绕着蛇的法杖。它代表治疗能量;有生命的内在能量,不受制约,可以依自己的智慧自由移动,与二元思维的能量相反。在公元前早期的几个世纪,亚希彼斯的符号被印在古希腊和罗马大量生产的第一批货币上,它演变成我们今天所说的美元符号。这是一个古老的提醒,隐藏在普通的视野中。提醒我们金钱的交换就是能量的交换。
基督意识或佛性由女性原则(feminine principle)、伟大母亲(the Great Mother)、那迦(Nagas,或译龙族)、蛇的智慧(The Wisdom of Serpent)所支持。这种智慧教导我们净化内在的圣殿,净化我们自己的小我。
女性原则在历史上有无数个名字:Gaia、Shakti、Sophia、Logos、Mahalakshmi、Parvati、Durga、Isis、Mary、生命的螺旋等等。这种更高心灵的生命能量是宇宙的先天智慧。在过去的几千年里,这种自然智慧一直被系统地压制、妖魔化、剥削和控制。
为了从我们紧抓着的无意识定义中释放能量,我们必须解开与小我结构产生认同的结。放下对舒适的执着,放下你认为的「知道」。 此刻在历史的这个时候,在你自己的这个时候,苏格拉底所说的债务,包括个人的和集体的都将到期。只有一种货币可以用来支付这笔债务。你必须用你自己来支付。 当我们将内在能量从病态思维结构的牢笼中释放出来时,我们就可以自由地将我们与更高层次的思想联系起来。能量是连接我们所有人的纽带。这种能量的另一个名字是爱。 所有真正的灵性导师都说爱是真正的宗教。爱是未来的宗教。它不能被制度化、系统化或条件化。爱与本源意识的实现是分不开的。爱就是与万物合一。
- 黎明的微风有秘密要告诉你
- 别再回去沉睡了
- 你必须找寻你真正想要的东西
- 不要再回去沉睡了
- 人们在两个世界接触的门槛上来回穿梭
- 门是圆的,是敞开的
- 别再回去沉睡了
辽宁海城大悲寺
- 【2019-11-03】佛教纪录片《古道清凉 The Ancient Path To Enlightenment》, 视频地址:上, 下
- 辽宁海城大悲寺僧团根据佛制戒律、常住规约,以行脚十九年来走过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山西、陕西等北方五省两市,行程6000余公里,修行二时头陀的历史资料,整理制作了全面记录当代头陀僧真实修行生活和佛教戒律概貌的佛教系列纪录片——《古道清凉》
- 上集:
- 下集:
印度佛教
- 佛陀/Buddha 字幕组自制总集,释迦牟尼,乔达摩悉达多
- 佛陀
四圣谛
:苦、集、灭、道 十二因缘
:无明、形、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为世人揭露了离苦得乐、修行解脱之道,今日仍有不朽的精神价值
- 佛教的三大分支:
南传佛教
:东南亚,也称上座部、小乘佛教北传佛教
:中国汉地、日韩,即大乘佛教藏传佛教
:中国西藏、内蒙
- 佛陀
心经
《观音心经》(又称为《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详解《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简称《心经》,共五十四句,二百六十个字 [1] ,当时有多种译本,其中以大唐玄奘所译为主。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梵文Prajnaparamitahrdayasutra。又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略称《般若心经》或《心经》。 全经只有一卷, 260字. 属于《大品般若经》中600卷中的一节。 被认为是般若经类的提要。该经曾有过七种汉译本。 较为有名的是后秦鸠摩罗什所译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和唐朝玄奘所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 唐太宗时,有一位国师名玄奘法师,在家姓陈,十二岁时跟随哥哥出家。出了家后,读一切经典,有些经典是鸠摩罗什法师翻译,有些经典是别的法师翻译。他对有些语句生疑,很想到印度取经。后来在四川成都挂单,遇到一位老和尚,身生疥癞,人不敢近,惟有年轻的玄奘法师,以一颗同情心侍奉他,为他洗脓血,涂药。
- 不久,这老和尚的疥癞病痊愈,老和尚感他调治之恩,无以为报,惟有一部经,可以口传给他。就是这一部《心经》,一共二百六十字,念了一遍,玄奘法师便记在心内,后来把它译出来,一个字也没有更改。
- 玄奘法师后来到印度取经,经过八百里沙漠,上无飞鸟,下无走兽,中间无人,惟多鬼怪,念任何经也不能降服。一念《心经》,所有邪魔鬼怪隐藏,仗这心经的功德神力,成功到印度取经。十五年后回中土,成为国师,专心翻译经典。
- 心之神力是观音菩萨;
- 心之智力是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 心内的法力,就是大行普贤菩萨;
- 心中的愿力,就是地藏王菩萨。
- 鸠摩罗什法师也有翻译这部《心经》,名叫《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有“如是我闻”等语,但不及老和尚传给玄奘法师所说的那么简洁流利清楚。那位老和尚又是甚么人呢?他就是观音菩萨。
《般若经》共有八部: 《放光般若》、《光明般若》、《道行般若》、《胜天般若》、《胜天王般若》、《文殊问般若》、《金刚般若》、《大品般若》、《小品般若》。《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则由浅入深地全部概括了《大品般若》的义理精要。 可谓言简而义丰, 词寡而旨深。 古来认为读此经可以了解般若经类的基本精神。收于大正藏第八册。心(梵hrdaya ),指心脏,含有精要、心髓等意。本经系将内容庞大之般若经浓缩,成为表现‘般若皆空’精神之简洁经典。全经举出五蕴、三科、十二因缘、四谛等法以总述诸法皆空之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语,即是出自本经。
- 把六百卷《大般若经》,浓缩为五千字的是《金刚经》;
- 再把五千字的《金刚经》,浓缩为二百多字的是《心经》;
- 再把《心经》浓缩为一句,就是“照见五蕴皆空”。
玄奘版
-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 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 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
-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白话版
