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啸九天 自律更自由,平凡不平庸 Less is More

已然两年,恍如隔世

2013-10-30
鹤啸九天
阅读量

Notes(温馨提示):

  1. ★ 首次阅读建议浏览:导航指南, 或划到本页末尾, 或直接点击跳转, 查看全站导航图
  2. 右上角工具条搜索文章,右下角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鹤啸九天),底栏分享、赞赏、评论
  3. ★ 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知识点积累起来不容易,水滴石穿,绳锯木断,谢谢理解
  4. ★ 如有疑问,邮件讨论,欢迎贡献优质资料


2013-7-6 10:36 北京-昌平-沙河 纪要

引言

又是一个慵懒的周末,持续几天的湛蓝,终于不再继续,帝都空气又回到了灰扑扑的浑浊之中。烈火骄阳无法刺透层层雾霾,远处的北航依旧若隐若现。

窗外,一排排私家车岿然不动,忍耐着无尽的烘烤,树叶早已无精打采,翻过身,背对着烈日,树枝附和着微风,假惺惺的摇晃几下。

还好今天有雾霾,要不跟昨天一样,八点不到,阳光就早早的白炽化,人都晒嫣儿了,股股热浪袭来,奈何不得。

日程表上一项项计划懒得理会,早饭也懒得处理,随心随性。

漱洗完毕后,习惯性的打开电脑,看看时间:2013年7月6日

时光倒流

入职

两年前的今天,我正在百度大厦的五福报告厅坐着,跟两三百人一起聆听入职培训。熬到12点,被助理带到F2-CE592,熟悉环境,然后充值、去食堂吃饭。

我记性不好,但那一刻却清晰可见。

光鲜、霸气的百度大厦,高大、威猛的保安,漂亮、耐心的前台,哗哗啦啦的喷泉、流水,华丽、古怪的熊掌,宽松、安静的工位……

一切都那么新鲜,令人憧憬。

同事个个背景雄厚,清华、北大、浙大等名校司空见惯,硕士以上占大部分。经过几轮面试的刁难、洗礼,留下来的都是精英。

我的背景在里面太不起眼了,智商也一般,也不知道他们看中我的哪一点。可能是勤奋、踏实、脸皮厚。

我先后面了4次,不断吸取教训,缺啥补啥,屡战屡败,最后放弃了。

没想到2011年4月12-14日,好运降临,先后收到oracle、百度和爱立信的offer,总算闯关成功。

与这些大牛相处,我得夹着尾巴做人,不敢与人争论,很容易就否定了自己。把自己的姿态摆得很低,像小学生一样听人说教。

艰难的试用期

入职一个月

入职后的一个月,没干什么活,整天看文档、接手串讲、做练习题、完成一些小任务。

指导人同时带我和一个实习生。每周都有例行沟通,交“作业”,反馈问题,还有一些思想工作。

  • 由于底子差,很多代码理解起来十分费劲,只好天天加班,恶补linux命令、shell、awk、sed、python、php、perl、hadoop(MapReduce)、正则、STL等杂七杂八的语言技术。

曾经以为学会这些技术,就可以轻松应付工作。后来才发现,光有IT技能远远不够,很多背景、业务知识才是重点

第一次串讲,我支支吾吾,被大家问傻了,结果没通过。

当时的我颇有意见:没人告诉这些业务知识,文档里根本没提到,我怎么回答?

  • 其实,新人接手时所看的项目文档,信息量不足四分之一,剩下的,呵呵,自己看着办吧。
  • 学生习惯被动灌输,老师给足资料,考试试题不会超纲。
  • 而职场大不相同,上司提供的信息少得可怜,没人会主动帮你,需要自己主动询问、索取。