- 凡人要度苦厄,了生死,成大觉,非从自心下手不可。但要明白自心,只依这二百六十个字,已经够了。但空的道理不明白,自心的相貌也难彻了。
- 这个经,最主要是说性空的道理,不是世人所说的空,那是断灭空,他们误解佛法是消极自了的。
- 今把此经判分七段,用白话来逐字逐句解释,使世人明白空的真义,不至误会造业。
- 由此断一切苦厄,并可发大悲平等心救世,证明佛法在社会上的大用,实是开发世界大同唯一的法宝。
-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
- 佛心之神力是观音菩萨,心之智力是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心内的法力,就是大行普贤菩萨,心中的愿力,就是地藏王菩萨。
- 这部心经是观音菩萨教我们明心,凡夫未明心,起烦恼作业,受无边生死苦,所以文中云: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一开始就教我们要认识自己,自己不认识不能度自己,认识自己就能度自己,还要认识众生,认识众生就能度众生,诸佛认识自己,也认识众生,故诸佛成佛度众生。
- 度一切苦厄
- 以般若照见五蕴皆空,出三界火宅。
-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 般若的功用,照见五蕴皆空,五蕴空则能度一切苦厄,一切苦厄度尽,然后才见到诸法的清净相,清净是空的别名,所以名为诸法的空相。
- 。。。(详见解读,南怀瑾解读《心经》)
调侃版
- 南无爱因斯坦南无海森堡,观自在波尔,行深量子物理时,照见薛定谔猫,测一切不准,二象性,波不亦粒,粒不亦波。
- 波即是粒,粒即是波。受想微观,亦复如是。
- 传播子,是诸法真空,不存不灭,不虚不实,不增不减,是故真空不空,无绝对测准。
- 无上下顶底奇魅, 无四大基本力场,无算符,乃至拉格朗日。阿贝尔,亦无交换场。
- 乃无自旋,亦超对称理论。格点量子场论,无智亦无得,以无奇点故。
- 超弦理论,依卡拉比丘空间故。心无古典,超古典故,无有冲突。
- 远离古典座标,究竟当代。
- 希伯尔特,以傅立叶透视频谱世界故。
- 得弦理论十的次方五百种解。
- 故知当代物理嘴炮,是大理论,是大解答,
- 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统一理论神咒。即说咒日:相对相对,量子量子,巨观微观,非假非空。
六道轮回
东方思想中,不相信鬼神,也不相信什么来世今生。有人会问,佛教不是也有六道轮回的思想吗?据我的一位熟悉佛学的博士生告诉我,其实这是世俗社会对佛经的一个长期的误解。
佛学中的“三世今生”,“六道轮回”本来都是代表人的思想状态、心理状态的变化、跳转,通过比喻的方式来讲解这些状态。结果世俗的人就把比喻当成真的了。比如,六道中:
- “饿鬼” 指人处于物欲贪婪的心态中;
- “阿修罗” 指人处于自大自负的状态中、用今天的话来讲,是个人膨胀的心态;
- “畜生” 指人处于非理性的、冲动的状态;
- “地狱” 指人处在痛苦、无法解脱的状态,等等。
佛学修行认识到,人处于不同的心态下,决策函数与价值函数有所不同。
绝大部分中国人没有生死轮回、上帝天堂等宗教信仰,尤其在儒学思想自汉代确立了主导地位后,功名利禄成为了社会精英的主要追求目标。
- 孔子反对讨论那些想不明白的时空与起源问题,提倡“圣人存而不论”。
- 儒学在后世的发展中,也并没有对生死和无穷进行解释,而是强调当世的社会秩序与个体行为规则。
龙泉寺禅修纪实
- 龙泉寺第三届IT禅修营纪实
- 时间:2015.9.11-2015.9.13 地点:龙泉寺(凤凰岭)
有幸参加了龙泉寺组织的第三届IT禅修营活动,历时2-3天,感受颇多。由于工作忙,只好狠心熬夜到凌晨三点,写完了禅修纪实
- 【2018-8-4】我闺蜜在龙泉寺禅修的5天
- 【2018年9月24日】一个母亲的血泪寻亲记—龙泉寺和极乐寺见闻
龙泉寺简介
龙泉寺位于北京海淀区西北边,凤凰岭自然风景区内,座落在北京西山凤凰岭山脚下,始建于辽代应历初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寺庙原址坐西朝东,至清乾隆后期,昌平州府在原寺东侧,以金龙桥为中轴线,将寺院改建为坐北朝南。解放前,庙会兴盛,广东香客募捐,在桥南东院建万缘茶棚,施茶施粥,普结善缘。抗战时期,内忧外患,龙泉寺渐趋沉寂。到解放初,仅有庙舍几十间,至文革进一步衰败,改为民居或他用。
1995年,随着凤凰岭风景区的旅游开放,当地政府及诸善信开始逐渐恢复寺院原貌。2005年4月11日,龙泉寺正式开放成为佛教活动场所,并迎请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学诚法师主持寺务工作。这是北京海淀区建国以来第一所正式开放的三宝具足的佛教寺院。在学诚法师的带领下,龙泉寺在新型寺院的建设、优秀僧才的培养以及广大信众的如法引导方面,迈开了新的时代步伐。
龙泉寺的高知班底:
禅兴
法师,清华大学流体力学博士;贤兆
法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贤威
法师,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博士;贤启
法师,清华大学核能和热能物理博士;贤庆
法师,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生等等
龙泉寺划分了工程部、教化部、文化部、慈善部和弘宣部。每个大部门下又有各类专业分支机构,统统有法师领导。如领导信息中心的贤信法师,领导动画组的贤书法师。在龙泉寺修建图书馆、教学楼时,从设计到监理都有法师参与。
- 2009年,出身北京工业大学的贤信法师在龙泉寺出家,在这之前他是一名程序员。他曾对媒体说不喜欢程序员这个职业,“因为变化太快,心脏受不了”。
- 初一入寺,贤信就发现客堂处理挂单等事务只使用了EXCEL很表层的功能,于是他在2010年独立开发了龙泉寺的“挂单系统”。
- 随后,贤信法师希望信息化更进一步:把师父的开示、文章和寺内各种文档管理起来,做成一个系统的数据库。这是个庞大的目标,非一人之力能够完成。贤信常常碰到一些不太懂的技术,为此十分着急。而学诚则以佛法开示,说他这是“向外用心”:事情没做,已经预设了很多问题。
-
这让贤信开悟到,解决问题不存在一个彻底的完美方案,需要慢慢地来。他决定向“世间法”求助,把自己当成产品经理,组建团队,完成项目。
- 龙泉寺宣传片
缘起
8月份,刷微博时无意中看到了龙泉寺第三届IT禅修营的报名通知,全程两天,体验寺院生活,了解佛法,学习禅修。看了上一届的IT禅修营的活动照片,貌似很好玩的样子,况且还免费,不去白不去,说不定还能解决困扰多时的几个疑惑:
- 乔布斯、库克为什么都去禅修?王菲为什么跑道西藏、印度拜佛修心?
- 2010年,北大高材生柳智宇(老乡)为什么放弃MIT全奖,“抛弃”家人,毅然出家?龙泉寺到底有什么魔力,吸引那么多清北高材生,形成了闻名遐迩的“清北分校”?
- 和尚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为什么能够清静寡欲,恬然自足?
- 佛到底是什么?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这三大宗教为什么可以覆盖世界大部分地区和人口?
带着十万个为什么,我满怀好奇的走进了千年古刹龙泉寺。
- 禅修
- 主题:心的转型
- 时间:2015年9月12日-9月13日,但报道时间是9月11日下午16:00-18:00
- 人数:总共491人报名,由于场地有限最后只录取了近250人
- 地点:凤凰岭龙泉寺
- 费用:0元,但由于龙泉寺处于凤凰岭景区,所以需要买门票(25元,持皈依证者免费,龙泉寺不参与分成);周末龙泉寺共有三场活动,床铺不够,只能安排学员在附近的农家院里住宿,40元/天
第一天
由于要提前报道,我休了半天年假,急匆匆的从望京出发,地铁到北宫门,转公交342坐到终点凤凰岭,全程总计2.5小时。
到达时身心俱疲,这地方真是偏僻。买票进入景区,步行片刻到了龙泉寺,西跨院里义工正在静候禅修学员。
登记后,发了T恤,贴上编号(男三组),辅导员提醒我给家人报平安,然后上缴手机,从此与世隔绝(所以本文不少图片都是网上东拼西凑而来,非此次活动现场照)。发了个白色小卡片,写着朗日塘巴《修心八偈》,教人如何与人相处。
填写禅修目标:
止语
(活动全程不能说话)专注
(静心,留意身边的事情,比如从寺院到农家院走了多少步)观功念恩
(记住别人对你的好)利他
(做三件好事而不让人察觉)
这四个目标中任选其一,辅导员说至于最容易,于是我勾了止语。
虽然寺庙里遇到的都是陌生人,但明显感觉到他们的热情,义工、僧人以及游客都面露微笑,十分虔诚、平静,跟外面的人完全不同。
18:30,排班(排队)去斋堂吃晚饭。斋堂里,有一尊观音菩萨像和一个千手佛像,边上摆着贡品。中间有一排排简陋的桌子,底下放着简易的塑料凳子,每个人都有两个钢碗,一大一小,桌面上放着筷子(桌子已经被义工擦得干干净净)。
大家按要求列队围在桌子两侧,听口令落座后,义工开始念经:“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然后提示大家,寺院饭菜都是信众供养,来之不易,请大家珍惜粮食,能吃多少就吃多少。同时,想想今天做了哪些事情,是否有过失,要感谢信众和义工。
由于斋堂必须止语,所以一切都得靠手势交流:
- 大拇指掐住小拇指: 要一点
- 大拇指掐住食指或手掌在胸前下切: 要一半
- 筷子竖在碗中: 要稠的
- 筷子在碗口平滑: 要稀的
- 把碗从桌边拉回即可: 不要某个饭菜
- 行堂:大家轮流做义工,为大家服务
义工洗手,穿厨师服,戴手套口罩,接受培训后,分批行堂
(为大家上饭菜)。
- 诵经完毕后,一人拎一个铝质桶,给大家盛粥,分酸豆角,还有三四颗枣子。
- 斋饭虽然简单,但味道很正,少油盐,小时候的味道,很不错。寺庙物资紧缺,所以有啥吃啥。
- 两次行堂后,还有一次特别服务,义工会举手路过,满足个别人的要求。
用斋过程中,身板挺直,不能翘二郎腿,或者伸出桌外,以免绊倒行堂义工,碗要举到嘴边,同时不能发出声音,比如筷子敲碗,吧唧嘴。碗里如有剩菜,义工会上来提醒珍惜粮食。
大约二十分钟后,大家用餐完毕,听口令依次站起,放回凳子,拿起碗筷,排班送到回收处。
等大家都离开后,义工才开始吃剩下的饭菜(桶里剩下的),擦桌子,洗碗,一切都井然有序。
19:00,进入外表古朴的见行堂
,参加相见欢
活动。见行堂
铺满了金黄的莲花宝座,前面是几尊金身大佛,右侧有巨型大钟,两侧有投影仪,总的来说,金碧辉煌。磬声响起,主持人提示大家双手合十,站起对面立,法师在六个随从的引导下进入见行堂,大家一起向佛祖三鞠躬,再向法师一鞠躬。
法师盘坐在佛像下的莲花宝座上,示意大家坐下(约二十厘米高的莲花坐垫)坐垫。