学习方式上也有很大差异。

  • 学校总是给足时间看书,然后再考试
  • 而公司不同,总是碰到问题才找资料解决,速度还要足够快。

记得我曾经用几个小时学完了php、perl语言,写程序时,各种语言乱入,在脑袋里打架,十分痛苦。

入职三个月

入职后三个月,蹑手蹑脚的干活。

由于用的是log平台(一个网页形式的MapReduce任务投放系统),每次迭代流程相对简单,没有明确的测试、上线概念。

  • 但指导人仍然严格要求,生怕我出错,每次代码修改都必须经过他的核实。
  • 同时处理一大推日志延迟,报警多的时候,手机直接被震到关机。

指导人说,对线上服务要有敬畏之心,有报警需要立即处理。

于是,为了处理报警,我可以

  • 凌晨从睡梦中惊醒,打开电脑
  • 周末出门背电脑,随叫随到
  • 甚至在合肥火车站偷网络、杭州高铁上连vpn。

尽管如此,我还是受到了警告:

  • 如果进入状态还这么慢,六个月试用期结束时,转正有风险

工作方式问题

因为一些工作方式不对,业务背景还是不够熟悉,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工作方式上,过于注重技术问题,却忽略了任务目的

一项任务交代下来,就火急火燎的动手,中途总在想技术方面的问题,没有对这个任务做深入思考:

  • 任务背景是什么,这个任务是否合理,意义在哪儿,能否更高效的完成?

比如一个调研任务,充满不确定性。

  • 背景、意义我都没问清楚,就动手干活,提取几个指标,就急匆匆的反馈给指导人。
  • 结果被打回了,重做。

有个卖土豆的故事

  • 老板交代任务时,别急着动手,先想清楚目的、意义,站在老板的角度考虑。

老板让找找哪里有卖土豆的

  • 聪明的员工:打听好卖土豆的地方,问清价格,货比三家,算清楚各自优势,带回足够的信息,给老板做决策;
  • 简单的员工:可能要汇报3次以上,卖土豆的地方,几家卖,各自价格,最后还得谈价格。

效率对比:

  • 聪明员工跑1次就完成了任务,而“愚笨”员工跑了3-4次,都不见得能完成任务。

所以,只有苦劳,没有功劳。

BIT学院零度突破上,老师都提过例子,但我觉得答案并不唯一。

具体采用哪种办法,还得因人而异。

  • 控制欲强的老板,不希望你擅作主张,替他操心,只希望你按部就班的执行,事无巨细,一律汇报;
  • 但更多的老板精力不够,往往需要员工替他做好,更加发散、彻底的完成任务。

总之,三思而行,凡事多问过为什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业务短板

业务这块也是短板,新人往往很难快速了解业务,只能随着时间积累。

有些技巧可以加速提升业务能力。

  • 脸皮厚,不懂就问。文档传承下来的业务知识少得可怜,如果不从同事获取,业务能力就会严重受限。
    • 由于性格内向、独立自主,我一般不会主动问人,导致走了不少弯路。
  • 注重积累。很多业务知识传入口头,记忆力不强的话,还是整理下来吧,不断回味。
    • 指导人说过,每天要留1-2h看内部wiki上的资料,拓展背景视野。
  • 与老员工打成一片,混个脸熟
    • 这一点我做的很差,总是瞅准11:30,单独去吃饭,速战速决。
    • 而同事大多12点多吃饭,尽管那时人多,打饭、拿汤都要排队,甚至找不到座位,总之很耗时间。
    • 融入这个团队很重要,同事的经验、帮助能让你事半功倍。

步入正轨

转正通过

2012年1月,转正通过,任务加重。

之前的工作,琐碎、繁杂,转正后,开始着手写正式模块,走完成的详设、开发、测试和上线流程。

流程 vs 效率

各种规范也相继建立起来,编码规范、单测规范、测试准入、上线预约等。

每次功能升级,都得跟指导人QA(测试)、OP(运维)以及PM(产品经理)打交道,一趟下来,RD(研发)累得半死不活。

深深体会到了流程与效率之间的矛盾:

流程越多,事故也越少, 当然效率越低

大家各有各的想法,看起来都合理,但合并在一起,就麻烦了。

  • QA
    • RD提测模块策略改动越小越好,便于比对分析;
    • 准入标准(详设、CR、单测、自测和静态代码检查)越严格越好,这样能提前把bug扼杀在摇篮里;
    • 迭代速度越慢越好,这样测试任务少。
  • RD常常受PM、上司驱动,不停的更新策略,升级模块
    • 上司给的排期通常很紧,互联网企业以速度制胜,迭代慢了,产品就死翘翘了。
    • 时间紧造成的问题就是没时间走正式流程,详设未经评审,甚至连详设都没有;
    • 开发时间紧,调研常常被简化或省略;
    • 测试时间紧,开发往往会挤占测试时间。
    • 由于涉及多部门合作,直接关联到产品效果,所以排期紧,其中有任何变化,都得提前做好通知,对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升级,那就惨了,会进退两难的境地,想动动不了,想退退不了。
    • 百度项目排期存在很多问题,排期理想化,经不起变动,中途一旦插入其他事情,就不能按期完成了。
    • 所以,同事间流传:“没有不delay的项目”。部门大了,做起事儿来就畏手畏脚,大量的时间花在低效的沟通上。
    • RD的常态: 一周真正干活的时间只有三天,而且是白天沟通、晚上加班写代码。
    • 2012年11月,百度推行狼性文化后,网上流传一篇文章《李彦宏的“罪己诏”》,名字有些噱头,内容夸张、偏激,但其中反馈的问题我感同身受。
    • 【2013-1-25】李彦宏的“罪己诏”
  • PM总体掌控产品方向,评估线上效果。但PM不懂技术,所以很多评估都需要RD介入,提供各种各样的数据、指标。
    • PM和RD是一对死敌
      • 一方面,PM的想法需要RD给予快速、有效的响应;
      • 一方面,PM和RD之间有壁垒,沟通时需要换个思路,否则牛头不对马嘴,干着急。
    • 不过,这是考验表达、沟通能力的好机会。
  • OP跟线上服务打交道
    • 上线单需要op亲手操作,RD、QA啥的,统统靠边站,没有权力碰线上代码。很长一段时间,op都是手动执行上线单上的步骤,稍有闪失,就会弄出线上事故,case study!跟机器似的,执行死命令。后来op那边升级了工具,自动化上线,效率提升了不少。
    • 但由于一个部门的op太少,一个人承担的任务量还是很多。我一直很同情op,做的事儿至关重要但杂乱无章,时常熬夜加班,却是职责范围内。
    • 那怎么破?招兵买马就算了,不是底层op考虑的事儿,自动化是一个很好的路子,除此之外就是建立流程,不让RD随意骚扰。可对RD来说,就不爽了。
    • 没办法,人嘛,要相互体谅,做出让步。
  • 经理总体把控项目进度。以上角色大多局限于自己的小世界,宏观视野缺乏。
    • 经理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宏观上调度资源、掌控排期、解决难缠的问题。经理与员工之间有定期沟通,了解员工想法、传达一些任务。百度的项目基本都是跨部门合作,沟通上常常出现问题,级别低了,对方不甩你,即使给出承诺,也未必兑现,因为在对方眼里,你认为重要的事儿,在他那儿可能轻如鸿毛。
    • 推动一件事情,从上往下比从下往上要有效得多,社会更是如此。作为一个底层RD,碰到推进无力的问题,咋办?向上管理,将问题反馈给经理,让分量更重的经理来推动。但反馈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毕竟RD的绩效是经理、技术指导人定的。跟有利益关系的人沟通,就必须注意言行。沟通时,注意几点:
      • 不要只顾反馈问题,不给解决办法。如果能给出解决办法,并做点评,经理会对你刮目相看。
      • 真实,不偏不倚。一个小问题反馈到经理那就成了大问题,如果偏离事实,会对经理造成负面影响,连累经理。所以,沟通时,一定要抛弃情绪,务必冷静、理性。
      • 重视经理的意见。经理无时无刻都在观察手下的员工,优点、缺点都看得一清二楚。员工要好好思考经理的负面评价,如果有偏差,及时反馈,更新自己的形象。同时,虚心请教克服缺点的方法,努力改正。
      • ④注意侧重点。经理毕竟是经理,重点往往在产品影响面、流程是否规范上,一旦触及以上问题,就得小心了。
  • 说到这儿,要打个预防针:宁愿不优秀,也不要出错(尤其是线上事故)。
    • 做得好是应该的,做的不好是不应该的。这一针看起来很滑头,貌似鼓励好好先生,但这就是现实。
    • 清官贪污一点点就成了贪官,贪官做再多的清廉事迹,也还是贪官。国人的道德标准太高,导致但凡有一件好事,总有人质疑背后的动机不纯,导致好人没好报。
    • 扯远了,其实工作中也是一个道理。如果业绩不是足够优秀,那完全之策还是谨小慎微,尽量别出错。因为,一件坏事儿足以抹杀很多功劳。所以我开始理解,很多人明明知道模块中的问题,却迟迟不动手解决,勉强维护,直到转交给下一个“受害者”。
    • 一方面,重构有风险,出问题责任完全在自己,重构好了,记住你的人却很少。
    • 一方面,每个人都有KPI压着,重构对KPI没有好处,甚至会影响主线工作。
    • 总体权衡一下,很多人选择了“视而不见,接受现状”。
  • 年初,我费了好大功夫重构一个伤痕累累的模块,延误了我的主线工作,不过我不后悔,我不想害人害己,如果不把bug解决,后续怎么升级?害的还是自己。