这时,主持人开始介绍禅修日程,法师说,IT从业者整天与电脑为伴,工作强度大,作息不规律,所以需要禅修。
禅修分三种:行禅
(爬山),农禅
(出坡,也就是干农活),坐禅
(打坐冥想),接下来两天将一一体验。
- 法师说,通常学员来禅修,都会经历这几个阶段:理性戒备,感性,以及悟性。
上一届禅修营中有个学员, 参加的前一天梦到自己禅修后被留在寺院剃度了,十分害怕,于是怎么说都不愿意来。
- 法师说,禅修是为了修炼内心,净化心灵,并非让大家“出家”
- 再说,出家也不是你想出就能出的,短短两天是不太可能“洗脑”成功的,不少人对禅学乃至佛学存在误解,总以为学佛就要抛弃亲人,剃度出行,实际上,修行哪里都行。
- 有人问济公和尚为啥不持戒?法师说,注意要先后顺序,实际上济公前期严格遵守寺院戒律,修行圆满后,是否持戒已经无所谓了,他才吃肉喝酒的。
- 有人问佛教那么多礼节仪式,只要潜心修行,何必拘泥于形式?法师答,这是否定之否定问题,形式随空,但是能让人更好的修行。
随后法师在随从引领下离开,大家目送,阿弥陀佛。
主持人开始组织大家分组讨论,说说为啥参加禅修营。
- 营员基本都是it从业者,产品经理,出版社,学生,码农,测试,创业者,风投(开保时捷过来),高管,佛学爱好者,NGO从业者等等。
- 大家的目的大致几类:体验,学佛,静心,解惑等
21:00,活动结束,辅导员和义工组织大家排班。
山里的空气很好,夜里星星点灯,看得见银河,听得到虫鸣,远处的北京城灯火辉煌,西跨院里古老的银杏树随风而起,叶子莎莎作响,背后巨幅壁画的三位神仙正在腾云驾雾。白天山下一层灰蒙蒙的雾霾笼罩着北京城,而山上蓝的清澈见底,鸟语花香。
出寺院二十分钟后,到了附近农家院,有的四五人一间屋,有的十个人一间。每个床铺一晚四五十元,直接交给村民。住宿条件有限,卫生间太少,人多,只能排队刷牙,洗澡基本没戏。农家院算是赚大发了,一间二三十平的房子,合计一晚四百元,他们真该感谢龙泉寺。
有的人晚餐没吃饱,去店里买泡面吃。收室友住宿费时,由于零钱不够,想找老板娘换零钱,她不乐意,非得要我买些东西才行。商人逐利,罢了罢了。无奈买了包糖果,拿回去分给室友吃。大家洗涑完毕后,已经是十一点,第二天三点半要起床,于是大家都得早早的睡了。我刚躺下没几分钟,室友的鼾声就此起彼伏,真羡慕那些打鼾的人,快速入睡,还能如雷贯耳,为嘛他自己就吵不醒?上辈子积了多少福啊!就这样我们七个不打鼾的人被折腾得只睡了不到两小时。
第二天
3:30,没有了手机,没法看时间了,幸好对面屋的有手表,准时把我们叫醒,赶紧洗涑,二十分钟后,大家睡眼惺忪的来到屋外排班。
- 由于人多,我只勉强刷了牙,排班时发现外面有水龙头,欣喜不已,洗了把脸,还是一些迷糊。
- 突然,旁边的笼子里突然伸出两只毛茸茸的爪子,揪着我的衣服,我本能的躲开,大家围了上来,才发现笼子里是两只猕猴(国家保护动物),我被这两泼猴吓得神清气爽。
4:00,西跨院集合,寺院给我们分了些糖果,免得饿得难受(╯﹏╰)。
- 贤信法师驾到,礼毕,开始给我们讲脚禅要点:止语,慢下来,静下来,放轻松,关注周边。
- 法师带着250名学员,分成两列,摆出长蛇阵,缓缓爬上山顶,穿过水帘洞,再游回寺庙。
- 途中,我看到了美丽的日出,太阳从天边徐徐上升,像烧红的铁饼,随着岩浆白炽化,直到雄鸡啼鸣,晨光普照。
法师说,脚禅时要清空思绪,享受大自然的美好,路上的鲜花,地面的蚂蚁,清澈的水帘,心无杂念。
6:00,脚禅后回到见行堂,法师说昨晚是不是很多人没睡好,有人打鼾,有人磨牙,要多体谅,多忍耐。
然后教我们坐禅:
- 盘坐在莲花宝座上,上身挺直,双手平放在双腿上,或者握在中间,姿势不重要,舒适就行;
- 先双后单,倒数20次呼吸,中途只要分心就得从头再来,直到完整的数完20次呼吸。
- 半小时后,全场就几个人做到了。
部分学员默默的撤到斋堂做义工。
7:00,用早斋,照例祈祷结束后,二组学员虔诚的给我们行堂。
- 早餐比较丰富,紫米馒头,咸菜,白菜豆腐汤,还有美味的龙泉寺自制月饼,低油低盐,很好吃。
8:00,见行堂
观看龙泉寺
方丈学诚
2010年的开示讲座,讲的是怎么修菩提心,具体是啥,记不清了。夜里睡眠不足
- 学诚法师语气平和,没有抑扬顿挫,所以嘛,我也成了瞌睡虫
- 身边的师兄(寺内学员义工之间不管男女,统称师兄)居然打起了呼噜,我碰了碰,他停顿一下又开始了,o(╯□╰)o。
10:00,法师视频讲座结束,主持人估计早就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了,让我们出去透透风。
- 一刻钟后,一个学美声的义工开始弹钢琴,教我们唱
修心八偈
的上半部分,投影仪上的乐谱看的似懂非懂,要是懂音乐就好了。
11:00,一个瘦瘦的法师进来了,随从开道,威武霸气。坐在佛像前面时,庄重威严。
- 他讲了些啥?忘了,只记得他的普通话不标准,分明是我老乡,地道的湖北黄冈方言,哈哈。
- 提问环节时,特意强调大家随意问。于是有人问了人活着的意义,有人问佛学…
- 法师说着说着居然提到了物理里的波粒二象性!震惊…
- 听得正入迷时,被通知去斋堂当义工。
来到斋堂后,义工主管对我们进行了培训
- 念经祈祷完成后才开始行堂
- 盛饭时,勺子由外向内,否则是施舍的意思
- 每次要控制量,多了可能浪费,少了可能不够吃。
我先去蒸炉房取馒头,直径近两米的特大号蒸笼里,都是香喷喷的馒头,路过的游人围了过来,可怜兮兮的问我能不能给个馒头吃,我笑着拒绝了,因为游人要先到斋堂挂单才能免费吃。
然后抬着大盘清香的米饭,在庄重的诵经声中行堂
- 给学员打饭时,小心翼翼,但还是洒了些米饭,心里十分愧疚
- 有时手碰到了米饭,也过意不去
- 十分钟后,左手麻木,又酸又疼,换右手继续,再换回左手时,发现右手已经在瑟瑟发抖
- 有的学员看到了,主动把碗递过来,心里十分感动。
- 接着给学员们上菜:茄子,菜花,馒头,桃子。
行堂完毕,我们退到后堂列队念经。
- 学员们离开后,才轮到我们用斋,虽然已经没有啥菜了,只剩下米饭和茄子,但还是感觉到幸福,抖着手吃完。
- 师兄给了我半边桃子,我分给他纸巾,相关关照。
- 十分钟后,留下几个人收拾碗筷,刷碗,擦桌子,大家都是抢着干活。
走出斋堂时,已经12:40多了,其他学员都回去午休了,我们组列队走回农家院,短暂休息。
13:30,下午课开始,贤信法师继续开讲,他说:
- 龙泉寺有好几个禅修营,但是IT禅修营报名最为激烈,即使每年两次活动,依然供不应求。
- 为什么?因为IT行业的诞生就离不开禅学。
- 接着跟我谈物理学,哲学,建筑,互联网+,德国的工业4.0,美国的反文化运动,孟加拉国的穷人银行……
- 动不动就蹦出书名,我们纷纷表示没看过,他恁了:“你们都不看这些书吗?” 我们面面相觑,o(╯□╰)o。
- 法师说出家人并非清闲无事,每天很多事情要做,有时只有几个小时的睡眠时间。
- 他们要校对佛经,普及佛法,甚至走出去了解社会,跟其他宗教交流。
- 有次跑到教堂跟基督徒,伊斯兰教徒聊天(无间道的感觉),对方说佛教什么都好,就一点不好:个人崇拜,不管哪里都有一樽佛像。
- 法师说,其实各个宗教都有自己的个人崇拜,基督徒崇拜耶稣,伊斯兰教确实没有自己神像,但是都向着圣城麦加的方向朝拜,阿拉也是他们的神。
- 他们最近去了复旦大学,交流佛法,还跟仁慈基金会一起做慈善活动,在上海给上班族施粥,大众戒备心理很强,陌生人给我粥干嘛,怀疑是不是下毒了?
- 人与人之间隔阂越来越深,失去了基本的信任。
- 也有人很不理解,慈善应该去穷的地方去,上海深圳繁华地段没必要
- 法师说,现代都市人忙于工作,忽视了健康,以及心灵,同样需要慈善。
- 他说,外在世界是人们内心的写照,有些现代工艺没有七八十年代好,而德国工业制造比中国好,愿意是太多人心不静,普遍浮躁。
- 有个美国人在日本修了两年禅学后,把它带到美国,于是触发了反文化运动,到处游荡思考人生意义的替特里特写了《在路上》
- 还有嬉皮士,爵士音乐,毒品,还有IT行业的诞生和兴起。
- it跟禅学密切相关,比如unix编程艺术这本书的封面就是两个和尚,乔布斯禅修。
提问环节
- 法师把程序函数的内参外参作为例子,倍感亲切,毕竟法师本人出家前毕业于北工大计算机专业,也是程序员!