晋升失败

2012年7月,职称申请失败。

个人认为已经具备了独当一面的能力,可是申请被驳回。

  • 当时很郁闷,主动挑起了整个挖掘系统的运维工作,及时处理了很多报警。
  • 过年期间,值十几天班,假期火车站处理报警,建立了轮流值班制,可付出这么多,却得不到认可。

冷静一周后,找几个人聊聊,总结出一些问题。

  • 主次不分。我花了太多时间在系统维护上,自己的本质工作受影响。当时就记住了线上问题大于一切,所以每一个报警都力求处理的尽善尽美。其他事情靠边站,导致KPI上的任务完成不到位。
  • 工作内容所限。我的工作基本都是繁杂而简单,换个人也能做,缺乏技术含量。而我也没有进一步拓展自己的技术能力,曾经信誓旦旦的数据挖掘、机器学习,一直没有兑现。能力就这样,所以给了我这样的工作,然后又不主动拓展视野,又只能继续做这样的工作。
  • 工作方式问题。简单的说,就是蛮干不如巧干。简单的工作重复一百次,如果有办法一次搞定,我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

环境能限制人的空间,让人平庸,但是贫瘠的思想决定一辈子平庸。勤于思考比勤于干活重要得多。

组织调整

2012年10月,工作调动。

因业务需要,部门要组建一个专注于数据建设的组,我经常跟数据打交道,理所当然的被调走了。

  • 新组才3-4个人,一个人扛起一个方向。
  • 担子比以前更重,独当一面的机会来了。产出数据给多个部门、组使用,并及时响应需求。

新经理特别重视细节(邮件、流程、wiki等),尽管有些不适应,但很多坏习惯都被他校正了,受益颇多。

  • 善于向上管理。个人力量有限,多借助经理的力量。
  • 沟通方式。咨询问题时,尽量使用最快捷的电话,hi效率太低。达成结论或是抛出问题时一定要邮件发出,备案,抄送经理。一个问题要及时跟进,不断的催促,避免不了了之。邮件能化解一些纠缠不休的权责问题。
  • 放轻松。有些问题难以推动,属于对方问题时,不用太纠结,放轻松,责任心太强也不好。
  • 开阔视野。不满足于现状,抓住机会,不断拓展自己的技术视野。

晋升通过

2013年3月底,职称评定通过。在数据组的几个月,忙得不可开交,一周同时开发2-3个模块,每天并行任务达到5个以上,时常出现短路。

还好,熬过来了,证明自己还行。

组织再调整

2013年5月,又一次人事调动。大规模部门调动,由于新进来的组跟我的工作有重复,我被调到新组,工作内容基本不变,新组在数据建设上更加专业。

新经理、技术leader很信任我,经常找我咨询相关背景。我的自由度进一步扩大,项目排期自己定,新同事也很容易相处。

现有业务中存在不少问题,我开始思考可行的解决办法,并借助经理、PMO的力量实施自己的设想,建立一些流程规范,而不只是埋头苦干。

技术之外

业余时间也多了起来,可以看些书籍(如《穷爸爸,富爸爸》、《看见》,讲座《三十年后靠什么养活自己》、《中国房价的本质》、《Facebook COO的讲座》,一些名人事例,俞敏洪、刘强东),拓展视野。