- 有个做在线教育的创业者不清楚公司发展方向,他回答说,平台只是个瓶子,决定它价值还是看瓶子里装的是水还是酒。真没想到,出家人居然能指导创业问题。
- 他还说修行中的一些体会,有一次有只鸽子飞到寺院,本能的想鸽子哪里来的,怎么会飞到这里来?而另一个没读过大学的师兄却直接问鸽子:你是不是饿了,不过这里没有吃的,你走吧!法师很震撼,理性→感性→悟性,佛学讲究的是悟性,而理工科的人往往过于理性。麻雀理解不了人的世界,但不代表人就高级,就可以藐视麻雀,因为在另一个高等生命面前,人也是麻雀。
- 法师不总是严肃的,他还会开玩笑。有人问法师,现在这么多法师,怎么识别哪些人的修行高?法师回答,如果见到他后你想问的问题都没了,那就是修行高。
- 现场提问很猛烈,一个接一个,快超时了,于是法师这样开玩笑:“你们别问了,显得我了的修行不高…”顿时大家哄堂大笑,问答环节就此结束。
有个女学员当场说贤信法师是她的偶像,说出大家的心声。
15:30,游戏环节,主持人给我们放了海伦凯勒的电影片段,老师通过触觉教会了聋哑人海伦凯勒知识,让她得以进入哈佛大学,成为众人的榜样。然后大家戴上眼罩,手拉手,体会海伦凯勒在看不见听不着的世界里如何学过障碍。
游戏全程不能说话,手不能松开,一切只能靠手来交流。
- 上一个人传递的信息,上台阶还是跨越对你十分重要,但你往往忽略了你的下游。
- 对于下游来说,你传递的信息就是他的走下去的全部支撑。
- 谁是你最重要的人?你最信任谁?人既要感激帮助你的人,也要承担帮助别人的责任,不能只想着自己。
游戏结束后,大家感慨很深,感性的人说着说着就哭了,深深的感恩或者忏悔,理性的人则面色不改,认为只是一个信息传递的游戏而已,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很大。
17:30,由于晚上有蒙山法会(地藏菩萨诞辰日,为过世的亡灵祈福),游戏分享依依不舍的结束了,大家赶紧去斋堂吃晚饭,排班,换上海青(深紫色的道袍),去西跨院集合。法会上不能携带任何能吃的东西和香味的东西,包括水,必须严格执行,原因不明。
18:30,西跨院聚集了六七百人,一边是禅修营学员,一边是另一场活动的学员,中间是一百多信徒,山上也围着一百多义工,龙泉寺全体法师僧人在壁画下面领读诵经。每个人都发了两本经书,一本是观世音菩萨,心经啥的,另一本是讲地藏菩萨救堕胎妇人的故事,全场跟着法师诵经,有的语句三遍,有的七遍,二十一遍,甚至四十九遍,有的单人诵读,有的集体唱读,有的阅读越快,就像周董的rap,气势恢宏,八百罗汉挽留众生,响彻十里。
不过,反正我是看不懂经书上音符,好几次都找不到他们念到哪儿了,混在里面滥竽充数,o(╯□╰)o。两本书读完后,已是九点半。大家有序退场,累的不行,回去就呼呼大睡。
第三天
第三天,五点起床退房,可能是因为第二天打瞌睡的太多。早斋后来到见行堂,继续坐禅一小时,然后接着学唱修心八偈,身边还是有人打起了呼噜…
接着观看2010年北京卫士拍摄的纪录片《五岁菩提路
》,讲龙泉寺怎么从几间破屋发展到现在的样子,艰辛的建寺历程让人感慨万千。
- 学诚从福建莆田广化寺带了四五个僧人来北京时,没有地方住,只好住居民区,大家看到他们就反感,找警察投诉。
- 后来蔡居士花钱修缮龙泉寺,并交给学诚法师,这才走了立足之地。
- 不过,初期条件艰苦,饮水,取暖都成问题,但还是一块石头一筐土,有了龙泉寺的今天。
大家都被震撼到了,不少学员眼里噙满了泪水。
- 相关视频地址,视频仅对内使用,所以只有图片集合
13:30,午斋后合影,短暂停留,去龙泉寺自有农场出坡
(劳动),大家带着新发的手套,拿起镰刀耙子,男女分两批,给板栗树林除草,方便下一期义工采摘板栗。山沟里有几颗爆裂的板栗,蚊虫不少,但不好意思拍死,只是轻轻赶走。佛家讲究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付出才有收获。一小时后,农禅结束,分享心得体验。
15:00,回到见行堂,法师讲了一会禅,然后背下修心八偈者送礼品(前三名),禅修活动进入尾声,学员、义工纷纷上场发表自己的感悟。
- 义工付出很多,40多人(原计划招80人,但报名人数不足)服务250人,压力山大,好多人凌晨才能睡觉,有的义工感觉自己没做好,都哭了。
- 只要用心,没有做不好的。义工里背景复杂,高管,残疾人,大学生等,但是他们都在用心服务。
- 有个行动不便的义工行堂时一瘸一拐,但没有洒出饭粒,还善意提醒学员别浪费
- 有个女义工半边脸都是伤疤,但是见到谁都微笑,特别热情、自信
- 毫无疑问,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帅哥、美女!
16:30,禅修结束,大家回到西跨院,上缴修心八偈,寺院赠送小礼品:龙泉寺介绍册、一个檀木手串和一本书(学诚法师微博问答)。
- 打开手机的那一刻,重回人间,消失的这两天,一切跟禅修前一样,没有未接电话、短信以及微信,原来没有手机的这两天,没啥变化,手机依赖症也没那么难治。
- 但一切又不一样了,身心放松,比以前平静多了,原来生活可以这样简单、恬静。
- 大家依依不舍的离开龙泉寺,见到陌生人不再冷眼相对,大家相视一笑,距离拉近了。
回向
- 回向:学习心得分享
禅修后,心中的疑问有了些眉目:
- 乔布斯、库克为什么都去禅修?王菲为什么跑道西藏、印度拜佛修心?——禅修休的是心,专注,感恩,利他,化解诸多烦恼等
- 2010年,北大高材生柳智宇(老乡)为什么放弃MIT全奖,“抛弃”家人,毅然出家?龙泉寺到底有什么魔力,吸引那么多清北高材生,形成了闻名遐迩的“清北分校”?——龙泉寺魅力在于潜心修佛,造福众生,高材生的出家并非消极避世,反而是积极应对人生困局、社会问题,牺牲小家,奉献大家
- 和尚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为什么能够清静寡欲,恬然自足?——物质要求极简,精神追求较高,非常人所能理解。寺庙里没有私产,一切财务归公,大家按需分配,无需担心物质,潜心研究佛学,人际关系极其简单,都在用心做好事儿,说着说着想起了课本里的共产主义社会
- 佛到底是什么?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这三大宗教为什么可以覆盖世界大部分地区和人口?——宗教是人的精神食粮,并非简单的迷信。有了信仰,内心才有定力,一心向善,竭诚为社会大众服务。好多中国人缺乏信仰,如果硬说有信仰的话,那就是信私利、金钱,陈丹青说过,中国人的处世哲学就是去他妈的主义、理想,活着最要紧。精神建设严重滞后于物质建设,道德滑坡,佛教是一剂良药。
龙泉寺是北京周边一片洁净的精神高地,指引着世俗中的北京城,这大概就是龙泉寺信众的远大理想吧。
附录
- ①龙泉寺官网:http://www.longquanzs.org/
- ②龙泉寺论坛:http://forum.longquanzs.org/forum.php
- ③龙泉寺信息中心微博:http://weibo.com/u/2534742081?topnav=1&wvr=6&topsug=1
- ④学诚法师微博:http://www.weibo.com/u/1218353337?topnav=1&wvr=6&topsug=1
- ⑤学诚法师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xuecheng
- IT禅修营体验
- 2014.07 广东广播电视台:没玩没了——揭秘“中国最强科研实力寺院”-龙泉寺(视频)(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QzNzkwMzU2.html)
- 2014.04 北京电视台:纪实天下——龙泉寺的数字生活(视频)
- 2014.01 南方周末:龙泉寺里的高材“僧”——一个寺庙的数字化生存
- 2012.09 《人物》杂志:龙泉寺,有极客
- 2012.02 图灵社区:龙泉寺信息技术组访谈:佛教是古老的,但佛教徒是现代的(上)
- 2012.02 图灵社区:龙泉寺信息技术组访谈:佛教是古老的,但佛教徒是现代的(下)
活动视频
- 2012.04 信息中心微博:2012南线春游踏青(视频)
-
2012.06 信息中心微博:端午节图灵社区组团参访(视频)
- 国外龙泉寺介绍:http://v.youku.com/v_show/id_XODAzMzY1NzQ0.html?from=y1.2-1-85.4.7-1.1-1-2-6-0
-
龙泉寺动漫艺术禅修营:http://v.qq.com/cover/9/9jwygdjvr7fborf.html?vid=j0014tdfny4
- 【央视纪录片】《纪实天下》— 龙泉寺的网络故事
柳智宇
- 龙泉寺出家8年后,北大尖子生柳智宇下山了。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满分金牌、北大数学系尖子生、麻省理工学院全额奖学金得主……柳智宇曾被视为不世出的数学天才,背负众人期待。但北大毕业后,他却走上了一条不被理解的道路,赴北京龙泉寺剃发为僧,贤宇法师。
- 出家八年后,柳智宇决定再次调整人生的方向,走出庙门,下山入世,目的是“普度众生”。但对于已满而立之年却未曾完整经历世俗生活的柳智宇而言,“众生”远比他想象中复杂。2017年底,柳智宇考取了三级心理咨询师执照。母亲资助他参加心理培训的费用。大半年后,他开通了一项“佛系心理咨询”,形式是在微信上文字交谈,每次1个小时。广告在新浪博客上打出去不到一天,柳智宇告诉我,已经有四个人来找他。“看来需求量太大了,我一个人是忙不过来的。”
- 柳智宇问蒋方舟,什么感受?“非常愤怒”,她把“愤怒”重复了9遍。柳智宇主动提议为她心理疏导。当时蒋方舟还不知道,不久后,龙泉寺也会流传出僧人举报住持学诚法师性骚扰女弟子的消息。柳智宇已经看过举报材料,但没有告诉她。柳智宇带领蒋方舟闭上眼睛,双手叠放于胸前。“第一个步骤,觉察自己当下的状态……第二步,把注意力移动到自己的呼吸上……” 五分钟后,蒋方舟睁眼说,我不愤怒了。柳智宇还在继续:“用一种慈悲心去爱惜……”整套流程结束,他问蒋方舟,怎么突然就不愤怒了。“我在脑海里锤死了这个人。”蒋方舟干脆地说。柳智宇听完,瘫倒在沙发上。他想引导她宽恕对方,而蒋的做法正好是反面,以暴制暴。
- 幼年时,柳智宇就和同龄人不同。当幼儿园的小朋友在园子里捉蚱蜢,柳智宇总是独自一人,到处转悠。太阳落山,他感到空虚:一下午又过去了,在我的生命中留下些什么呢?“没意思,没意思!”柳智宇喊起来,父母和叔叔在客厅看报聊天,奶奶从厨房里走出来,笑着问:“那什么有意思啊?”他答不上来。
- 柳智宇的父亲是华师一附中的物理老师,母亲是工程师。“这个小孩从小就和别人受的教育不一样。”柳智宇的高中物理老师蒋大桥和他同住一栋教师公寓,他记得柳智宇家里专门建了小实验室,摆满了瓶瓶罐罐。“你说一般的家庭怎么可能做得到呢?”。在老师、父母、同学、柳智宇本人眼中,儿时的他都是一个“听话的孩子”。长辈抛出一个批评的眼神,他就会自责又害怕。他渴望表扬,而最直接的途径就是考高分。他不看电视,不看报,也没有什么朋友。学校组织看电影,他借着影片闪烁的微光,做完了一张物理复习卷。他最期待考出好成绩后的那堂课,“有时候上一堂课,就一直在等着一句表扬的话。”