这时候才深刻意识到我的世界太小太小,前些日子过得糊里糊涂,不懂得生活

于是,4月清明节,正直禽流感发迹之时,我去了上海、杭州旅游。同事知道后,很诧异的答了一句:“你变了”.

  • 到了上海,碰到海涛及其夫人、老虎和猛哥,还有长延,蹭吃蹭住了4天,同学不顾生命危险陪我逛世博馆、御园、步行街、外滩,十分感动,十分开心!
  • 到杭州,只呆了一天半,同样找了同学(熊军和郑超)作陪,逛了西湖。南方果然美不胜收。

同学是一生的财富,这份友情值得好好收藏。

6月端午节,去了天津。

  • 天津根本不像北方城市,小巧玲珑的旅游城市。瘦小的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时不时架起一座座雄伟的桥梁。道路随意生长,哪里有东南西北。三轮车灵巧的穿梭于大街小巷,两边窗户灌进来的风吹得人很是舒服。公交车过站不停,要招手啊,坑爹!跟武汉一个样。天大跟南开居然共用一栋楼,过了那扇门,你就到了另一所大学。感谢小师妹柴文婷作陪!

2年来,天天都在变化,往日依稀,却已不在。

部门人员和业务都膨胀了5-6倍,一下子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了很多项目,还有很多陌生的面孔。

  • 当然,也少了一些熟悉的身影。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切都在变化,形势在变,人在变,思想在变。不变的是你要适应变化。

想清楚需要什么,下一步该怎么走,是对是错,都无所谓,因为值得。

恍如隔世,已惘然。

别离

  • 地址,知乎帖子:为什么从百度离职
  • 两年来,收到过很多封离职邮件,有文艺范儿的诗歌,有真诚的白话文,有煽情的“想你们”,也有淡淡的忧伤。
  • 我也曾经无数次构思过,离职邮件应该是这种范儿:
    • 哀而不伤、文艺而不浮夸、动情而不煽情,简简单单,无需长篇大论,寥寥几段,轻轻的来,轻轻的走,不留一片云彩。
  • 不料,结局却是这样,简单的连离职邮件都没有。

很多事情都这样,匆忙的来不及准备,就已过去。

2013-11-13,hi签名档上:

  • 离职-pc数据找叶*,wise找陈**,奇艺合作找吕**。未能一一道别,十分遗憾,失礼了!
  • 不觉庭前,花开又花落,蜂儿飞,已两载;
  • 无奈渡边,船来见船往,摆渡人,勿相忘!

人家都说,2-3年是个坎儿,百度员工大多在这个时间离职。审视周围的同事,就职超过2年的占少数,大部分是不到1年的新人,超过3年的极少,这类人要么是经理,要么是技术leader。

而我,毫无疑问,也被这个定律命中。

  • 2年间,从一个菜鸟进化为一个高级工程师,熟悉各种语言、命令和业务逻辑,但也看到了大公司各方面的问题,遭遇个人成长瓶颈,郁郁寡欢,不得不大胆做出改变。

马云有句话说的在理:“员工离职,大多处于两个原因: ①钱给的不够 ②干的不爽”。

钱少

工作两年待遇与应届生持平,落后于跳槽过来的室友

  • 公司总是喜欢花大钱从外面挖人,自己的员工却一毛不拔,抠到极致。
  • 不过,这是互联网行业的惯例,很多公司这样轻视内部员工,不停地花大钱请外面的和尚,还明令禁止私下谈论薪水,把我们当傻子。
  • 最后,土著人不得不心浮气躁,对工作敷衍了事,开始寻思着跳槽。工资越跳越高,公司主动涨薪就别指望了。

干的不爽

  • 升职慢。同样是2年,别人纷纷升到T5,甚至T6,而我才T4,升职进度缓慢。
    • 王海峰在季度会上说过,如果3年内升不上T5,要么转岗,要么走人,也就是推行狼性后的“up or out”。
    • 别人快步前行,而我原地踏步,前途堪忧。所以,我还是out吧。
    • 为什么升的慢?
      • 当然,首先我得承认我不聪明,能力也不突出,所以业绩不算突出。我踏实的完成各种打杂任务,被OP和QA同时评为最靠谱RD
        • 一方面证明我卖力,做事儿靠谱
        • 另一方面暴漏了我的问题:只知道埋头干活,没有抬头看天
      • 2年多来,我的工作一直都是处理一堆乱七八糟的数据(除11年7-9月做过关联规则和协同推荐外),没啥技术含量,这类工作做得再漂亮也没用,因为职称评定看的是技术实力,还有会不会包装。
      • 有的人干的活儿不多,但说的好(技术思路、方法论),把功劳揽在自己身上,升得快。
      • 我一直在踏实完成经理布置的任务,没有从方法论上反思,思维停留在IT民工层次,甚至连基本的向上管理技能都没有。很多时候自己埋头苦干,做完了,也没有告诉经理,吃了哑巴亏。百度有个现象,老实干活、毫不计较的人,升的慢;不怎么动手,能说会道的人,升得快。
  • 工作枯燥无味
    • 自从11年底,被专注于基础数据建设,我就整天跟脏乱差数据打交道,干的都是苦活儿、累活儿,低技术含量。
    • 转组后,不断没有改变,反而加剧。需求方一个劲的提需求(数据问题和升级需求),强势要求完成。身处服务行业,经常忍气吞声。
      • 数据维护工作很苦很累,在下游看来,保证数据质量及稳定性是我的本职,可他们不知道这些数据来源多种多样,很多时间,我也是无能为力。
      • 每次数据延迟、缺失时,他们就责怪我,甚至动用经理力量给我施压,才不管你什么原因、手上有啥更重要的事儿。
      • 升级数据时,还得提前提交详设文档,让rp-al确认,并保证所有下游都知晓,一旦出问题,难辞其咎。
      • 总的来说,我这个位置,如坐针毡,产出的数据很重要,影响面大。数据做好了,是应该的,做不好是不应该的。维护工作本来就脏乱差,手上还没有自主权,点头哈腰。这种状态不是我想要的。
  • 空间有限。当前工作没啥意思,做久了,我会废掉的。 为了自己的前途考虑,必须做出改变。
    • 12年9月,上司换组时,我就提出想做机器学习、策略方面的工作,不想再做数据了。领导说,如果我坚持的话,会被降低预期
    • 当时妥协了,继续做自己的不喜欢的脏乱差工作。现在想起来,我应该坚持的。
    • 一个同事曾经说过,薪资可以不高,但一定要做自己感兴趣的工作。他11年在ecom实习,有次例会给老大提了一点意见,老大表面上同意,事后敷衍。他提出转组到rp,老大又费尽口舌挽留,甚至说只要留在ecom,哪个组随便挑,然后,他继续坚持,12年6月来到了我们部门。接着做电影推荐,风生水起,拿了新人奖。可今年7月,忽然离职去新加坡创业了。爱康国宾体检时,偶遇,他说想做离钱近的东西,用户产品离钱远。这个90后给我狠狠的上了一课,坚持自己的选择,不要轻易妥协。有想法的人,总是这样雷厉风行,敢想敢做。另外一个大牛,没多久就走了,去美国了。

要点:

  • ① 大公司各种流程、会议,很多项目跨部门合作,单凭一己之力,难以撬动地球。每天花费时间最多的就是各种相关或无关的会议(评审、技术分享、沟通、case study、kickoff等),坐在工位上,也是各种人找,工作节奏时常被打乱,只好晚上回去,趁着夜深人静,加班写代码。
  • 不想再做螺丝钉。百度上下2-3w人,这个庞大的机器里面,塞着各种螺丝钉,每个人负责一小块的事情。刚开始没啥,时间久了,会发现什么都不懂,技术、视野受限。