- 但听话和认同,是两码事。柳智宇身体不好,体育中考前,老师暗示他不用担心结果。考立定跳远时,他偷偷带上卷尺,生怕考官多算了,但结果还是满分。他觉得这对其他同学很不公平,和父母说要举报,父母一脸惊恐。后来他自己写了一封匿名信,偷偷递到信箱。因为其他家长的举报,考官事后受到了处分。这无法弥合柳智宇和父母在精神上的分道扬镳。父母教导他成为“好学生”,他曾为此自豪;但他从此觉得,父母不再能理解他要走的路了:“他们所关心的是我的前途会不会受影响,而我所关心的,是一条心灵的出路。”
- 出路在哪里?那时他觉得在数学。四年级的周末,柳智宇去上刘嘉老师的数学培优班,题目很难,最初一道题都做不出来,费尽脑力,渐渐能做出一两道题。但他并不感到挫败,反倒觉得解法中充满智慧。每次上完课,已过晚上九点。柳智宇走过繁华的街道,仍在回味课上的细节。他写文章记录当时的感受:“那是另外的一个世界,数学的世界,其中并没有凡庸琐碎的得失毁誉,只有自然的美、人类心智的美。”与之相比,世俗生活是那样平庸。游戏和异性,青春期男孩的两大欲望,他都极力克制,连与人聊天都觉得是浪费时间。“常常是咬着牙与它们斗争”,因为会使自己“沉沦”。“脑筋的灵活程度,我教了一辈子书,这是第一人。”十余年后,高中数学竞赛教练余世平还是会对柳智宇竖起大拇指。他凭借优异成绩进了华师一附中理科实验班。高三,柳智宇拿到北大数学学院的保送资格,并入选国家集训队。整个学校都对他寄予厚望,这所湖北省首屈一指的竞赛强校,此前还从未出过一枚奥数金牌。对柳智宇来说,竞赛之路行至此,不再是探究数学的奥妙,而是在一轮轮机械训练中向金牌靠拢。
- 昔日的队友在数轮筛选中相继淘汰。柳智宇孤身一人,坐在空旷的自习室里与题目搏斗。他突然感到眼睛发涩、酸胀,走路时必须不断眨眼。母亲带他跑遍全市各大医院,均无疗效。等待取号时,母亲念一会书,柳智宇就靠在她的膝上朦胧睡去。检查室里,仪器触碰到眼睛,强光直射,眼皮被翻开。时间一长,眼里充满了各种奇怪的色彩和图像。他被迫摸索出了一套不用眼睛做数学题的方法:把图形拆解为局部,记在脑子里,就像到一个路口就知道该怎么走。某种意义上,日复一日地做题,成为一种自我催眠的方式,唯有将精力集中在题目里,才能抵御眼疾的侵扰和外界的重托。但日子久了,困惑还是浮了上来——我这是为了什么?人活着是为了什么?
- 国家集训队在沈阳封闭训练,华师一附中校长特地从武汉飞去探望柳智宇。饭桌上,柳智宇吐露了长久以来的压抑。他对校长说,我个人不需要这块金牌,而你们一附中需要这块金牌。校长蒙了,数学教练赶紧给班主任文勇打电话:柳智宇现在不想搞了。“他觉得你们太功利、太世俗了,他要反抗。”文勇揣摩出了柳智宇的心思,叫他回来上课,没提这件事,一周后才找他谈心。文勇用尼采的哲学说服他:你今后在这个世界上需要一个平台证明自己。柳智宇想了想,答应回到国家集训队。
- 那年的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全世界总共三个满分,柳智宇是其中之一。但并非人人都为此兴奋。竞赛是条比高考更残酷的道路,很多天资不够的人快走到头了,才发现此路不通,再去挤高考的独木桥。他们是天才们——例如柳智宇——的陪练。和同学们微妙的间隙,柳智宇早就感受到了。他将同学们的处境看做一种磨难。他想帮助他们,为此发下“利众生济渡沧海的大愿”。但这种“大愿”,周围人很难理解。拿到保送后,柳智宇找到竞赛失利被动参加高考的同学乔欢,说现在大家似乎都很紧张,怎样才能帮助你们。乔欢回答,我需要的就是做更多的题目,掌握更多的方法,你的帮助对我不是很重要。柳智宇听完,郁郁地走了。为了融入同学们,柳智宇开始关心体育和音乐,看同学间争相传阅的漫画书。但他还是抑制不住想要帮助别人的冲动。有一次,他指出数学组一个同学的问题,那位同学在网上痛骂他,得到不少支持。柳智宇这才发现,很多人将他视为傲慢的伪君子,总拿着一套道德说教去批评别人。“你为自己编织了一个多么美好的梦境,但是我要说,梦该醒了。”那位同学写道。一次奥数比赛获奖后,柳智宇的照片和获奖喜讯贴在了学校墙上。第二天,照片上的头就被人撕了下来。
- 庄子是柳智宇最初的信仰,之后,屈原、蔡元培、孔子,乃至耶稣,都在不同阶段成为柳智宇的偶像。柳智宇曾说佛教是自己的归宿,但乔欢觉得,佛教也只是他自我实现的一种方式:“他可能本来觉得这条路是他最理想的路,走着走着发现跟他想的不一样,他就要找另外一条路。”
- 他对严守戒律的苦行生活充满热忱。即便身体虚弱,也按照印度佛教徒做的那样,长期不吃晚饭。母亲来到寺庙,被柳智宇的行为气坏了,她威胁柳智宇,如果再不吃饭,就去告寺庙虐待。柳智宇只能乖乖听话。
- 2015年,母亲退休后,开始接触心理学和催眠,也推荐给柳智宇。柳智宇对催眠并不感冒,觉得是在控制人,一本叫做《登天的感觉》的心理咨询案例集倒是激起了他的兴趣。书的扉页写着:“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困扰我们的问题实际都是心理问题,本书将给你带来飞翔在云端般的美妙感受——登天的感觉。”柳智宇一边看书,一边在僧团的师兄弟身上尝试。他发现心理学常常会比佛法更有效——有一些人是因为心理问题出家,学习佛法时会直接去找满足自己需求的部分,掌握的是“过滤过的佛法”。心理学可以面对和处理内心的阴影,”超个人的觉悟“才由佛法解决,而这对多数人来说过于缥缈。戒律规定,至多用三分之一的时间学习佛法之外的内容。柳智宇在心理学上的投入引起了非议,不少僧人提醒他,学习心理学太多,会迷失佛教的基本立场。还有人把征收咨询费的行为视为违背了佛教精神。
- 柳智宇当年的国家队队友和本科同学,毫无例外,每个人都在美国。但没几个还在研究数学了——“转计算机的在湾区,转金融的在纽约”,无非就是如此。
- 转自:【2018-12-19】北大“数学天才”柳智宇下山,理想终究敌不过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