思考

百度文化

当代企业最爱做的事情就是给新员工洗脑,洗脑内容也无非就那么几项

  • 一是你现在的公司多么多么好
  • 二是你现在的老板多么多么圣明
  • 三是你现在的工作对公司多么多么重要(对,后勤工作对公司也很重要,搞卫生扫厕所的就更不用提了)
  • 四是即使你当前的工作不怎么重要,不怎么有趣,不怎么符合预期,只要你好好工作,媳妇熬成婆,总有出头之日。

入职实习时,每个人发了一本《百度论语》, 类似的还有《我的人生可以走直线》

  • 每周开例会时,一组人做一圈,每周学习一条,轮流说心得报告,总共29条,可以学习半年了。
  • 但这种学习方式总让人想起1970年人手一本《毛泽东语录》的场景。
  • 事实上这也不是什么不好书,书中Robin被写的近乎完美神化,可是我却从来没有看到过百度内部哪里有关于失败产品(典型的比如百度Hi、有啊)的总结。

狼性文化

学狼不成,倒成哈士奇

【2013-1-25】李彦宏的“罪己诏”

中国的领导似乎都有一个毛病,那就是总以为自己高高在上,神圣不可侵犯”

  • 事情做好了,功劳都是自己的,心情好, 赏仨瓜俩枣给手底下辛苦干活的员工;
  • 事情搞砸了,就开始埋怨员工不好好干活,没有“奉献自己100%的热血和青春”。

一个手握百亿现金流,掌握中国互联网生杀大权的公司,竟然几年之内拿不出响当当的产品

  • Robin首先想到的是员工不够拼命
  • 因此任何“有良好背景,流利英语,稳定的收入,信奉工作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不思进取,追求个人生活的舒适才是全部”的人,都是小资,都是要被淘汰的。

“信奉工作只是人生的一部分”,“追求个人生活的舒适”,这个有错吗?绝大多数的人死之前,想到的不是工作,而是家庭、朋友、亲情。

百度当今最大的问题在于上下异心

  • 上层想要业绩要改变要漂亮的报表
  • 中层欺上瞒下只看KPI,每天想着怎样弄份漂亮的报表好生存下去越爬越高
  • 而底层技术人员确实想做一些技术上的事情,但被中层经理压制,有心无力。

技术上不去,一切都是空谈,所谓的业绩报表,除了欺上瞒下,就是自欺自娱。

房地产企业的土地房子可以升值,但互联网企业的代码机器却会腐朽。

跳槽

  • 挖人这事儿,对原公司来说挺损,但对员工和整个行业来说,却不错。我们本职上是个打工的,用时间和精力换钱,当然是哪里待遇好,就往哪里跑。至于那些洗脑的口号“狼性”“把公司当家”,扔掉吧,给你多少钱,就干多少活儿,别越俎代庖了。
  • 05年,联想大规模裁员,毫无征兆的把大批忠心耿耿、把公司当家的员工裁掉(详见),惨不堪言。
  • 公司的目的是要盈利,给股东和投资人挣钱,而员工是支出项,当业绩欠佳时,就不得不裁员,摩托、诺基亚、黑莓等,不停地提醒你,别把公司当家,别傻乎乎的奉献一切,尤其是健康(开复)!你只是个打工的,拿时间换钱,一场交易,仅此而已。
  • 多关注自己的事业、自己的心情,别太卖命!

结束


支付宝打赏 微信打赏

~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

Share

Related Posts

标题:数据挖掘经验总结-data-mining-note

摘要:数据挖掘知识点、经验总结

标题:数据可视化-data-visualization

摘要:数据可视化工具及经验汇总

站内可视化导航

文章可视化导读:鼠标划过图形块时,如果出现蓝色光环, 点击即可跳转到对应主题

Comments

--disqus--

    Content
    My Moment ( 微信公众号 )
    欢迎关注鹤啸九天